嚴 慧 曾躍平 方 凱 晉紅中
1云南省第二人民醫院皮膚科,昆明,650021
2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皮膚科,北京,100730
曾躍平,E-mail: zengyueping0917@126.com
經典型Kaposi肉瘤一例
嚴 慧1曾躍平2方 凱2晉紅中2
臨床資料患者,男,73歲,蒙古族。因雙足無癥狀性紫紅色斑塊5年,于2015年4月20日來我科就診。患者5年前無明顯誘因于左足第2、3趾伸側、雙側足底出現大小不一紫紅色斑塊,無自覺癥狀,皮損緩慢增多。近2年自覺行走后有脹痛感,休息后可好轉。發病以來無其他不適感,飲食睡眠可,體重無明顯變化。患者既往體健,否認服用免疫抑制劑史,否認傳染病史及藥物過敏史,家族中無類似患者,否認家族惡性腫瘤史。
體格檢查:一般情況好,全身淺表淋巴結未觸及腫大,系統檢查未見異常。皮膚科檢查:左側第1、2、3、4足趾伸側、足背皮膚見大小不一、形態不規則的深褐色浸潤性斑塊,表面光滑,無破潰或結痂,表面皮溫正常(圖1)。雙足弓內側緣見數個大小不一紫紅色斑塊,境界清楚,形狀不規則,觸之有浸潤感,質地偏硬(圖2、3)。

圖1 左足趾伸側、足背見大小不一、形態不規則的深褐色浸潤性斑塊圖2 左足底見大小不一紫紅色斑塊,境界清楚圖3 右足底見大小不一、不規則的紫紅色斑塊,觸之有浸潤感,質地偏硬
實驗室檢查:血尿常規、肝腎功能無異常。HIV-Ab和HCV-Ab陰性。組織病理檢查:表皮明顯角化過度,棘層輕度肥厚,真皮內可見許多裂隙性血管腔,其周圍有淋巴細胞、組織細胞浸潤,并可見較多噬色素細胞(圖4)。免疫組化:管腔內皮細胞HHV8(-),CD31(+),CD34(+)。含鐵血黃素染色:(+)。
診斷:Kaposi肉瘤。
治療:干擾素α-2a 300萬U肌肉注射每周3次,現正在隨訪中。
討論Kaposi肉瘤(KS)是一種血液或淋巴血管的惡性腫瘤,表現為皮膚或其他器官多發的血管性結節[1]。1872年 ,維也納大學Moritz Kaposi(1837-1902)描述了3例致死性特發性多發性色素性血管肉瘤的老年患者。一種新型人類皰疹病毒HHV-8對KS的發展來說是一個必要的因素,但由于病毒的分布不均一,在不同人群中KS的發病率,數據顯示只有一小部分HHV-8陽性患者發展為KS,其他遺傳或環境因素對這種腫瘤的發生顯然也是必要的。KS臨床分四型:經典型、艾滋病相關型、免疫抑制相關/移植相關型和非洲型[2]。病理特征表現主要為梭形細胞及小血管增生,血管裂隙,紅細胞外溢和含鐵血黃素沉積。根據患者臨床表現和組織病理均符合經典型KS的診斷。經典型KS受地理環境、種族、年齡、性別等多因素的影響,好發于地中海地區和東歐一些國家[3]。亞洲地區發病率非常低,本病在我國新疆維吾爾族報道較多。治療上,文獻報道包括放療、冷凍、瘤體內注射、干擾素、化療等[4]。文獻報道干擾素有抑制血管生長、抗病毒、抗增生及免疫調節作用。經典型Kaposi肉瘤多發于老年男性,與HIV無關,發展緩慢,有復發可能,應堅持隨訪并監測有無內臟受累[5]。雖然認為本病可能是KSHV/HHV8感染所致,但抗KSHV/HHV8病毒治療無效。KS的許多方面仍然沒有解決,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圖4 表皮明顯角化過度,棘層輕度肥厚,真皮內可見許多裂隙性血管腔,其周圍有淋巴細胞、組織細胞浸潤,并可見較多噬色素細胞(HE,×100)
[1] Eleonora R, Vincenzo R, Maria LT, et al. Kaposi's sarcoma: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inducingfactors, causal associations, and treatments: Facts and controversies[J]. Clinics in Dermatology,2013,31:413-422.
[2] 趙辨.中國臨床皮膚病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1620-1621.
[3] Iscovich J, Boffetta P, Franceschi S, et al. Classic kaposi sarcoma epidemiology and risk factors[J]. Cancer,2000,88(3):500-517.
[4] 王秀梅,陳世義,李珊山,等.經典型Kaposi肉瘤1例[J].臨床皮膚科雜志,2010,39(3):189.
[5] 韓科,龍福泉.經典型Kaposi肉瘤1例[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1,25(6):486.
(收稿:2015-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