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茜,陳思睿
(1.長沙市第三醫院呼吸內科,湖南 長沙 410015;2.長沙市第三醫院重癥監護病房,湖南 長沙 410015)
替加環素治療耐碳青霉烯類鮑曼不動桿菌肺炎的療效和影響因素分析
蔡茜1,陳思睿2
(1.長沙市第三醫院呼吸內科,湖南 長沙 410015;2.長沙市第三醫院重癥監護病房,湖南 長沙 410015)
目的 探討采用替加環素治療耐碳青霉烯類鮑曼不動桿菌(CRAB)肺炎的療效及其影響因素分析。方法 選擇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住院病接受替加環素治療的CRAB肺炎患者共54例,分析患者的臨床治療和治療療效,并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影響療效的危險因素。結果 根據患者的臨床療效分為臨床治愈患者為28例、臨床無效為26例,治愈患者中92.86%(26/28)為聯合用藥。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表明WBC>10×109/L、APACHE II評分≥20分為采用替加環素治療失敗的獨立危險因素,應用糖皮質激素為保護因素。結論 替加環素治療CRAB肺炎具有較好的療效,在患者病情嚴重時可對療效產生影響。
替加環素;鮑曼不動桿菌;肺炎;碳青霉烯類耐藥
鮑曼不動桿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為常見的非發酵革蘭陰性桿菌,為醫院感染的主要條件致病菌[1],該病菌被發現于某些人類的部位,如皮膚、咽喉等[2]。耐碳青霉烯類鮑曼不動桿菌(CRAB)為醫院獲得性感染的主要病原體,由于該病的耐藥率逐漸加強,CRAB肺炎的治療愈加困難。替加環素為新型的廣譜抗菌藥,檢查表明其對多重耐藥菌在內革蘭陰性陽性菌有較高的抗菌活性,因此成為了目前代替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的“最終選擇”[3]。本次研究就CRAB肺炎采用替加環素進行治療的療效及其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分析
1.1 臨床資料 選擇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住院病接受替加環素治療的CRAB肺炎患者共54例。納入標準:①診斷標準符合美國ATS/IDSA2005年制定的醫院獲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HAP)、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及衛生保險相關性肺炎的制定指南[4];②≥2次的細菌培養均為AB;③患者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臨床治療不完整;②精神異常;③哺乳期或妊娠期婦女。
1.2 方法 收集患者的年齡、性別、合并疾病、住院和出院時間、合并疾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APACHE II)評分、臨床肺部感染評分(CPIS)等治療。替加環素治療為50 mg靜脈滴注,12 h/次,聯合治療采用替加環素聯合舒巴坦制劑、碳青霉烯類及甲氧芐啶-磺胺甲噁唑。
1.3 分組情況 采用《抗菌藥物臨床試驗技術指導原則》[5]進行,臨床療效分為痊愈、顯效、進步及無效;細菌學療效按照病原菌清除、部分清除和未清除、假定未清除。54例患者經治療臨床治愈患者為28例為臨床治愈組、臨床無效為26例為臨床無效組,治愈患者中92.86%(26/28)為聯合用藥。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合并疾病對比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例數和百分比顯示,采用χ2檢驗;影響因素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學意義。
2.1 療效分析 臨床治愈組替加環素治療療程為(14.32±4.01)d,臨床無效組替加環素治療療程為(8.61±3.85)d,兩組患者的治療療程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5.338,P=0.000);臨床治愈組病原菌清除4例,假定清除7例,未清除17例。臨床無效組病原菌未清除13例,假定未清除13例。
2.2 單因素分析 WBC>10×109/L、APACHE II評分≥20分、應用替加環素前住院>20 d中臨床治愈組人數少于臨床無效組,應用糖皮質激素中臨床治愈組人數多余臨床無效組,對比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其余基礎治療如性別、年齡、合并疾病、ICU住院時間、有創機械通氣時間、體溫≥38.5℃、機械通氣≥7 d、全腸外營養和CIPS兩組人數對比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2。
2.3 影響因素 通過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WBC>10×109/L、APACHE II評分≥20分、應用替加環素前住院>20 d、應用糖皮質激素為具有統計學意義的因素,將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表明WBC>10×109/L、APACHE II評分≥20分、應用糖皮質激素為采用替加環素治療失敗的獨立危險因素,見表3。
AB具有較強的耐藥性及克隆傳播力,CRAB在全球范圍呈現逐漸上升的趨勢,相關研究表明采用替加環素治療CRAB的成功率達到50%,本次研究發現,臨床治愈組有28例(51.85%),成功率與其他學者的研究相似。在感染性疾病中,WBC升高則表明患者的感染程度較高,加重了患者的病情及療效;APACHE II評分為影響患者預后的指標,ICU內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血行性感染的獨立預后因素中就包括APACHE II評分。本次研究中在對比臨床治愈組和臨床無效組的臨床治療,發現WBC>10×109/L、APACHE II評分≥20分、應用替加環素前住院>20 d、應用糖皮質激素為具有統計學意義的因素,納入回歸分析發現WBC>10×109/L、APACHE II評分≥20分、應用糖皮質激素為替加環素治療的影響因素。這主要是因為WBC水平和APACHE II評分與患者的病情呈現正相關,病情加重則影響了替加環素影響了患者的療效及預后情況。因此針對患者患病后應盡早使用替加環素進行治療,對提高療效及改善患者的預后有積極作用。本次研究中觀察兩組患者的療程發現采用替加環素治療的平均療程為14 d左右,2012年國際嚴重膿毒癥及感染性休克診治指南[6]推薦的抗感染治療療程為7~10 d,而針對初始反映較慢,多重耐藥感染患者應延長療程至10~14 d,本次研究符合該指南的治療時間,提示替加環素治療CRAB肺炎時應根據患者的初始療效及個體情況適當延長療程。
綜上所述,替加環素聯合其他藥物治療CRAB醫院獲得性肺炎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臨床療效,治愈率達到52%,安全性較高,臨床中WBC>10×109/L、APACHE II評分≥20分、應用糖皮質激素為影響療效的因素,在臨床藥物運用中應注意篩查指標,從而達到提高療效及改善預后的作用。
表2 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分析(±s)

表2 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分析(±s)
因素ICU住院時間(d)有創機械通氣時間體溫≥38.5℃WBC>10×109/L APACHE II評分≥20分機械通氣≥7 d應用糖皮質激素全腸外營養CIPS應用替加環素前住院>20 d P值0.315 0.426 0.291 0.001 0.001 0.627 0.007 0.423 0.957 0.000臨床治愈組(n=28)11.41±2.12 10.42±2.11 8(28.57)10(35.71)4(14.29)9(32.14)9(32.14)5(17.86)1(3.57)7(25.00)臨床無效組(n=26)12.34±2.01 9.74±2.09 11(38.46)21(80.77)15(57.69)10(38.46)1(3.85)7(26.92)1(3.85)19(73.08)t/χ2值1.651 1.189 1.115 11.192 11.138 0.236 7.154 0.641 0.003 12.482

表3 替加環素治療療效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1] 王貽,伏冉,鄭玉龍,等.耐碳青霉烯類鮑曼不動桿菌醫院獲得性肺炎危險因素和死亡率分析[J].臨床肺科雜志,2016,21(5):784-788.
[2] Kim UJ,Kim HK,An JH,et al.Update on the Epidemiology,Treatment,and Outcomes of 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infections[J]. Chonnam Med J,2014,50(2):37-44.
[3] Stein GE,Babinchak T.Tigecycline:an update[J].Diagn Microbiol Infect Dis,2013,75(4):331-336.
[4]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ofAmerica.Guidelinesforthemanagementof adults with hospital-acquired,ventilator-associated,and healthcareassociated pneumonia[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5,171(4):388-416.
[5]《抗菌藥物臨床試驗技術指導原則》寫作組.抗菌藥物臨床試驗技術指導原則[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4,30(9):844-856.
[6] Dellinger RP,Levy MM,Rhodes A,et al.Surviving Sepsis Campaign:international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severe sepsis and septic shock,2012[J].Int Care Med,2013,39(2):165-228.
10.3969/j.issn.1009-4393.2017.3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