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嵐,熊雪丹,胡水花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江西 南昌 330006)
護理干預在老年舌癌患者圍手術期的應用
江嵐,熊雪丹,胡水花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江西 南昌 330006)
目的 探究護理干預在老年舌癌患者圍手術期中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 選擇2016年6月~2017年3月在本院接受手術治療的80例老年舌癌患者為研究對象,在圍手術期間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對其予以針對性護理干預,觀察護理效果,分析護理干預在舌癌患者圍手術期中的應用價值。結果 80例患者均成功接受手術治療,手術進展順利,僅1例(1.25%)患者出現切口漏道并發癥,所有患者均于術后5~10天恢復吞咽功能,經過手術78例(97.50%)患者發音功能恢復正常,2例(2.50%)患者由于舌體切除體積超過1/2,發音功能受損。另外,經過護理患者的生存質量改善,SF-36量表評分水平明顯高于護理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老年舌癌患者圍手術期內予以護理干預,能夠保證手術順利進行,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低,生存質量水平高,安全可靠,效果顯著,值得在臨床當中推廣運用。
舌癌;老年;護理干預
舌癌,屬口腔頜面部惡性腫瘤,較為多見,在老年人當中尤多發。原發病灶切除術、頸部淋巴結清掃術是此種疾病的主要治療方法。但是手術會對患者造成嚴重創傷,而老年人自身免疫力水平低下、各項身體機能退化,對手術的耐受能力隨之降低[1]。在圍手術期對患者予以有效護理干預能夠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提升手術效果,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水平。本研究以本院患者為研究對象,探究護理干預在老年舌癌患者圍手術期中的應用價值。
1.1 臨床資料 本研究對象選取自本院,病例截取時間為2016年6月~2017年3月,共80例患者符合納入與排除標準。其中男48例,女32例;患者年齡60~87歲,平均年齡(67.34±4.25)歲;早期舌癌36例,波及口底舌癌21例,頸淋巴轉移9例;舌背及舌前 2/3邊緣部分的小而分化良好的有14例。納入標準[2]:①年齡≥60歲;②經病理診斷確診為舌癌;③無手術禁忌證;④無凝血障礙疾病;⑤意識清楚,沒有精神疾病史;⑥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3]:①合并有嚴重器質性疾病,或其他惡性腫瘤的患者;②有絕對手術禁忌證的患者;③有精神疾病史的患者。
1.2 方法
1.2.1 手術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手術方法治療,早期舌癌患者予以單純手術擴大切除;波及口底舌癌患者予以同側舌、下頜骨、頸部淋巴聯合清掃術;頸淋巴轉移患者予以雙側頸淋巴清掃術;舌背及舌前2/3邊緣部分的小而分化良好患者予以局部切除手術。
1.2.2 護理方法 術前心理疏導:由于疾病困擾,舌癌患者長期受病痛折磨,而自身對疾病相關知識認識不足,缺乏治療信心,悲觀、絕望等負面情緒很多,心理壓力大,內分泌系統發生紊亂,會對手術的開展造成不良影響。護理人員應詳細了解患者的實際情況,采用合適的方式,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消除其恐懼、不安、絕望等不良情緒,使患者保持積極的心態接受治療。在此期間,護理人員要充分考慮到老年人的心理及生理特點,他們各項生理既能退化,動作遲緩、反應較遲鈍,自己覺得是家庭的負擔。護理人員要以親切、真誠的語言讓患者感受到溫暖,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術前口腔準備:術前口腔準備是開展手術的前提和基礎,手術前要對口腔進行全面清潔處理,保證口腔衛生,才能避免手術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老年人一般存在不同程度的口腔衛生問題,為提升口腔清潔度,護理人員要對患者予以牙周清潔;此外對于有口腔、鼻腔炎癥的患者,采用多貝氏液含漱處理。
術后觀察:老年患者多合并有多種慢性疾病,手術有誘發慢性疾病發作的風險,因此術后要密切監測生命體征各項指標,如心率、心電圖、血壓、血氧飽和度等,一般情況沒30分鐘進行一次監測,以便及時發現異常情況。此外術后需要密切監測頸部負壓引流情況及皮瓣存活情況。若頸部負壓引流出血量過多,則需要立即報告給主治醫生采取救治措施;使用皮溫計測量皮溫,若溫度過低,則予以復方丹參液靜滴處理。
呼吸道管理護理:舌癌手術過程中需要對患者進行氣管插管,為防止操作過程中對患者的呼吸道造成損傷,必須保證呼吸道的通暢。對此護理人員要尤其注意對痰液的處理,及時進行吸痰,必要時給予霧化吸入治療。
合理飲食:手術在口腔內進行,嚴重影響患者的進食,為保證營養供應充足,護理人員應在術后24 h對患者予以靜脈高營養,24 h后置管鼻飼,予以患者高熱量、高營養的流食,根據患者的實際康復情況,逐漸過度到軟食、普通膳食。
舌部訓練:術后要盡快引導患者展開舌部訓練,防止其語言功能的退化。一般情況下術后3周患者可展開語言功能訓練,此時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進行卷舌、發音等訓練,逐漸增加訓練難度,每天堅持10 min以上。
1.3 觀察指標 觀察術后患者的手術效果、并發癥的發生率、語言功能及護理后生存質量等情況。
護理前后采用SF-36量表[4]對所有患者進行生存質量評估,調查表包含5個方面內容:精神狀態、情感職能、社會功能、軀體功能、生理功能。單項滿分100分,分數越高生存質量越高。
1.4 統計學方法 對于兩組患者的結果的相關數據使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術后康復情況 80例患者均成功接受手術治療,手術進展順利,僅1例(1.25%)患者出現切口漏道并發癥,對其予以針對性給藥、換藥處理,術后21 d瘺口愈合,并未對康復造成不良影響。80例患者均于術后5~10 d恢復吞咽功能,經口腔進食。另外術后78例(97.50%)患者發音功能恢復正常,發音清晰,可以流暢交流,正常的語言表達能力不受影響,有2例(2.50%)患者由于舌體切除體積超過整個舌體的1/2,發音功能受損,發音不清。
2.2 護理前后生存質量情況比較 護理前80例患者的SF-36量表各項指標內容評分水平均較低,經過護理各項指標評分水平均明顯提高,與護理前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護理前后生存質量情況比較
圍手術期包含術前準備至病情康復的整個治療階段。圍手術期患者的護理水平直接影響著手術進展及術后康復效果。舌癌是一種嚴重的惡性腫瘤疾病,患者的生存質量水平很低,手術治療是消除病灶,抑制癌細胞分化、增殖的主要途徑,能夠有效控制病情[5]。圍手術期內對患者予以精心的護理能夠有效提升患者的手術效果,改善其生存質量水平。
老年患者對手術的耐受能力很差,并發癥發生率高,術后康復慢,手術效果不理想。而良好的護理干預,能夠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消除可能對手術效和康復效果造成不良影響的危險因素,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優化手術效果。術前準備不充分、口腔清潔不徹底、患者心理狀況差、術后對各種并發癥的預防處理不到位是導致老年舌癌患者術后效果差的主要原因。本研究結合多年臨床經驗,在圍手術期內對患者予以針對性護理干預,結果患者的手術得以順利開展,手術效果得以優化,并發癥發生率降低,患者的生存質量水平提升。
綜上所述,采用護理干預對老年舌癌患者進行圍手術期護理,能夠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優化手術效果,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改善還早呢的生存質量水平,效果顯著,值得推廣運用。
[1] 田思維,喻磊.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舌癌圍手術期護理的應用觀察[J].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16,14(5):118-120.
[2] 李巧鳳.Ore自護理論與優質護理干預在舌癌聯合根治術患者中的應用比較[J].中國社區醫師,2016,32(30):175-176.
[3] 連叔薏,林潔樺,鄭海容.人性化護理干預在老年疝氣圍手術期的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8):228-229.
[4] 劉杉.圍術期護理干預在老年性上瞼下垂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醫療美容,2016,6(9):60-63.
[5] 唐婷.舌癌圍手術期的綜合護理體會[J].醫學信息,2016,29(18):295-296.
10.3969/j.issn.1009-4393.2017.31.079
江西省衛生計生委科技計劃項目(20175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