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摩洛哥特約記者 呂可丁

在阿拉伯世界,流行著這樣一種說法——“盛產無花果、石榴和橄欖樹的國度,一定是土地肥沃的富庶之國”。而這三者,對于具有綿延大西洋海岸線、坐擁大阿特拉斯山、風景如畫的摩洛哥王國來說,都是再常見不過的植物。不知是否得益于這句古訓,摩洛哥的土地上孕育著無數珍稀植物,也因此為其贏得了“北非花園”的美稱。在這些珍稀植物中,尤為突出的是被用來提取油料的阿甘樹、仙人掌和葫蘆巴。從這點上講,比起“花園”,摩洛哥似乎更擔得起“油田”的稱號。當然,這里的“油田”所指并非石油黑金,而是金燦燦的植物美容油。初到摩洛哥,《環球時報》記者便被各種美容油深深吸引了。
“萬金油”阿甘油
提起阿甘油,細心的人會想起2010年上海世博會上摩洛哥展館的鎮館之寶。作為摩洛哥最著名的特產,阿甘油就像一塊金字招牌,吸引著外界的關注。阿甘油得名于摩洛哥南部的珍稀樹種阿甘樹,是阿甘樹結出的堅果榨取而成。《環球時報》記者發現,在各大美容網站和商店中,幾乎所有與之沾邊的美容產品都非常受歡迎。當地朋友告訴記者,這是因為,阿甘果含有許多獨特的化學成分,對皮膚和頭發起到極強的保護和滋潤作用,堪稱美容界的“萬金油”。
因為音譯名與美國影片《阿甘正傳》的主人公相同,讓人難免聯想到質樸、憨厚這些代表主人公性格特征的詞匯,倒使得阿甘油乍一聽起來平添了許多淳樸的意味。而事實上,阿甘油其本身不論是生產過程還是使用方法上,也的確保持了淳樸風格。
當地朋友對記者說,阿甘油的加工工序十分復雜,但卻全部以人工為主。這其中最主要的工序竟然是用石頭敲開足夠多的果核,而負責砸開果核的大多是女性。在盛產阿甘果的摩洛哥南部,身披花色大長袍的婦女們圍坐一起敲果核的現象可謂比比皆是。
在使用方法上,摩洛哥姑娘的用法也可以說“簡單粗暴”。既將之作為護發素抹在發梢滋潤頭發,又作為精華涂在臉上防止衰老。此外、護唇霜、護甲油、甚至過敏、長痘等等皮膚問題,都可以交給阿甘油。而尤其讓《環球時報》記者難忘的是,在一次生日宴會上,由摩洛哥姑娘端出的庫斯米(一種北非的粗糧食物)。因為香氣撲鼻味道獨特,這道菜頗受大家歡迎。待仔細詢問奧秘時,才知道里面被姑娘加入了阿甘油!
“油中貴族”仙人掌籽油
與被稱為“萬金油”的阿甘油相比,仙人掌籽油則顯得更為矜持、高貴,它的產地是摩洛哥南部城市阿加迪爾,因為使用效果更加驚人,價格是前者的數倍,也被摩洛哥人稱為精油中的貴族。
如此珍貴的精油,應該鮮有人能將其和粗獷豪放的仙人掌聯系在一起。但事實上,它正是由仙人掌果實榨取而成。《環球時報》記者在摩洛哥的老城集市上、市場上經常看到許多販賣仙人掌果實的手推車。這種果實色彩繽紛,帶著一種獨特的芳香,口感爽脆,價格便宜,7迪拉姆就可以買到一斤(1迪拉姆約等于0.7元人民幣)。但美中不足的是,仙人掌果果核太多,一顆果實下肚,常常要吐出二三十顆褐色油亮的果核。但誰能想到,就是這些被隨意吐在地上的果核,恰恰是仙人掌籽油的來源。據說,仙人掌籽油的發現,就是這樣一個變廢為寶的故事。生活在阿加迪爾的柏柏爾婦女,將人們食用后丟棄的仙人掌果的果核榨取出油,涂抹在皮膚上。人們意外發現這種黃色的精油,可以保護因風沙炎熱侵蝕的脆弱肌膚,顯著減少皺紋和色斑。
摩洛哥美容師告訴記者,作為基礎精油,仙人掌籽油也可以像阿甘油那樣使用。但因為其太過珍貴,則多被人們用于臉部美容。仙人掌籽油在消除面部細紋、色斑方面效果尤為突出,是一種極其珍稀的精油。全球頂尖的美容研發公司相繼在摩洛哥設立了科研中心,包括摩洛哥當地的卡薩布蘭卡研究所等研究機構都在對這種神奇的精油進行實驗測試。其中最為著名的一個測試是對志愿者進行了為期10天的使用測試,結果顯示,80%的女性出現了皺紋減少的跡象。
低調實用的葫蘆巴油
相較于阿甘油和仙人掌籽油,摩洛哥葫蘆巴油則顯得過于默默無聞。作為產于地中海的植物,葫蘆巴在摩洛哥被廣泛種植,它的果實葫蘆巴籽被人們萃取成油,以顯著的護發療效而著稱。在裝潢精美的精油專賣店里,記者找了半天也沒發現葫蘆巴油的蹤影,反而在街頭小超市中,很容易發現售賣洗發水的貨架上擺著簡易包裝的葫蘆巴油的。
雖然包裝簡易,但葫蘆巴油的效果卻不簡單。在頭發護理,特別是治療脫發、干發方面,初次使用就會有顯著的效果。如果不愿在家自己動手,也可以選擇去美發沙龍。《環球時報》記者發現,幾乎所有摩洛哥的美發沙龍,都會專門設立葫蘆巴油頭皮護理項目,響應者甚眾。不僅僅女性顧客,就連很多男性也是這一護理項目的回頭客。由于成本低廉、效果顯著,葫蘆巴油不僅僅在摩洛哥企業中生產加工,很多歐洲大型護發品牌企業也引進了葫蘆巴油,推出了葫蘆巴油系列美發產品。這其中,尤以歐萊雅旗下的卡尼爾最為暢銷。▲
環球時報2017-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