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巍
美國總統特朗普將于本月8日到10日首次訪華。他是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后到訪的第一位外國元首,此訪也是中美兩國領導人在新歷史方位下的對話。那么,中國對自己所處歷史方位作出新判斷,對中美關系又意味著什么?
三大趨勢
新時代的判斷意味著中美都認為兩國關系將是兩個強國之間的關系。自1840年以來,中美關系始終是一個相對弱國(中國)與一個相對強國(美國)間的關系。雖然近年來“中國崛起”早已不是新話題,但中國此次明確宣告進入“強起來”的歷史進程,意味著中國在主觀上也開始將兩國關系看作兩強關系。盡管兩國國力仍有相當差距,但從兩國對比看,差距正在縮小;從全球看,國際權勢正向中美集中,這些是比較確定的趨勢。
新時代的判斷也意味著,中美兩國發展模式分路而行的態勢將更清楚。冷戰結束后,“歷史終結論”大行其道。美國國內主流觀點一度認為,中國的發展道路終將與美匯合,中國在制度層面至少會變得更像美國。美國要做的,是不斷“接觸”中國,持續進行影響、塑造。在一段時間內,中國國內對這一問題的認識也并不清楚。然而近年來,中國沿著自己的道路不斷發展,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的自信不斷上升,美國內部的匯合論者則不斷減少。一位近期訪華的美國學者就說,中國共產黨的十九大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做出新論述,美國國內的匯合論者恐將從此消失。
新時代還意味著中國將在全球舞臺上采取更加積極的姿態,拿出具有全球普遍意義的方案。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我們過去在面對國際秩序時更習慣于采取防御性姿態,主要關心自身安全與利益,雖然也批評霸權主義或不公平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但缺乏正面解決方案。進入新時代的中國,開始從人類、全球的視角呼吁推動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新型國際關系”。這一姿態,多少讓人想起99年前,在國際舞臺上嶄露頭角的美國拿出自己的具有普遍意義的世界秩序主張——“十四點計劃”。而如今,與明確要做國際秩序捍衛者的中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特朗普政府正忙著從多種國際制度后撤:從TPP到《巴黎協定》,再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美國已在接連“退群”。
應對長期困難
就中美關系而言,前述這些在過去幾年逐漸呈現出來的趨勢日益明顯。這些變化令中國人感到鼓舞,但對美國戰略界而言,一個“異質而強大”的中國是其不少人疑慮、擔憂乃至恐懼的對象。美國戰略界對華態度過去幾年整體向消極方向移動,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的。
在對華問題上,美國戰略界既有因中國“強起來”而引發的“修昔底德陷阱”式現實主義之憂,也有因中國選擇自身發展道路而喚起的美國理想主義外交傳統下的意識形態之懼。過去十個月以來,特朗普政府沿著“美國第一”的方向突進,偏離美國追求制度霸權的傳統路徑,這無疑進一步加劇了美國戰略界建制派的焦慮感。
美國戰略界上述疑慮將伴隨中國“強起來”的過程長期存在。當我們試圖判斷中國新時代面臨的國際環境時,對中美關系相對困難的局面需做長久打算。黨的十九大確立了“構建總體穩定、均衡發展的大國關系框架”的目標,而大國關系框架要實現總體穩定,中美關系穩定是關鍵。
抓住眼前機遇
特朗普恰好是在中國宣布進入新的歷史方位這一重大節點上啟動了其亞洲之行。除了朝核、經貿以及所謂“印太”概念這些近期議程外,更具戰略意義的問題在于,這次站在節點上的訪問能否給未來時空中的中美關系開好頭、起好步,并讓兩國逐步構建起更加持久、有韌性的戰略穩定關系。特朗普政府內一些高官在具體問題上對中國或中美關系可能抱有消極甚至危險的看法,這一點需認真對待。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特朗普政府帶來的機遇。
作為一位“反建制”總統,特朗普對于中國以及中美關系的看法與美國戰略界并不完全相同。他和他的幕僚們有可能擺脫美國戰略界的窠臼與偏見。中美發展模式的差異對特朗普而言并非太大問題,同時特朗普對國際制度缺乏熱情,中國在全球秩序上的積極進取對他而言也相對比較容易接受。特朗普政府對貿易平衡等問題的關切,從根本上說是戰術而非戰略問題,因而有可能通過談判和相互妥協加以緩和。
機遇也來自特朗普政府對戰略問題的興趣。在過去十個月與中國的交往中,特朗普總統本人及其政府內一些高官、幕僚,均表達過要與中國一起做一些大事、構建中美之間某種穩定關系的愿望,例如國務卿蒂勒森就曾多次提出要與中國探討“未來五十年的中美關系”。與此同時,中美兩國領導人建立了良好的工作關系和個人關系,溝通渠道十分順暢,這為兩國戰略溝通提供了保障。
中國逐步“強起來”,意味著我們在中美關系中的塑造能力將日益上升。由于體制的差異,在過去幾年以及未來一段時間內,中國戰略規劃、戰略實施的能力也比美國強大。從過去十個月看,無論在對華、亞太還是全球層面,特朗普政府都還未展現出任何系統戰略。事實上,美國國內激烈的政治斗爭,讓人懷疑特朗普政府能否有效制定相關戰略。這在客觀上既對中國主動謀劃、主動推動提出了要求,也提供了空間。
中美兩國需在軍事、經貿、國際秩序以及核心利益問題上形成默契甚至規則,加強利益捆綁,增加相互信任措施。這樣我們就能以一種更為制度化的辦法、以一個戰略穩定框架來限制中美競爭的烈度和性質。希望中美能夠通過這次特朗普總統訪華在戰術層面取得的具體成果,為兩國構建新歷史方位下的長期戰略穩定關系提供強大動力?!?/p>
(作者是國際關系學院國際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環球時報2017-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