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成+王麗君
摘 要:在大時代的背景下,我國的基礎教育改革已經啟動并開始運行,如何進行課堂改革與創新是每位教師必須面對的問題,教師是拘泥于傳統的教學方法還是大膽的創新,值得每位教師深思熟慮。
關鍵詞:課堂教育;創新;教學模式
教育創新即為實現一定的教育目標,在教育領域進行的創新活動。21世紀的大門已經打開,科學技術的發展更是日新月異,如何進行課堂改革與創新值得每位教師深思熟慮。
課堂是教師最主要的陣地,所以我們不能拘泥于老套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所以首當其沖地要對課堂教學進行創新變革。而教師作為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其地位和作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課堂改革創新的發展與成果。所以我認為教師首先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不斷地學習,用新的教育理論來武裝自己,要有勇氣和毅力去進行教育創新,去進行教學改革,言傳身教,教師本身沒有創新意識,那我們如何去培養學生呢?
其次教學模式要有創新,傳統的教育理論和教學方法至今還指導和影響著我們的教育教學。教師死教,學生死學,當前課改之風深入人心,各地涌現出各種優秀的課堂教學模式,如自學輔導教學模式、“自學六步法”教學模式、“談議講練”教學模式等等,為創新教育實施提供了很好的載體,我們要在借鑒優秀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大膽改革,摸索出符合自己的切實的教學模式。大膽地改革與創新始終貫穿其中。
同時教學手段要有所創新,當前信息技術迅速發展,教學現代化的程度越來越高,多媒體教學和教學資源在教學中發揮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部分老教師長期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得心應手,不愿意使用現代化的手段進行教學,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其實多媒體教學可以讓我們的課堂變得更加生動,內容也變得更加豐富,原本枯燥無味的課堂教學充滿了生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參與度。
觀念的創新,課堂模式的創新,教學手段的多樣性以及多元化的評價可以使我們的教學變得更加靈動,課堂更加生機勃勃,不管怎樣教師是課堂引領者、組織者,所以為了我們的課堂更加具有時效性,教師應該做到:
一、課前要充分準備
教師要有愛生的情感,真誠的愛生情感是任課老師取得教育成效的關鍵因素。教師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有一種激情投入,奮發向上的精神,寬廣、開朗的心胸,樂觀幽默的情緒,剛毅堅強的一致品行,教師知識面要寬,信息量大,言行一致,表里如一,隨時隨地地注意自身言行的示范性,備課時不但要備教材,而且要想到學生,能深入淺出,教案要思路清晰,層次分明,重點突出,難點突破,以學生為本,因材施教。
二、課堂中要保證教學過程的順利進行
恰當處理教學過程的突發現象是保證教學效果的有效方法。如,上課時發現個別學生看其他書或做動作時,教師不能當眾提出指責,而要從尊重學生的角度用眼神或走上去給予暗示,讓其注意,在講課時,教師要圍繞教材講透,重點突出,難點突破,不要為了提高學生的興趣,講與本節課內容無關的東西,以免耽誤學生時間,精講,多練,激發探究精神,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生在課堂上大膽質疑,敢于發表和教師同學不同的見解,勇于向老師,甚至向課本挑戰,營造一種氛圍,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根據本身的條件和特點創造出適合自己的教學模式,使教學風格個性化。
三、課后要檢查,督促完成作業
通過教學過程的實施,檢查教學思路是否清晰,層次是否分為明,重點是否突出,難點是否突破;教學環節是否環環相扣,合理配合。信息反饋要及時有效,彼此互通見解,展示富有個性的思維方法,使自己對教材的理解更加豐富與全面,最后與學生達成共識,讓學生感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在互相交流中表現出的尊重,溝通包容,成果共享互補,使學生主動性、積極性得以充分發揮,語言表達是否具有藝術性和感召力。
其實,教與學是一個互動的過程,教育創新是課堂改革的重要要求。教師要建立誠信的形象,平等待人,能接受學生的意見,尊重學生,與學生平等溝通,不斷地調整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學的內容和方法,從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興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有利于縮短教與學的距離,才能把教育教學工作做得更好,才能教學相長,與時俱進,不斷創新。
參考文獻:
[1]彭光玉.課堂改革之加強學生數學理解[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六卷)[C],2013.
[2]張金卓.課堂改革初探[A].基礎教育理論研究成果薈萃(上卷一)[C],20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