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歡+王立娟+孫婧欣
摘 要:小學階段是養成學生行為習慣的重要時期,而語文學習作為小學教育的基礎學科,在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上扮演著重要角色?;谝陨险J識,通過對小學生低、中、高年級的習慣養成情況進行分析,對教師通過語文學習影響小學生行為的方法提出改進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生;語文學習;行為習慣
一、語文學習對小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現狀
本文將從問卷調查中獲取語文學習對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影響信息,為教師進一步的行動打下基礎。此問卷共160份,將小學生預習、聽課、發言、閱讀等情況作為調查內容,以供本文歸納總結。
(一)語文學習對小學低年級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情況
小學低年級是良好習慣培養的關鍵時期,通過對小學生的調查我們得到了以下數據:
1.在保證正確讀寫姿勢上,一直能保持人數占35.19%,有時可以者占62.96%,不能的占1.85%。
2.發言方面,不發言的占1.85%,有時發言的占66.67%,總是發言的占31.48%。
3.預習新課方面,經常預習的占92.59%,有時預習的占7.41%。
4.看課外書方面,從不經常到經常分別占:3.7%,42.59%,53.7%。
從調查中我們看到了:
1.學生的預習情況非常好,這跟學校語文老師課上布置的任務有關。學生對課文的閱讀,有利于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積累,有效豐富學生語言,多讀書、讀好書,對學生順利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等方面有重要幫助。
2.我們也要認識到:能夠保持正確書寫習慣的小段學生僅占35.19%,這對小學生健康發育不利;積極發言的學生少,證明一些學生膽小或游離于課堂之外。因此,教師應在矯正學生不良習慣,鼓勵學生勇于表達自己,提高他們的感悟能力和寫作能力上下工夫。
(二)語文學習對小學中年級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情況
同樣的調查在小學中年級上,能保持正確讀寫知識的同學占77.36%??偸欠e極舉手發言者為13.21%。主動預習新課者占71.7%,有時預習的占28.3%。從不看課外書者上升到15.09%,每天看的為26.42%。綜上所述,預習復習情況下降,積極發言的學生減少,發言可以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自我表達的能力,需要教師重點關注。但從記日記的情況可以看出,被督促寫作的學生減少,證明學生自主意識增強。
(三)語文學習對小學高年級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情況
一部分小學高段學生表示,由于高年級課程種類增多,雖有復習預習任務,但本人經常忘記。在讀寫姿勢保持方面,不能做到標準姿勢人數達到88%,這可能由于課業繁重造成的;且越到高年級,學生越沉默,發言人數急劇降低;但同時,喜歡寫日記的學生提高到了39%,看課外書的學生也較多。這證明了隨著年級升高,語文學習對學生行為習慣的建立向縱深發展。
二、改進小學生通過語文學習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策略
(一)教師多元激勵,調動小學生學習積極性
通過激勵措施,語文教師可激發學生潛在學習積極性。多元激勵分為兩部分,一是精神激勵,因為每個學生都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如果教師對學生進行表揚,會成為學生持續努力的動力。如:學生小王是一個聰明頑皮的孩子,但在開學初的一次考試得了80多分,雖然教師安慰了他,但無大的改變,上課無精打采,作業馬虎完成。語文成績下滑使他時常遭到母親責備,于是成績與責備對小王的打擊使其失去了對語文的興趣。(1)因此在古詩文的學習課堂上,當小王背出《靜夜思》,教師由此抓住機會對小王大力表揚,說:“小王同學語文能力非常優秀。”(2)當小王寫的作業較認真時,教師在小王作業本上寫一個大大的“好”字,從此小王的課堂積極性被激發出來。二是物質激勵,教師可采用物質激勵的辦法,如可以用加分的形式,選出優秀學生,根據平時各項學習情況,按照檔次分發獎品,如此通過獎品激發學生學習欲望,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二)加強對教師的培養,提高小學語文教學專業化水平
一個優秀的教師,不僅僅體現在學識淵博上,更在引導學生學習的能力上體現。如某學習成績普通的學生,到了高年級以后,對朗誦產生興趣,通過教師引導后,也喜歡上了語文,學習成績也大幅提高。由此可見,學生越到高年級,自我意識的發展越強,通過自我意識發展出來的能力也會使學生獲得信心,并反過來對學習產生幫助。作為教師,要有積極引導學生學習的能力,并向優秀教師學習,通過總結其經驗教訓,提高自我教學的專業化水平。
綜上所述,語文學習可提高學生口語交際、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表達思想的良好習慣。通過分析可得,教師通過物質與精神激勵學生,并對學生的興趣正確引導,可幫助他們發展自我意識,形成健康人格,促進學習進步。因此,教師可通過以上措施幫助小學生的語文學習。
參考文獻:
[1]趙丹芳.小學生良好語文學習習慣培養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
[2]李秀榮.小學生良好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與研究[D].延邊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