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祈勇
摘 要:數學課程一直是小學生學習的重難點,如何引導小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從而養成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成為當前教師研究的重點。小學生學習數學,不只在于學習數學知識,還在于學會數學思維,運用數學思維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以小學生學習數學的現狀為探討對象,深入探究提高小學生解決數學問題能力的實際策略,為學生學習數學創造更好的條件。
關鍵詞:提高;小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人教版
一、目前小學生學習數學的現狀
1.沒有養成良好的做題習慣,知識學習過于表面
比如人教版四年級中《大數的認識》這一內容,是在學生原有基礎上進行延伸,將數字的位數由萬位變為了億位,好多學生在學習時就明顯感覺到吃力,在數的改寫,以“萬”作單位的題目時經常出錯,不是多寫就是少寫,或者忘記加漢字“萬”。這些問題看似不大,卻全部是關鍵部分,考查學生的做題習慣與知識掌握。這是現在學生在學習數學時所欠缺的最大問題。
2.教師講解模式單一,學生不能提起興趣
很多教師為了方便自己,還是選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即由教師主講,只需要一個黑板、一根粉筆即可,這種形式在目前看來未免過于機械,學生難免產生抗拒心理,不愿意只聽教師講解,尤其在涉及空間想象能力時就更加單薄,直接影響學生的理解。比如在學習人教版四年級中《平行四邊形與梯形》這一內容時,除了平面圖形的學習,還會涉及垂直與平行的相關知識點,這些內容的整合,若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相對較差,則理解會出現困難。這也說明教師必須緊隨時代發展,緊跟潮流,才能不被學生所淘汰。
3.教師的講解過于專業,且沒有與實際生活相結合
教師面對的是小學生,相對能力較弱,不能以成年人進行看待。很多教師忽略了這一現象,直接將小學生以初中學生的水平進行管理教導,在實際上課時也是如此,導致教師的講解過于專業,對學生的理解增加困難,且教師在講解時過于與課本相貼合,而忽略了與實際生活的有效聯系,致使學生的學習不能發揮實際用處,進而影響學生的學習狀態。
二、提高小學生解決數學問題能力的具體策略
1.樹立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高解決數學問題能力的前提
對于小學生而言,數學的學習比較基礎,內容也都是在基礎理論的前提上進行發散性的思維練習,但是學生的學習效果依舊不甚理想,這與學生的學習習慣密不可分。學生在學習時,一定要隨時準備紙筆,而不是只用大腦記憶,將教師講解的重點做簡要標記,以便課后翻閱查看。同時準備紙筆也是為了讓學生隨時養成計算檢查的習慣,很多問題的錯誤就在于計算錯誤,因而導致學生成績出現滑鐵盧。如上文中提到的改寫數的問題,學生在草稿紙上將數位羅列清楚,再按照題目要求一一填寫,最后按照四舍五入的法則查看“萬位”后面的數字是幾,再將結果寫在題目上,就不會有漏寫、錯寫的現象了。所以教師必須指引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一定要隨時準備紙筆,進行“寫寫畫畫”。
2.運用先進科技投入于教學中,是提高解決數學問題能力的手段
多媒體等先進科技的運用,是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的必要手段,也是教師必須克服自身問題。將多媒體投影儀等設備投入于教學過程中,吸引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幫助學生進一步消化吸收。空間圖形的事例就是很好的解釋,尤其五年級還會涉及方程、多邊形等圖形的計算等,可以利用多媒體形式加深學生的理解與記憶,從而更快地掌握知識技巧,將其應用于實際做題過程中。
3.將課本內容與實際生活相結合,是提高解決數學問題能力的根蒂
學生學習知識的最終目的在于將所學內容應用于實際生活中指導實踐,因此,這也是學生學習的最終動力體現。教師在講解時注意將課本內容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問題,運用數學思維進行探索,從而提高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比如人教版中在學習《小數乘除法》內容時,學生很容易將小數點位置弄錯,不知道什么時候需要把小數點位置對齊,什么時候可以不用對齊直接計算,而只需在計算結果的末尾按照小數位數點出即可。教師在講解此內容時,除了強調運算法則,還可以引導學生看看超市的購物小票,聯想小數在生活中還有哪些實際應用,并利用超市的購物小票金額讓學生進行計算,以此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讓學生明白小數在生活中應用的重要性,以防止算錯錢而導致虧空。
值得注意的是,提高小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是需要長期堅持的過程,而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在教師和家長的有效監督下進行實施,培養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做題習慣,同時教師注意運用多媒體等先進科技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注意將課本內容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如此才能真正做到提高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讓學生運用數學思維的理念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從而運用自身能力加以解決,才是達到學習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冷曉慧.小學數學問題解決教學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6.
[2]姚紅梅.小學生數學問題解決能力培養的現狀與對策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