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 德
醫學倫理:從道德自律到職業規范
文/王 德
關于醫學倫理學,在西方,《希波克拉底誓言》是最早、最廣為人知的對醫生倫理道德的要求,而后各個宗教派別,無論是伊斯蘭教、猶太教、基督教或天主教,都有學者著文論述醫學倫理學,并成為該宗教信仰的重要內容。在我國最早的醫書《黃帝內經》中,即有對醫生道德修養的論述,稱醫學為“圣人之術”,體現了對醫生應具備高尚道德的要求。這些道德要求,與醫生這門職業“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特點息息相關,在古代以“個體行醫”為主要方式的情況下,主要依靠醫者的自覺自律來實現。

英國醫生托馬斯·帕茨瓦爾(Thomas Pervical)和他的著作《Medical Ethics》
將醫學倫理從道德自律上升為職業規范的代表人物是18世紀的英國醫生托馬斯·帕茨瓦爾(Thomas Pervical),一位有著很強社會責任感的醫生。他深受當時啟蒙運動的影響,對工業革命所帶來的公共健康和職業健康問題尤為關注。
他的《Medical Ethics》被認為是現代醫學倫理規范的第一本著作。這本書最初是1794年受曼徹斯特皇家醫院所托,寫一本指導手冊以解決醫院里來自不同學術背景(大學、醫院、學徒)的職員之間的分歧,因為廣獲好評,于1803年正式出版。托馬斯意識到,僅僅依靠醫生的“紳士風度”并不能避免有損患者利益和醫生公眾形象的紛爭和不良行為。因而,在書中,他主要著墨于具體問題的解決辦法,例如:醫生應當對患者有怎樣的態度、醫生應當自我節制、醫生要避免模糊不明朗的診斷、醫生之間應當如何合作和討論、如何解決醫生之間的分歧等等。
美國醫學會1847年起草第一部醫學倫理規范時,以托馬斯的這本書為主要借鑒,甚至多處直接整段引用,并給予極高的評價:繼希波克拉底之后西方醫學倫理學歷史上最重要的貢獻。具有諷刺意味的是,1857年英國醫學會成立時,并未給予這本著作足夠的重視,仍然堅持醫學倫理主要依托于醫生的道德修養。時至今日,包括英國在內的各國醫學會均已確立并不斷改進醫學倫理規范,托馬斯的這本著作仍被多家出版社不斷再版(最新版是2014年劍橋大學出版社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