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洪新 岳 翔 吳海濤 陳小忠 續 嶺 張 麗 王 墨
(遵義醫學院附屬醫院神經外科,貴州 遵義 563000)
1 遵義醫學院附屬醫院神經內科 2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神經外科
內鏡輔助下經鼻蝶入路治療垂體瘤患者的療效及對應激水平的影響
趙洪新 岳 翔 吳海濤 陳小忠 續 嶺 張 麗1王 墨2
(遵義醫學院附屬醫院神經外科,貴州 遵義 563000)
目的探討內鏡輔助下經鼻蝶入路治療垂體瘤患者的療效及對應激水平的影響。方法垂體瘤患者64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32例,實驗組行內鏡輔助下經鼻蝶入路進行垂體瘤切除術治療,對照組行經鼻蝶顯微鏡垂體瘤切除術治療,對比兩組術中腎上腺素(E)、去甲腎上腺素(NE)、腎素(R)和血管緊張素(Ang)Ⅱ水平、手術相關指標、術后不良反應及治療療效。結果術中實驗組E、NE、R和AngⅡ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和術后住院時間均顯著少于對照組(均P<0.05)。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術后不良反應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均P<0.05)。結論內鏡輔助下經鼻蝶竇入路垂體瘤切除術患者術中應激水平相對較低,不良反應發生率低,治療有效率高,對臨床神經外科手術治療垂體瘤具有重要應用價值。
內鏡輔助;經鼻蝶入路;垂體瘤;應激水平
垂體瘤是常見的顱內良性腫瘤之一,發生率約1/10萬〔1〕。垂體瘤患者由于腫瘤的占位而出現垂體激素水平異常及代謝紊亂,病情嚴重者可對機體其他器官造成損傷。臨床上手術治療是最主要且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包括多種不同手術入路,過去常用的開放入路手術創傷明顯,術后并發癥多,且腫瘤去除不夠徹底〔2,3〕。研究表明,內鏡輔助下經鼻蝶入路手術切除垂體瘤能夠徹底切除腫瘤組織,手術創傷小,術后并發癥少,有利于垂體瘤患者的預后〔4〕。本研究主要分析內鏡輔助下經鼻蝶入路治療垂體瘤患者的療效及對應激水平的影響。
1.1一般資料 選擇遵義醫學院屬醫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64例垂體瘤患者。納入標準〔5〕:(1)患者存在視力、視野異常;(2)可見肢端肥大、溢乳、閉經、陽痿、不育、肥胖等臨床癥狀;(3)經磁共振成像(MRI)診斷為垂體瘤。排除標準〔6〕:(1)凝血機制障礙或存在先天性血液疾病障礙者;(2)心、腎、肝等重要器官疾病者;(3)精神異?;虿慌浜厢t生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32例。實驗組男18例,女14例,年齡30~72〔平均(42.85±6.96)〕歲,腫瘤大小(22.83±4.91)mm;其中生長激素腺瘤11例、泌乳素腺瘤12例、促腎上腺皮質激素腺瘤3例、無功能腺瘤6例。對照組男17例,女15例,年齡30~72〔平均(44.38±7.26)〕歲,腫瘤大小(21.97±4.63)mm;其中生長激素腺瘤13例、泌乳素腺瘤11例、促腎上腺皮質激素腺瘤3例、無功能腺瘤5例。兩組一般臨床資料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1.2.1實驗組 行內鏡輔助下經鼻蝶入路進行垂體瘤切除術治療。患者在鼻面罩全身麻醉下進行手術,取仰臥位,頭部微朝后仰20°~30°,斜偏向手術者用頭托固定。剪除并清潔患者鼻毛,采用患者右側鼻腔入路,在內鏡引導下用浸潤0.1%腎上腺素棉片填塞患者鼻腔10 min后取出。內鏡深入鼻腔內,尋找蝶竇開口,適當剝離黏膜,然后在內鏡輔助下打開蝶竇前壁進入蝶竇,切除蝶竇內分隔,顯示蝶竇內結構和蝶鞍底部,確定中線,將蝶鞍底部黏膜推開,打開碟底。應用穿刺針穿刺鞍內,“十”字形切開患者硬膜,使垂體瘤塊顯示出來,在內鏡下將腫瘤按照順序切除,沿著腫瘤塊邊緣從前下切向后下,再由后上切向前上,取出腫瘤塊。
1.2.2對照組 經鼻蝶顯微鏡垂體瘤切除術治療。患者全麻后取仰臥位,頭部微朝后仰20°~30°,剪除并清潔患者鼻毛,用浸潤0.1%腎上腺素棉球填塞患者鼻腔和上唇齒處。于患者右側鼻腔入路離斷鼻中隔,尋找蝶竇開口,置入鼻窺器,應用咬骨鉗打開蝶竇前壁,進入蝶腔,剝離蝶竇黏膜,在蝶鞍底部打開(1.5×1.5)cm2骨窗,視野定位于瘤體并做切除。
1.3觀察指標
1.3.1術中應激激素水平 術中采集實驗組和對照組外周靜脈血5 ml送檢,經4 000 r/min離心10 min后,取上清,應用放射免疫法檢測兩組血清腎上腺素(E)、去甲腎上腺素(NE)、腎素(R)和血管緊張素(Ang)Ⅱ水平,試劑盒購自北京福瑞潤澤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嚴格按照試劑盒操作說明進行。
1.3.2手術相關指標 觀察記錄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住院時間。
1.3.3臨床療效及術后并發癥 觀察和分析患者治療療效和術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治療療效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術后激素水平下降至正常水平為顯效;術后激素水平下降到術前50%為有效;術后激素水平未見明顯下降或下降程度不及50%為無效。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8.0軟件進行t、χ2檢驗。
2.1兩組術中應激激素水平比較 術中實驗組E、NE、R和AngⅡ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兩組手術相關指標比較 實驗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和術后住院時間均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1 兩組應激激素水平的比較

表2 兩組手術相關指標比較
2.3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88%(顯效26例,有效5例,無效1例),高于對照組的81.25%(顯效19例,有效7例,無效6例;χ2=4.010,P=0.045)。
2.4兩組術后并發癥比較 實驗組術后不良反應總發生低于對照組(χ2=4.947,P=0.026)。見表3。

表3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n=32〕
垂體是重要的內分泌腺之一,分泌的激素可影響人體生長因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及其他激素的分泌,從而影響人體內分泌腺活動,易導致患者出現內分泌失調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垂體瘤是臨床上最常見的鞍區腫瘤,其生長速度緩慢,但會影響機體垂體激素分泌異常及代謝紊亂,對患者的下丘腦、腦干功能及視神經等重要部位造成嚴重影響。目前,臨床上治療垂體瘤的主要方法包括手術治療、藥物治療及放射治療,其中手術治療被認為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7〕。近年來隨著微創技術和內鏡的發展,使得內鏡輔助下治療垂體腫瘤成為可能。由于神經內鏡輔助手術無需使用鼻內窺器,操作更佳簡便,對患者創傷較小。研究表明,內鏡輔助下經鼻蝶入路手術切除垂體瘤能夠徹底切除腫瘤組織,手術創傷小,可有效保護患者鼻腔內正常結構,且術后并發癥少,有利于垂體瘤患者的預后〔8〕。
本研究結果顯示,相比經鼻蝶顯微鏡垂體瘤切除術,內鏡輔助下經鼻蝶入路手術時間顯著縮短,且術中出血量和術后住院時間均明顯較少。其主要原因是垂體位于鞍區,解剖位置相對較深,經鼻蝶顯微鏡垂體瘤切除術難以充分暴露手術切口,對患者創傷較大〔9〕。而內鏡下外科操作相對較少,無需分離黏膜及斷離鼻中隔,可最大限度保護患者的鼻腔內部結構。且術野寬廣清晰,有利于瘤體取出,從而縮短手術時間及減少出血情況發生〔10〕。因此,內鏡輔助下經鼻蝶入路手術切除垂體瘤更加安全、有效,有利于患者的治療及預后。E、NE、R是機體重要的激素,當存在創傷、驚嚇、應激等情況下,E、NE、R水平會反應性升高,其水平可以反映機體應激水平〔11〕。本研究結果說明內鏡輔助下經鼻蝶入路垂體瘤切除術對患者的應激水平影響相對較小。其主要原因是內鏡下經鼻蝶入路手術外科操作較少,不會造成明顯的應激反應,使E、NE等應激激素維持在相對較低的水平,避免激素水平過高而引發一系列并發癥,這也有利于手術的安全進行,同時降低應激對機體的損傷。由于垂體的特殊解剖學位置,傳統的經鼻蝶顯微鏡垂體瘤切除術治療存在創傷較大的缺點,手術需要于兩側齒唇溝處切開和分離黏膜,使骨質露出,并分離鼻中隔至蝶竇,置入鼻窺器,存在腦脊液漏、鼻中隔穿孔的風險〔12〕。如腫瘤去除不夠徹底,患者可能存在垂體功能不全和電解質紊亂,而內鏡輔助手術無需使用鼻內窺器,操作更佳簡便,對患者創傷較小,上述并發癥發生也較小。
1張胡金.探討垂體瘤患者手術前后垂體功能變化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6;20(2):204-6.
2馬 箭,郭聞師.全麻下神經內鏡引導經鼻蝶入路切除術治療垂體瘤的臨床效果〔J〕.陜西醫學雜志,2016;45(1):35-6.
3張光濤,姚廣明,王 楠,等.垂體瘤內鏡與顯微手術全切除率及內分泌恢復情況的Meta分析〔J〕.中華顯微外科雜志,2015;38(4):328-33.
4薛亞軍,趙耀東,崔大明,等.內鏡下經鼻蝶竇手術治療復發或再生長垂體腺瘤療效分析〔J〕.中華醫學雜志,2015;95(5):334-8.
5郭正義,聶 偉.垂體瘤患者鼻蝶區內腔結構的影像學測量〔J〕.山東醫藥,2014;54(6):71-2.
6王 雷,魏 盾,崔曉亮,等.內分泌激素水平與垂體瘤手術患者預后的相關性〔J〕.廣東醫學,2014;35(15):2365-7.
7Bougaci N,Paquis P.Cerebral vasospasm after transsphenoidal surgery for pituitary adenoma: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Neurochirurgie,2017;63(1):25-7.
8Li CZ,Li CC,Hsieh CC,etal.Fatal 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 following endoscopic transnasal-transsphenoidal surgery for a pituitary tumor:a case report〔J〕.Medicine(Baltimore),2017;96(1):e5774.
9Kalinin PL,Sharipov OI,Pronin IN,etal.Endoscopic transsphenoidal resection of pituitary adenomas invading the cavernous sinus〔J〕.Zh Vopr Neirokhir Im N N Burdenko,2016;80(4):63-74.
14馮思哲,魏學忠,韓 松,等.神經內鏡輔助下經鼻蝶入路治療鞍區腫瘤〔J〕.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雜志,2015;20(1):28-9.
11Przybylowski CJ,Dallapiazza RF,Williams BJ,etal.Primary versus revision transsphenoidal resection for nonfunctioning pituitary macroadenomas:matched cohort study〔J〕.J Neurosurg,2017;126(3):889-96.
12Lee CH,Chen SM,Lui TN.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 pseudoaneurysm,a rare complication of pituitary tumor transsphenoidal surgery: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J〕.World Neurosurg,2015;84(5):1493.
廣州市科技計劃項目(No.201607010059)
趙洪新(1983-),男,碩士,主治醫師,主要從事神經外科顱內腫瘤研究。
R65
A
1005-9202(2017)20-5098-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7.20.064
〔2017-01-25修回〕
(編輯 袁左鳴/滕欣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