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夢 張 盼 邢鳳梅 虎于丁 汪鳳蘭 張小麗
(華北理工大學,河北 唐山 063000)
社會活動對不同地域老年人居家不出的影響
鄧 夢 張 盼 邢鳳梅 虎于丁 汪鳳蘭 張小麗
(華北理工大學,河北 唐山 063000)
目的探討社會活動對不同地域老年人居家不出(housebound)的影響。方法采用多階段分層隨機整群抽樣,先后抽取保定市大紀家社區、唐山市釣魚臺社區和安徽省蚌埠市延安小區,以社區內所有符合條件的2 180名老年人為對象,采用統一的調查量表包括一般情況問卷、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ADL)、社會活動調查表、housebound狀態評估量表對研究對象以入戶方式進行面對面訪談式調查,調查問卷當場收回。結果河北省社區老年人housebound發生率為15.82%,安徽省社區老年人housebound發生率為14.88%。其中無親密朋友,與鄰居交往不頻繁,與親戚交往頻度低,未參加社會活動的社區老年人housebound的發生率明顯增高(P<0.05)。結論不同地域社區老年人社會活動影響其housebound的發生,應根據其影響因素采取相應干預措施進行預防。
社會狀況;居家不出(housebound)
居家不出(housebound)于1963年由美國人Snellgrove〔1〕最早提出。關于housebound定義尚未統一,日本學者〔2〕將housebound定義為不外出、每天幾乎在家里或周圍院子度過、行動范圍極度縮小的狀態;美國學者〔3〕以有步行障礙、獨立外出困難、每天幾乎在家里或床(椅子)周圍度過的狀態來定義。綜合國外定義和結合我國居民生活方式,將housebound定義為每周外出次數≤1次的狀態〔4〕,這里外出是指有目的走出家門,并與外界進行溝通交流的活動,被幫助的外出也包括在內,排除到門口、院子張望的及倒垃圾的外出。我國在老年housebound的研究上仍處于初級階段,目前只有對某城市社區老年housebound的現狀調查,調查范圍較局限。本研究以不同地域城市社區老年人為對象,探討社會活動對老年housebound的影響。
1.1一般資料 河北省和安徽省城市社區老年人(≥60歲)。納入標準:社區常住居民(居住時間≥1年);知情同意。排除標準:有嚴重的言語障礙、聽力障礙及視力障礙;臥床不起。
1.2調查方法 (1)抽樣方法:采用分層隨機整群抽樣。根據地理位置(南、北方)選取安徽省、河北省;將河北省11個市編號,抽簽抽取2個市保定市、唐山市;將安徽省16個市編號,抽簽抽取1個市蚌埠市;從保定市159個社區、唐山市363個社區、蚌埠市204個社區按上述抽簽方法分別抽取1個社區,即保定市大紀家社區、唐山市釣魚臺社區、蚌埠市延安小區,以社區內符合條件的老年人共計2 180名為對象。(2)調查方法:于2013年7~12月先后對2 180名老年人進行問卷調查,包括一般情況問卷、社會活動調查表、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ADL)、中文版housebound狀態評估量表,以入戶方式進行面對面訪談式調查,保證所有符合要求的調查對象均能被調查。問卷當場收回,逐份檢查,及時補充缺項漏項問卷。實際發放問卷2 133份,收回有效問卷2 105份(其中河北省1 359份,安徽省746份),有效回收率為98.7%。
1.3調查工具 (1)一般情況調查表:包括年齡、性別、婚姻狀況、民族、文化程度、職業、經濟收入、身高、體重、醫療保險等。(2)社會活動調查表:包括參加社會活動情況,有無親密朋友、與親戚朋友和鄰居交往情況等。(3)ADL:Cronbaeh α系數為0.966。共14項,程度分為4級:自己完全可以做;有些困難;需要幫助;完全不能做分別賦值1、2、3、4分,總分值 14~56 分。14 分為完全正常;>14 分有不同程度的功能下降;;>22 分為明顯功能障礙。(4)Housebound狀態評估量表:采用中文版housebound狀態評估量表〔5〕,包括外出頻率、出現housebound的原因、日常生活狀況、步行和外出感到困難的原因等。每周外出頻率少于1次者為housebound。(外出狀況是以調查之日前1個月的外出狀況為準,如果1個月每周的外出次數不同,取1個月的平均值作為外出次數。)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t、χ2檢驗。
2.1河北省和安徽省社區老年人housebound患病率比較 河北省和安徽省社區老年人在年齡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60~69歲606例(44.6%)vs 306例(41.0%),70~79歲452例(33.2%)vs 282例(37.8%),80~89歲277例(20.4%)vs 138例(18.5%),≥90歲24例(1.8%)vs 20例(2.7%)。以年齡分組,河北省和安徽省社區老年人housebound的標準化患病率為34.9%(735例,其中60~69歲406例,70~79歲244例,80~89歲84例,≥90歲1例)、34.5%(727例,其中60~69歲373例,70~79歲277例,80~89歲76例,≥90歲1例)。河北省社區老年人housebound患病率〔215例(15.8%)〕稍高于安徽省〔111例(14.9%)〕,差異無顯著性,其中60~69歲26例vs 16例,70~79歲59例vs 44例,80~89歲114例vs 40例,≥90歲16例vs 11例。
2.2不同地域社區老年人housebound發生的影響因素
2.2.1一般情況對老年人housebound的影響 河北?。耗挲g越大、女性、經濟收入低、無配偶者、體質質數(BMI)越低、文化程度越低housebound發生率較高(P<0.05),民族與醫療保險對老年housebound的影響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安徽?。豪夏耆四挲g越大、經濟收入低、無配偶者housebound發生率較高(P<0.05),未見性別、BMI、文化程度、民族、醫療保險、職業對老年housebound的影響(P>0.05)。
2.2.2社會活動對老年人housebound的影響 河北?。簾o親密朋友、不參加社會活動的社區老年人housebound發生率高于有親密朋友、參加社會活動的社區老年人(P<0.05);與鄰居、親戚交往頻度低的老年人housebound發生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安徽?。簾o親密朋友、不參加社會活動、與鄰居、親戚交往頻度低的老年人housebound發生率明顯高于有親密朋友、參加社會活動的老年人(P<0.05)。見表1。

表1 社會活動對河北省老年人housebound的影響
本次調查結果看出,有無親密朋友、是否參加社會活動、與鄰居及親戚的交往頻度高低影響不同地域老年人housebound的發生,有親密朋友、與親戚、鄰居、經常來往,參加社會活動的老年人發生housebound的可能性較低。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不同地域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housebound發生率均不斷增加。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各器官功能減退,生理功能弱化,再加上慢性病患病率升高,長期的帶病狀態對其心理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均產生顯著影響,生理功能和社會活動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呈現下降的趨勢〔5〕,因此,年齡越大,housebound發生率越高。
結果顯示,housebound是否發生的一重要因素是有無朋友。有研究顯示,老年人通過與新老朋友的溝通與交流,可以獲得不同的養生知識及同齡人的心理狀態,適當的傾訴和交流對于內心的孤獨抑郁的一種排遣,互相暢談人生,交流情感,始終保持一種向上的人生態度和樂觀的心態,促進了精神狀態的提升及積極人生態度的構建〔7〕。因此他們需要走出家門與老朋友交流,又需要在社交活動中結交新朋友,建立新的人際交往圈,從而預防housebound的發生。
調查結果提示與親戚、鄰居的交往頻度也是影響housebound是否發生的重要因素。隨著老年人退休后生活重心的轉移,家庭、鄰里氛圍的和諧與否對于老年人的精神狀態至關重要。無論是貧窮或是富裕,只要子女孝順、家庭和睦、鄰里和諧,對于老年人來說是一種精神慰藉,不僅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精神狀態,還能通過與親戚、鄰居的密切交往來降低housebound的發生。有調查指出,與農村老人不同,城市老人退休后不需要參加農業活動,閑暇時間大大增加,如果沒有健康多樣的活動來填充退休后時間,這些退休老年人的生活將會單一而無趣,老年人精神狀態不穩定,進而易發生housebound〔6〕。有調查研究有良好生活習慣的老年人一般有較正確的健康觀念,進而對自身的健康情況比較關注,善于通過各種途徑獲得健康知識,這類老年人更注重精神生活的質量,有豐富的娛樂活動,大多數情況下可以較好地調節自己的心理狀態,以此來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7〕。比如參加一些有益于健康的活動,在活動中結交新朋友,充分發展個人愛好與興趣,不僅可以陶冶情操,享受人生樂趣,還能在減少housebound的發生同時使老年人的退休后生活更加幸??鞓?。
國外研究表明〔8~10〕,有家人照顧,經常與朋友聚會,社會支持分值較高,經常參與組織或團體會議,參加社區家庭保健組織,接受社會服務等都可使housebound的發病率降低。如經常參與或屬于組織或團體并進行會議的老年人housebound的發生率僅為2.6%,而不屬于某種組織或團體而經常開會的老年人housebound的發生率則為28.2%。經常聚會并有很多朋友的老年人housebound的發生率為8.5%,很少聚會沒有很多朋友的老年人housebound的發生率為20.0%〔9〕。
國內也有報道,社會交往狀況較好的housebound老年人對待生活的態度更積極,并且能積極主動的面對housebound狀態,從而轉變為非居家不出(non-housebound)狀態,社會支持對老年人housebound狀態有預防的作用〔11〕,因此,加大社會支持,改善老年人社會活動狀況更能有效地減少housebound的發生,進而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質量〔11〕。
1Snellgrove DR.Elderly housebound:a report on elderly people who are in capacitied〔M〕.Luton:White Crescent Press,1963:20-1.
2Ganguli M,Fox A,Gilby J,etal.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homebound older adults:acommunity-based study〔J〕.J Am Geriatr Soc,1996;44(4):363-70.
3Thomposon LJ.Housebound elderly people:definition prevalence and characteristics〔J〕.Int Geriatr Psychiatry,1993;8(2):231-7.
4么 婷.不同地域城市社區老年housebound的現狀及影響因素〔D〕.唐山:華北理工大學,2015.
5邢鳳梅,姚三巧.國外老年人居家不出(housebound)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現狀〔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30(1):268-9.
6易景娜,陳利群,賈守梅,等.390名社區居家高齡老年人生活質量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全科護理,2011;32(10):2921-4.
7李 倩.我國城鎮居民精神養老問題研究〔D〕.天津:天津財經大學,2013.
8新開省二,藤田幸司,藤原佳典,等.地域高齡者における“ タイプ”じこもりの出現頻度とその特征〔J〕.日本公眾衛生雜志,2005;52(6):443-55.
9野洋子,田中久惠.地域ひとり暮らし高齡者の閉じこもりの災態と生活狀況〔J〕.保健婦雜志,1999;55(8):664-9.
10Williams BR,Lopez S.Reaching the homebound elderly:the prescription intervention and life long learning(PILL) program〔J〕.Home Health CareServ Q,2005;24(1-2):61-72.
11邢鳳梅,張小麗,汪鳳蘭.老年人居家不出與生活習慣及慢性疾病關系〔J〕.中國公共衛生,2010;26(10):1311-2.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3BRK005)
邢鳳梅(1964-),女,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老年慢性病干預研究。
鄧 夢(1993-),女,在讀碩士,主要從事老年護理學研究。
R197.1
A
1005-9202(2017)20-5144-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7.20.085
〔2017-03-16修回〕
(編輯 李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