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清華
(河南理工大學體質健康中心,河南 焦作 454000)
城鎮老年人健身服務體系及主要組成元素操作途徑分析
宋清華
(河南理工大學體質健康中心,河南 焦作 454000)
健身服務;組成元素;操作途徑
早在20世紀80年代,老齡問題就被列入歷屆聯合國大會的重要議事日程,如何關注日益龐大的老齡群體,提高老齡人口的身心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已成為當今社會乃至各級政府亟待解決的問題〔1,2〕。本研究以城鎮老年人健身服務體系為切入點,對老年人健身服務事業從操作層面進行了構建研究。
關注老年人健康既是家庭的責任也是社會的職責,且都應以關注老年人的健康指數和幸福感為第一要務〔3〕。另外,健身服務體系的構建具有明顯的區域性,不同區域背景下經濟、文化及生活條件等,均會對老年人健身活動產生制約或促進,所以健身服務體系的構建,應以當地區域經濟條件及文化背景為依據,體現引導→指導→利民→便民的一體化服務,在實施過程中應明確強調健身服務的公益性與福利性。
元素即因素,即建立一個完善的城鎮老年人健身服務體系的各個組成要素,一旦要素缺失定會對整個服務體系建設的質量產生不利的影響。所以在建立一個完善的服務體系之前,建設者必須以當地經濟文化發展水平、人們的生活習慣及健身需求為背景,在建立這一服務體系過程中,要明確需要建設哪些單元(元素)及各元素所占的位置或分量。本文以城鎮社區為背景,擬如下元素關系圖。各元素間在組建的過程中,應以良好的信息反饋渠道為手段,組成完善的良性互動關系。見圖1。

圖1 老年人健身服務體系各元素
3.1加強機構設置,落實組織與管理職能 從當前城鎮體育機構的設置情況來看,存在政府與區域社區責權不明的情況,往往會出現誰要管、該誰管、管不管的扯皮現象。因此,加強獨立機構設置應成為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獨立機構設置可以統一調配人力、財力及物質資源,這樣可以大大縮短管理環節中的中間環節,最大化地提高工作效率,進而也便于統籌管理,同時建立直接的信息反饋機制,實現信息反饋的暢通及有效化,以利于資源最大化的有效配置。組織結構應成為政府部門和社區管理兩者間的中間紐帶,既可以明晰政府及社區各類體育組織的角色定位,又可以避免社區體育組織化運作過程中出現越位與缺位現象;既體現了政府的主導和政策導向,又可充分發揮各社區體育協會的自我功能,以利于保障各項工作高效、有序的運作。
3.2倡導社區老年體育社團組建與開展 在政府主導下,服務體系管理機構應有效根據財政補貼,優先發展老年體育社團的組建與開展工作。社團是基礎、也是老年人樂于參與和活動的終端活動單元,是老年人最親身貼近也是最可以直接受益的地方。因此,這一最貼近老年人的社團組織的組建水平,將最終對老年人的健身效果及老年人是否會最大受益,產生較大影響。因此,為社團組織配置必要的專、兼職人員尤為必要,以利于老年人在專業人員的組織下,更為科學系統地加強自身鍛煉,同時,專業人員運用自身優良的體育常識及活動組織能力,以便于組織老年人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進而可以最大化地激發或吸引老年人參與活動的熱情〔4〕。
3.3建立完善老年人健身服務體系中的人才隊伍 服務體系中的人才隊伍,應不拘一格、多元化充實。如,在老年人日常體育活動中,除了少數項目或社團是由政府牽頭組織的,而大部分活動或社團、組織是由居民區的老年體育健身愛好者或具有體育特長者自發組織的活動。因此吸納社區人員進行社區老年體育健身服務組織指導工作;鼓勵和支持低齡健康老年人參加志愿者隊伍,倡導老年人之間的互助活動,激發社區老年人體育參與的自我管理及服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更利于各項工作在實施開展中更接地氣又接人氣〔5〕。另外,科學健身是獲得良好健身效果的重要保證,是社區體育發展的必要條件,而社區體育的指導服務是科學健身的前提,老年人身體功能的特殊性決定了老年人應具有獨特的體育鍛煉方法,再加上老年人對活動量和強度的敏感性,必須對其進行科學的安排和指導,這就要求有大批掌握體育知識技能的人才來社區進行服務工作。因此,在這一健身服務體系中投放一定比例的社會體育專業指導員也尤為重要,以幫助老年人更趨于科學、規范、系統地進行健身鍛煉。
3.4多渠道募集老年社團活動經費 全靠政府輸血式的補貼政策來支撐老年社團的活動,以當前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來看,實屬缺口太大。目前我國尤其經濟發展水平較為落后的中西部地區,整體體育投資微薄,微薄的資金投資往往投放在了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很難再顧及各個社區老年社團的經費開支。因此打破社區老年社團經費單一的局限性,迫在眉睫。眾所周知,依靠政府財政撥款遠遠不能滿足社區老年活動的需求,因此,除了依靠撥款之外,努力爭取社會贊助,或者依法積極開展經營創收活動等,做到經費來源的多元化,以彌補資金的不足,是各老年社團可酌情考慮的問題。如,通過活動中的廣告宣傳拉贊助,倡導社區集體及個人捐贈,鼓勵個人經營創收及組織成員交納會費等形式,以確保社區老年社團活動有穩定、充足的經費來源。
3.5加強宣傳,營造良好的老年人健身氛圍 宣傳是途徑,氛圍是動力。由于參與活動的慣性、惰性及老年人對活動健身觀念認識上的不足,致使老年人參與的積極性往往不足。尤其我國中西部地區經濟文化發展水平尚低,普通群眾的體育素養不高,老年人對體育健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明確的認知。所以,宣傳輿論先行,是搞好社區老年體育工作的重要條件,通過一定的輿論宣傳,營造濃郁的老年人健身體育文化氛圍尤為關鍵。經調查發現,看電視體育節目越多的人,體育參與比例越高??梢?,大眾傳媒對人們的體育行為具有一定的影響。因此,應充分利用大眾媒體的獨特優勢,對具有較高組織水平的優秀老年社團活動節目加以報道,為社區老年體育社團的建設和開展起到引導和激勵作用。當然,宣傳途徑有多種,比如板報、口頭、專家講座、現場咨詢等常規傳統途徑,也可開展熱線電話、互聯網服務等方式,做到宣傳形式的多樣化、廣泛化和普及化,以利于普通老年人及時地獲取相關資訊,盡可能全面掌握老年體育社團的活動規劃,同時也能更多地掌握相關健身理論知識,以付諸于具體的鍛煉活動中。
3.6開展老年人健身方法研究,組織老年人多樣化的健身活動 根據老年人個體差異、身體健康資料等情況,指導其選擇適合自身的鍛煉措施或方法尤為重要。根據其自身健康基礎,通過各種形式盡量引導其參與集體活動,一方面利于活動的集體實施和管理也便于節省開支,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老年人在集體活動的大家庭中,減少孤獨感,感受集體活動樂趣,激發其參與活動的熱情。所以,針對老年人的身心特征和個體差異,開展適合老年人的健身方法研究應引起管理者的關注,切不可盲從或一味地照搬其他地方特色的資源,應考慮自身區域背景的兼容性;同時也應開展多樣化的服務項目,以利于各種需要的老年人有更多的選擇性,激發老年人參與活動健身的熱情。
3.7加強基礎設施健身,改善老年人健身鍛煉環境 基礎設施建設是保障老年人科學合理健身及促使其積極參與健身的有力輔助條件,也是保障老年人參與社區健身活動的一項社會公益事業〔6〕。管理部門應采取有效措施,制定有利于社區體育資源開發與共享的法規文件,保障社區體育健身資源的充分配置,同時做好協調工作,促進資源合理開發與利用,以利于創造良好的健身活動環境。所以,既要重視前期建設又要重視后期維護,保障器材充分合理的使用,為活動者提供良好的健身環境,可以大大利于輔助老年人日常健身活動的有效開展。
3.8加強社區服務規范化建設,建立完善的評價指標體系 國務院在關于加強和改進社區服務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指出:要建立健全反映社區服務設施、服務管理、居民需求和滿意程度等有關信息的采集和工作評估體系。在操作過程中,目前往往管理部門對社區老年體育的指導和督促也不夠,沒有形成有效的群眾體育組織管理評價系統,如,對群眾體育活動的指導、體育比賽的組織、管理工作好壞的獎懲、開展有特色老年體育活動都沒有統一的評估指標,因此建立完善關于社區老年健身服務體系的評估體系,充分發揮行政監督、執法監督、社會監督及個人信訪舉報監督的各方面作用,切實維護社區老年人合法權益,測量社區老年健身服務體系開展情況,及時調整社區老年體育服務發展政策,以促進社區老年體育服務快速發展〔7〕。
3.9建立健全老年人健康及健身信息檔案加強信息反饋機制 管理機構應建立自己管轄區域內老年人的個人健康檔案,及老年人的健身愛好、健身習慣、健身禁忌等個人基本資料。管理機構應逐級統計轄區內每位老年人的健康、健身資料。一方面便于基層組織社團根據每位老年人的基本資料情況,開展較為適合個體參與的活動項目,另一方面也便于上級主管部門進行統籌協調人力及物力資源配置,以利于這項民生工作最大化地貼近老年人個體的實際需要,便于各項工作務實開展。另外,健身也是一門學問,需要以自身條件為基礎,以科學方法為手段,得以身心良性健康發展。所以,在具體實踐操作過程中,也需要對老年人進行正確的信息引導,以引導老年人樹立正確的健身觀。
這樣就需要通過社區體育服務信息管理來加以強化指導,社區可利用體育信息管理服務對社區內的老年高血壓患者進行干預,引導其參與適當的鍛煉,并結合藥物及其他輔助手段,可以讓患者變被動治療為主動治療,在增強老年人保健意識的同時,也使體育服務信息及時傳播給社區老年人??梢?,為使各項信息保持暢通,加強信息反饋機制也相當重要,通過信息反饋,可以讓活動組織者,社區管理者及上級管理部門及時獲得老年人活動的相關信息;同時也可以根據信息反饋機制,及時掌握老年群體的思想及活動動態,在引導科學健身的同時避免個別不法分子誤導老年人凡違法行為。
1睦小琴,趙寶椿.發展我國老年體育的意義與對策〔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29(11):1475-6.
2李浩然.以老年人需求為導向發展的老年體育〔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14):3108-9.
3胡精超,趙 斌.我國失能老年人運動健康服務現狀〔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5;30(1):62-4.
4劉 霞.城市社區養老服務體系中的健身服務〔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19):5541-2.
5魏 文,閆 斌.西安市老年人體質及社區體育狀況調查〔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24):7056-8.
6劉豫祥,劉子燁.老年人健身最看中環境〔N〕.聯合時報,2014-11-25(2).
7趙德勛,劉建國,柳新海,等.石家莊市社區老年體育健身服務現狀〔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20):4577-8.
8李志敢.社會學因素對老年人體育生活方式影響的研究——以廣東為例〔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2;32(5):23-7.
2013年度國家社會科學項目(No.13BTY058);2017年度河南省政府決策招標課題(No.2017B313)
宋清華(1976-),男,副教授,碩士,主要從事大眾健身研究。
G812.48
A
1005-9202(2017)20-5189-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7.20.107
〔2016-06-04修回〕
(編輯 苑云杰/王一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