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 軍
工會在職工素質提升中應充分發揮作用
文/王 軍

企業要發展,人才是關鍵,素質是基礎,培養和造就高素質職工隊伍,不僅關系到職工全面發展,更關系到企業競爭力和綜合國力的提升,同時也是保持和發展工人階級先進性的關鍵所在。全國總工會下發的《職工素質建設工程五年規劃(2015-2019年)》,明確提出了工會要發揮“大學校”作用,加強職工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技術技能素質、科學素質、民主法治素質和健康安全素質。因此,工會要把大力推進職工素質提升工程,努力培養高素質的職工隊伍,作為適應新形勢新要求的一項長期戰略任務。
近年來,各級工會在服務職工素質提升工作上進行了有效探索,推進了高技能人才工作的較快發展,有效壯大了高技能人才隊伍。但是,綜觀職工隊伍素質的總體情況,與實現經濟社會跨越發展的要求相比,還遠遠不能適應當前企業創新發展的需求。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高技能人才總體比例偏低。而且由于高技能人才培養成本高、周期長,這一狀況還將會存在較長時期,一時還不能充分滿足企業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二是一些行業、企業技術培訓力度不大,要進一步發揮行業主管和企業在培訓技術工人方面的主體作用,倡導各類企業建立“培訓、考核與使用、待遇相聯系”的激勵機制;三是在組織職工技能競賽、群眾性技術創新活動中,職工的參與面還不夠廣,特別是外資、私營企業職工參加人數較少。
由此可見,實施職工素質建設工程,提高職工隊伍整體素質,是一項長期戰略任務,是工會“大學校”職能的重要體現,也是工會組織與時俱進,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和創新之路。
工會組織要站在長遠發展的戰略高度,以維護職工學習權、發展權為抓手,以推動開展“創建學習型企業,爭當知識型職工”活動為載體,通過教育培訓,推進職工知識化進程,全面提高職工素質。
(一)不斷擴大社會影響,提高對職工素質工作的正確認識。工會組織要發揮陣地優勢,借助自身的宣傳平臺,教育引導職工進一步轉變觀念,樹立繼續教育、終身學習的思想,要運用網站、報刊、微信等媒介大力宣講職工素質提升工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宣傳職工崗位成才的典型、創業創新的優秀職工,在企業中形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人人努力成才的良好氛圍。工會要發揮“大學校”作用,推進素質提升激勵機制,倡導將職工的個人素質高低與勞動報酬掛鉤,與職稱評定和崗位評聘掛鉤,讓職工得到實惠,激勵職工由“要我學習”向“我要學習”轉變,提高他們學知識、學技術、學技能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不斷創新培訓載體,促進和幫助職工成才。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職工隊伍、勞動關系的不斷變化,尤其是面對當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央明確了“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重點任務,對工會工作更提出了新的任務與挑戰,對工會推進職工素質工程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應對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首先,工會要學會積極主動地適應形勢任務的變化,增強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其次,要根據企業不同崗位、不同層次職工需求,切實開展職工素質教育培訓、崗位練兵和技術比武等活動。第三,把素質提升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緊密結合起來,通過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各類文化、體育活動,組織興趣相同的職工開展專題小組活動等形式,弘揚企業精神,陶冶職工情操,展示廣大職工崗位奉獻、勇于進取的主人翁風貌,真正把工會職工素質提升工程這個品牌做實、做精。
(三)不斷強化源頭參與,健全和完善高技能人才隊伍發展環境。職工素質提升是一項涉及社會和民生的系統工程,是工會服務職工的職責所在,主業所在,工會要不斷強化主業主責意識,主動進位,主動作為,要積極參與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對技能人才培養、使用、管理等相關政策的制定,呼吁為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提供政策性制度保證;要借助指導企業開展工資集體協商平臺,把職工的技能素質提升激勵機制以及經費投入和使用等條款寫進集體合同,引導企業營造激勵技能人才、創新人才成長的環境,讓職工學習技術有動力、掌握技術有激情、發揮技術有干勁,真切地感到有技術和沒技術的區別,大力營造有技術就是光榮、有技術就是財富,當金牌藍領、技術工人就是“香餑餑”的氛圍,真正把職工素質提升工作做出成效,讓企業和職工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