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尚昆,董小文
(長沙衛生職業學院,湖南 長沙 410100)
長沙市鄉村醫生需求的調查和分析
余尚昆,董小文
(長沙衛生職業學院,湖南 長沙 410100)
目的 通過對長沙市鄉村醫生現狀的調查,了解長沙市鄉鎮衛生機構對高職臨床醫學專業人才需求情況,為制定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提供依據。方法 采取文獻法、訪問與座談、問卷調查、實地考察等方法,調查長沙縣、望城區、瀏陽市、寧鄉縣14所鄉鎮衛生院14名院長、102名臨床一線工作人員和100名我院往屆畢業生。結果 農村醫療機構鄉村醫生學歷和職稱偏低、年齡偏大、執業情況堪憂,人才需求量大,高職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從業崗位多,用人單位特別注重高職畢業生實踐能力。結論 我院臨床醫學專業培養目標應定位于基層醫療機構,注重能力培養,專業課程體系要滿足基層衛生服務需求。
長沙市;鄉村醫生;需求
為貫徹執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中發[2009]6號)、《國務院關于印發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國發[2009]12號)、《教育部衛生部關于加強醫學教育工作提高醫學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2009]4號)和《衛生部關于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的意見》(衛農衛發[2010]3號)等有關文件精神,結合長沙市在崗鄉村醫生現狀和崗位發展需求,我院開辦了臨床醫學專業。2016—2017年我們利用寒暑假開展調研,以了解長沙市鄉村醫生現狀,進一步明確臨床醫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從而培養出“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質實用型醫學人才,更好地為基層衛生事業服務。
長沙市所轄4縣(市、區)鄉鎮衛生院院長、人事管理部門負責人、臨床一線醫師、我院往屆畢業生。
鄉鎮衛生院鄉村醫生現狀(醫生總數、年齡、主要崗位、職稱、學歷、職業資格等),知識、能力、素質需求,主要工作任務;未來3年崗位需求;畢業生就業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就業待遇及發展前景,在校專業知識學習、綜合素質培養的意見及建議。
查閱中國知網數據庫,以“高職臨床醫學專業”“鄉村醫生”“醫學教育”“人才需求”等為檢索詞,檢索出符合調研需求的中文醫學核心文獻三十余篇,較為詳實地了解了我國鄉村醫生現狀。查閱衛生部網站、高職高專院校網站、長沙市人社局及長沙市衛計委網站,全面了解國家對鄉村醫生的一些政策和法規。
實地考察并走訪了14家鄉鎮衛生院,與衛生院院長和人事部門負責人就人才結構狀況,鄉村醫生崗位基本情況,崗位對從業人員知識、能力及素質的要求等問題進行座談。
本次共發放“長沙市鄉村醫生基本情況調查表”[1]198份,“臨床醫學專業人才需求調查問卷表”55份,“臨床醫學專業職業崗位能力需求調查表”[2]102份。
調查資料收集完成后,錄入數據,經過整理后用SPSS 18.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
對102名臨床一線工作人員和100名我院往屆畢業生發放“長沙市鄉村醫生基本情況調查表”202份,收回198份,其中男性112人,占56.56%;女性86人,占43.43%。
3.1.1 鄉村醫生基本特征 鄉村醫生普遍年齡偏大、從業時間長,每個村配備的醫生嚴重不足,每一名醫生服務的村民數量過多,任務繁重(見表1)。
3.1.2 鄉村醫生素質現狀 長沙市鄉鎮衛生院鄉村醫生學歷以大專為主,占42.93%,中專學歷占36.36%,高中學歷占14.14%,初中及以下學歷占6.57%;職稱偏低,有超過一半的鄉村醫生為初級職稱,占59.60%,高級職稱只占2.53%,而無職稱人員占比達到19.70%;截至2014年底,全省有鄉村醫生45 896人,衛生員3 407人,其中取得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的9 758人,占鄉村醫生總數的21.26%。對長沙縣、望城區、瀏陽市、寧鄉縣14所鄉鎮衛生院情況調查顯示,執業醫師占43.43%,執業(助理)醫師占42.93%,鄉村醫生占8.59%,無執業資格者占5.05%,執業情況明顯好于全省水平(見表2)。

表1 長沙市鄉村醫生基本情況調查結果

表2 長沙市鄉村醫生學歷、職稱、從業資格調查結果[n(%)]
(1)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從業的崗位多,我們對14所鄉鎮衛生院的調查顯示,近3年,按每千村民配1名村醫計算,14所鄉鎮衛生院至少需要130名臨床醫學專業人才。特別是全科醫師需求量較大,要求能夠開展預防保健與健康教育、臨床診療、婦幼保健、康復與慢性病管理等工作。另外,內兒科醫師、公共衛生醫師需求量也較大,影像和檢驗人才缺口較大,中醫傳統康復醫師需求量也很大(見表3)。

表3 臨床醫學專業人才需求調查結果(人)
(2)在研討會上,14所鄉鎮衛生院院長、人事管理部門負責人一致要求培養臨床醫學人才時加強學生素質教育,培養出具有高度責任心、良好職業道德、愛崗敬業精神、團隊協作精神以及誠實守信的人才。在對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職業崗位能力需求方面,特別強調急危重癥的診斷和搶救、體格檢查方法、診療操作技術等,同時也注重人文關懷、責任心。對于病人隨訪結果顯示,健康教育屬于一般需求(見表4)。

表4 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職業崗位能力需求調查結果[n(%)]
根據對長沙市鄉村醫生現狀的調查發現,鄉村醫生數量不足,年齡偏大,任務繁重,學歷偏低,并且后續人員嚴重不足,不利于鄉村醫生隊伍的新老交替,而低學歷也嚴重制約了鄉鎮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所以急需注入新鮮血液,補充年輕的、學歷在大專及以上層次的全科醫生。為此,我院高職臨床醫學專業培養目標定位為鄉鎮級醫生、村級醫生,集預防、醫療、保健、康復、健康教育和計劃生育技術為一體,能在基層衛生機構工作的醫學技術技能型專門人才。
調研發現,傳統人才培養模式與目前的鄉村醫生崗位不符,醫學專科教育應主動滿足社會需求,堅持面向農村、面向基層的辦學方向,融“教、學、做”為一體,積極推行訂單培養,探索工學結合、任務驅動、項目導向、頂崗實習等有利于增強學生能力的教學模式。加強附屬醫院、教學醫院與校內實驗實訓中心建設,加強實踐教學。在專業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上,注重實踐教學模式和方法改革,加強實踐技能培養(醫院床旁邊學邊觀摩邊練習),爭取為學生創造真實的“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環境[3]。
在課程設置中,除培養鄉村醫生基層衛生服務與管理能力外,還要兼顧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標準,確定基本素質能力、專業基礎能力、崗位核心能力及崗位持續發展能力。力求通過優化課程結構,使學生掌握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具備“三種能力”,即處理農村臨床常見病、多發病的能力,及時診斷、早期處理重大傳染病、危重急癥的能力,對常見致殘疾病進行康復治療及管理的能力;勝任“兩類工作”,即農村計劃生育技術指導工作、健康教育工作。從而使培養出的學生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創業精神,為今后全面開展農村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奠定良好基礎。
近年來,我院依據國家政策和農村的新形勢、新特點不斷改革臨床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以為農村培養出合格的全科醫師,達到優化基層醫療衛生隊伍的目的。
[1]鐘姮.上海市鄉村醫生現狀調查與分析[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09(9):7-10.
[2]徐慧蘭,李娉,李麗.長沙市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研究[J].實用預防醫學,2014(1):121-124.
[3]張志軍,高繼霞,劉元,等.高職臨床醫學專業基于工作過程課程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3(12):94-95.
R192.3
A
1671-1246(2017)21-01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