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嫦
(肇慶市廣寧衛生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廣東 肇慶 526300)
基于“職教高地”網絡平臺的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基礎教學探討
陳麗嫦
(肇慶市廣寧衛生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廣東 肇慶 526300)
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基礎是醫學專業基礎課程,其教學存在內容多,難理解,課時少,互動少的問題。筆者通過網絡平臺進行授課,匯集教學信息資源,使課堂集中學習變為網絡隨時學習,學生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以及動手能力,對培養高素質應用型專業技術人才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職教高地;網絡平臺;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基礎
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概念,強調推進“互聯網+”是我國經濟轉型的重大契機,勢必將深刻影響和重塑傳統產業行業格局。如今,信息化技術已經滲透到社會的各個方面,“互聯網+教育”將會使未來的一切教學活動都圍繞互聯網進行,教師在互聯網上教,學生在互聯網上學,信息在互聯網上流動,知識在互聯網上成型,線下活動成為線上活動的補充與拓展,所以利用網絡教學已成為趨勢。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調查結果顯示,截至2016年6月,我國手機網民已達6.56億,比去年增長3 656萬人。隨著時代的變遷,科技的發展以及智能手機、4G網絡的普及,網絡已成為學生學習和生活中的好幫手,所以通過網絡教學,不僅可以讓學生之間互相討論、互相學習、互相交流,取長補短,共同學習,共同進步,還可以進一步加強師生溝通。本文對基于網絡平臺的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基礎教學進行探討。
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基礎是集形態、功能、應用、實踐為一體的醫學專業基礎課程,是醫學生從基礎走向臨床的“橋梁”,分為兩大部分,一是病原生物學,二是醫學免疫學。病原生物學部分的特點是難度不大,但種類多,內容相似,易混淆,不利于學生記憶、理解和應用;醫學免疫學部分不但內容多,而且比較抽象,學生難理解。由于課時有限,教師授課過程中通常會選擇重點來講述,學生往往被動接受知識,師生互動交流少,不能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總的來說,中職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基礎教學存在內容多,難理解,課時少,互動少的問題。
“職教高地”網絡平臺是國家教育技術“互聯網+”職業教育學與教創新模式的實踐研究“十三五”重點課題,是教育部三通兩平臺信息化建設中實現職業教育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的云
支撐平臺;為學校、教師、學生和家長提供更專業、精準、高效服務的平臺,逐步在各大中院校滲入“互聯網+教育”理念,并延伸到企業和社區。“職教高地”是集課前、課中、課后于一體的智能云教學共建共享平臺,以減輕教師負擔,提升工作效率,優化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以及學校行政教務管理為目的,與日常教學相結合、與教研相結合、與課題研究相結合、與專業成長相結合、與信息素養發展相結合,最終以實現職業教育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為目標。
2.2.1 信息化教學資源建設 利用“職教高地”網絡平臺,筆者首先構建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基礎教學信息資源,如多媒體課件、微課、教學大綱、電子教案、實驗視頻、在線試題測試等。“職教高地”網絡平臺具有教學資源共享的特點。教師可以登錄平臺上傳微課、課件供其他人學習使用,也可以在平臺上下載所需微課、課件。但教學資源構建要注重教學理念、教學設計、教學模式更新,使其更適合現代信息化教學。
2.2.2 信息化教學過程的設計 教學過程分為引入、驅動、示范、歸納、展開、討論、解決、實訓等。教師課前認真備課,充分利用“職教高地”網絡平臺,優化教學過程,完成教學任務。以“厭氧菌”章節為例,筆者提前在平臺上發布學習任務——案例:患者右手背部7天前被竹刺入2厘米,自行拔除后未做任何處理,7天后出現吞咽困難,全身抽搐癥狀。患者為什么會感染破傷風梭菌?學生通過上網查閱有關資料對本章知識點進行梳理。教師在課堂上利用課件及小視頻講解破傷風梭菌的生物學特性、致病條件。下課時給出任務——什么樣的傷口會感染破傷風梭菌?對于這樣的傷口應該如何處理?如何預防破傷風?安排學生以6~8人為一組,進行小組討論,每組派一名代表進行講解、歸納,教師點評、總結,最后通過學生互相投票選出表現最好的一組給予表揚。課后,學生可以登錄個人學習網絡平臺瀏覽本次課的課件、小視頻等教學資源,加強課后學習,也可以利用平臺提問,由其他學生或教師解答,達到教學互動的目的。
2.2.3信息化實訓課的應用 職業教育的目的是培養應用型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專業知識技能的勞動者。與普通教育相比,職業教育側重于實踐技能和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由于現在都是大班教學,座位比較靠后的學生往往看不清教師操作。為彌補這一缺陷,上課前教師在“職教高地”網絡平臺的個人空間發布實訓項目、實訓課件、相關操作的視頻或規范化操作視頻,學生可隨時登錄邊做邊看,這種教中學、做中學的教學方法充分體現以能力為本位,以學生為主體,以任務為驅動的職業教育理念,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
2.2.4 信息化教學評價方式 傳統的教學評價方式比較單一,多注重量化結果,而信息化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課程教學評價包括學生與教師互評、教師自評、學生互評,過程性評價、終末性評價,網上評價等方式,鼓勵學生參與教學,發揮主觀能動性,也活躍了課堂氣氛。
醫學免疫學部分內容比較抽象,學生在課堂上有時難以消化。利用網絡平臺教學后,教師把課件、視頻、動畫上傳至個人空間,學生可以利用零碎時間(休息、課堂間隙等)進行學習或溫習[1]。
傳統教學方法以教師“教”為主,應用網絡平臺教學后,教師課前發布任務讓學生自主學習。這種授課方式,使學生角色發生變化,從被動接受知識者變成知識的主動建構者;教學內容也發生變化,由單純的書本知識轉變成從多種途徑(網絡、課外、課本等)獲取知識。課上,教師布置學習任務,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通過協作式學習共同完成學習目標。協作式學習鼓勵學生討論、爭論、持不同意見,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根據學生自我評價及反饋,及時調整教學目標、內容、方法和進度,使學生真正學會學習,學習過程達到最優化。
筆者利用“職教高地”網絡平臺進行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基礎教學后,在學期末設計調查問卷對144名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滿意度進行調查。結果顯示(見表1):大部分學生喜歡利用“職教高地”網絡平臺授課及學習,滿意度較高。但也有學生不太適應此教學模式,原因是認為課前花大量時間做準備,比較浪費時間;小組討論時不主動參與;習慣傳統教學方法。

表1 學生對利用“職教高地”網絡平臺教學的評價[n(%)]
(1)經過一個學期的實踐,筆者體會到利用“職教高地”網絡平臺進行教學的優勢。教學過程中,將網絡與課程相結合,實現了資源共享,優化了教學過程,提高了教學實效性,充分發揮了網絡的積極作用,增強了學生駕馭網絡和通過網絡進行學習、交流的能力,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與競爭力,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自覺性和主動性,提高了學習質量與效果,有利于強化學生操作技能,對培養高素質應用型專業技術人才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2)雖然網絡平臺對教學有幫助,但筆者認為,利用網絡平臺教學時需注意以下幾點:①教師上課前要花大量時間準備,如備課前了解學生能力水平,學習任務難度要適中,如果太難,學生容易失去興趣;如果太易,則對培養思維能力沒有幫助。②小組討論時應合理分組,選出的組長要有領導能力及合作分工精神,帶領組員完成任務。③保證教室、實訓室網絡暢通,無線網絡覆蓋,從而有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④教師要有較強的課堂控制能力,學生在教室利用智能手機學習時,教師要適當引導及控制,防止其利用手機做其他與課堂無關的事。
[1]郭文濤,趙青,溫雯靜,等.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醫學微生物學微型移動課程資源的建設與實踐[J].微生物學通報,2016(4):769-774.
G420
A
1671-1246(2017)21-004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