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莎莎+郭羽

9月7日,記者來到開州區大進鎮。
場鎮上車水馬龍、人頭攢動,一派繁忙的景象。
走訪了其他一些深度貧困鄉鎮后,大進場鎮的熱鬧讓記者有些意外。
“大進是邊貿中心集鎮,歷史上曾是郡縣衙門所在地,鄉鎮合并后共轄行政村17個、社區2個,其中貧困村占到了12個,數量全區第一……”
聽了分管脫貧攻堅的副鎮長伍先友的介紹,記者恍然大悟。
如此繁重的脫貧任務,大進有何破解之道?
“在市委組織部指導下,我們實施了抓黨建促脫貧行動,為大進的發展聚力聚氣。”大進鎮黨委書記陳必軍說。
新一輪脫貧攻堅以來,大進以黨建為抓手,通過選優“第一書記”、配強駐村工作隊、建強基層黨組織、回引本土人才四大抓手,凝聚力量共促大進長遠發展。
為了增強基層脫貧攻堅力量,根據重慶市委統一安排,9月4日,市委組織部扶貧集團選派的7人扶貧工作隊入駐大進,市委老干部局副局長鄭夕明為隊長、市委組織部宣傳處長薛奉軍為副隊長。
一到大進,工作隊就迅速行動起來,集中力量攻堅克難。
記者一行趕到大進這一天,駐鄉工作隊已經開展了三天的工作。
確定一個“人”——精挑細選“第一書記”
9月7日下午,天寶寨村。
“第一書記”喻世兵走進貧困戶朱甫芝家里。
“衛生間修得怎么樣了?”喻世兵邊問,邊穿過客廳直達后院的衛生間。
“主體已經修好了。”朱甫芝說。
8月初,朱甫芝就住進了利用危房改造資金新修的房子里,但美中不足的是老衛生間有點慘不忍睹。
對此,喻世兵一直記在心里,每次入戶走訪都要過來催問。
作為大進鎮社會事務辦主任,一年前,喻世兵被派往天寶寨村任“第一書記”。
從此,喻世兵入戶走訪時,“走到哪兒黑,就在哪兒歇”。
“天晚了,喻書記就隨便拿個墊子睡地板。”朱甫芝說,村里一半以上的貧困戶家的地板,喻世兵都睡過。
經過嚴格篩選,一批執行力較強的年輕干部被派往貧困村任“第一書記”。
于是,天寶寨村有了埡口移民安置點、有了新發展的300畝車厘子、有了15公里村級道路的硬化、有了60多戶危房改造的迅速完成……
為了選優“第一書記”,市委組織部扶貧工作隊分派了三個“第一書記”到三個力量相對薄弱的村子。
9月4日,來自市委黨校的沈小將到年華村報到,不到一周時間,他已經走訪近20戶貧困戶。
9月7日,來自團市委的王棟帶著企業負責人到紅旗村調研,為將來發展產業鋪路。
9月8日,來自市直機關工委的夏煜輝在紫金村了解電商發展,為農產品找銷路。
…………
配強一支隊伍——打造對口幫扶“集團軍”
9月7日下午3點,天寶寨村貧困戶胡云見家。
一周前,胡云見和妻子到東北打松果。
“這兩個月他們夫妻倆可以掙兩三萬塊錢。”胡云見一家的幫扶責任人、開州中學副校長陳遠明說。
而在家里,20歲的胡航正在幫爺爺胡天貴一起收包谷,第二天他就要回合川讀大二了。
胡航臨行前,陳遠明再次前來走訪。
“回學校后,要好好鍛煉自己,制訂一個職業規劃……”陳遠明叮囑。
胡云見一家六口,三個孩子,一個讀大學,兩個讀高中,因學致貧。
“每月,光這三個學生的生活費支出就要2500元。”陳遠明說。
這也正是大進鎮黨委、政府調配陳遠明為其幫扶責任人的原因,除此之外,還有駐村工作隊的5位干部一起協助幫扶。
“我們一來,就結合他們家情況制訂了脫貧計劃:一是擴大母豬養殖,增加到8頭;二是一定時節勞務輸出;三是擴大種植玉米、水稻、西瓜,自產飼料……同時,幫三個學生爭取教育相關費用減免和助學貸款。”陳遠明如數家珍。
2017年上半年,胡云見一家光豬仔就賣了1萬元。
“現在我們還留了幾個豬仔在養。”勤快的胡天貴對未來的日子信心滿滿。
“針對每戶貧困戶,我們‘一戶一策制訂脫貧計劃。”伍先友說。
新一輪脫貧攻堅以來,大進鎮根據貧困戶的實際情況和致貧原因,科學調配全區、全鎮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結對幫扶,落實幫扶干部694人。
夯實一個基礎——建強基層黨組織
9月8日,天寶寨村埡口移民安置點。
站在正在修建的村級便民服務中心前,天寶寨村黨支部書記張開勤介紹:“4月份動工,8月初就完成了主體工程,年底就可以投入使用了。”
這是籌措近50萬元資金修建的基層黨組織活動陣地。
“我們把服務中心建在這個集中安置點就是為了讓村民辦事方便,原來的地方太遠了,不方便。”張開勤說。
同時,作為“第一書記”的喻世兵,還在村“兩委”班子的戰斗力方面下足了工夫。
曾經,天寶寨村干群關系一直很緊張。
群眾埋怨:“村干部不干事,內部不團結,不深入群眾……”
干部借口:“村民刁蠻任性,‘等、靠、要……”
為建強基層組織,喻世兵采取了兩個策略。
“一是自己帶頭干,二是利用好班子民主生活會。”喻世兵說。
于是,喻世兵在走訪、開院壩會的過程中,都將村“兩委”班子成員帶上,通過示范引領,提升其能力素質。
“看著喻書記的干事作風,我們自己都不好意思了,立馬調整狀態主動承擔責任。”張開勤說。
同時,在民主生活會上,通過批評與自我批評,淬煉其黨性,增加其干事服務群眾的動力。
“我會直接指出班子成員的不足,同時也接受大家的批評!”喻世兵說。
慢慢地,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逐漸顯現。
在修路過程中,由村干部和黨員建立的監督小組,每天兩班巡邏,監督施工。
老黨員程福見每天天一亮,就拎著小板凳前往道路施工現場坐起,“我要監督他們,水泥不能給我摻少了”。
…………
在2016年的村級干部換屆中,大進鎮共調整了9位戰斗力不強、班子內部扯皮的村干部。
打通一個渠道——建立完善回引本土人才配套機制
9月8日,市委組織部駐鄉扶貧工作隊辦公室。
25歲的張永安拿著西南大學畢業證、學位證走了進來。
“我是大進人,正在跟恒都肉牛合作搞肉牛養殖,我也想為家鄉的脫貧致富貢獻一份力量……”
張永安的毛遂自薦,讓隊長鄭夕明和副隊長薛奉軍喜出望外。
跟張永安交流后,他們激動萬分,腦子里開始謀劃人才引進。
對于本土人才的引進,大進鎮一直在努力。
9月8日,紅旗村便民服務中心。
“退耕款是打到你存折上的,下周才能到賬。”綜合服務專干賀丹接待前來問訊的群眾。
在上一輪的本土人才招聘中,大專會計專業畢業的賀丹脫穎而出,被調配到紅旗村。
“人很精干,信息上傳下達非常到位。”王棟評價說。
在市委組織部和區委組織部的協調下,大進鎮已回引本土人才17名,每個村都有。
和賀丹一樣,本土人才正逐漸發力,助力家鄉脫貧攻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