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小倩+王蓁

在武隆,只要提到后坪鄉,當地人腦子里就會冒出“偏遠”“貧困”等詞。
多年來,后坪鄉一直很“憋屈”。盡管地處武隆、彭水、豐都三區縣交界之地,旅游資源豐富,但受到交通條件的制約,后坪鄉農產品外銷困難,產業發展一直比較滯后。
隨著脫貧攻堅不斷加快的步伐,后坪鄉正集中火力,攻克貧中之貧、堅中之堅。
“弱鳥能起飛,后坪人也一定能脫貧致富。”后坪鄉黨委書記宗小華說。
恨·大山阻擋脫貧路
找來湯匙,輕輕撥開浮在表面的蜂蠟雜質,舀起一瓢金黃色的蜂蜜倒進碗中,小啜一口后,向光勝自言自語道:“昨晚割的這幾桶蜜巴適,還有點香。”
40多歲的向光勝是中嶺村火炭山組貧困戶。前幾年,他務工歸來,本想通過種植中藥材致富,但因為沒技術,加上氣候惡劣,6萬多元的本錢打了水漂。
上有80多歲體弱的老人,下有兩個上學的孩子,向光勝陷入了人生低谷。
這時,向光勝家屋檐邊上每天嗡嗡作響的蜜蜂,忽然給了他靈感。他覺得養蜂投資少,又有好蜜源,蜂蜜價格可觀,可以一試。由此,他家里的蜂桶從3個變成了40個,房屋四周擺滿了蜂桶。
然而,當蜂蜜豐收之際,向光勝又開始郁悶——蜂蜜怎么才能賣出去?
因為重重大山的阻隔,村內交通建設十分滯后,蜂蜜很難銷售出去。
“這種品質的蜂蜜在交通條件好的地方,是客人上門來買。但這里太偏僻了,車都難進來,更何況銷售土貨。”向光勝無奈地說。
“我們這偏僻、貧困的村子,要啷個才能發展起來喲?”向光勝的話,道出了大多數后坪鄉村民的心聲。
破·下好鄉村旅游這盤棋
偏遠并不代表不美麗。
后坪鄉山清水秀,生態宜人,有世界唯一的沖蝕型天坑群,是發展鄉村旅游的寶地。
后坪鄉黨委、政府決定在鄉村旅游上動腦筋、做文章。
傍晚時分,文鳳村天池壩組,貧困戶羅元發、張永明夫妻倆不顧一天的辛勞,坐在板凳上剪辣椒。
“這個品種的辣椒全部曬干做胡辣殼,那個品種全部做泡椒。” 兩口子言語不多,語氣里卻透出祥和與幸福。
天池壩共有58戶、257人,平均海拔1060米,距后坪鄉場鎮5公里。它是武隆保護得最完好的傳統村落。
因此,后坪鄉黨委、政府決定將天池壩打造成鄉村旅游示范點,并籌集資金,對當地農房進行了景區化改造。
現在,寨子里有池塘可釣魚,有廣場可跳舞,有塔樓可觀景,有水果可采摘,石板便道連通家家戶戶……
改造一新的羅元發家,也成了寨子里未掛牌的農家樂接待點。
“能吃上‘旅游飯,還多虧了他父女倆的約定哦。”張永明笑呵呵地說,望了一眼丈夫羅元發。
原來,由于張永明常年患病,干不了重活,改造完廚房、餐廳、標間客房等后,二女兒羅春燕便與羅元發約定:爸爸出去掙錢時她就留在家,爸爸返家時她就出去掙錢。這樣既能在家照顧媽媽,還能接待客人補貼一下家用。
立下約定后,今年3月初,羅元發遠赴沈陽打工,9月10日回到家,半年存了近4萬元錢。
“我在家也掙錢了喲。”羅元發才到院壩,羅春燕便迫不及待地匯報:7月,農家樂接待了5位客人,6天掙了1500元。“我可是主廚哦。”羅春燕驕傲地說,寨子環境美了,大家也要跟上發展的節奏,將家里改裝一番,搭上鄉村旅游的順風車。
立·做大做強后坪茶
這段時間,武隆洪山茶葉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趙偉成忙得腳不沾地,茶園管理、接待外地客戶查看基地、跑地理商標……
但趙偉成不但不覺得累,反而很高興:“武隆高山茶在十二屆‘中茶杯全國名優茶評比中榮獲一等獎,其中以后坪茶為代表,說明后坪茶前景好。”
后坪海拔較高、晝夜溫差較大,很適合高山綠茶種植。
作為當地傳統種植業項目,后坪高山綠茶主要分布在高坪村、中嶺村一帶。
以前,鄉場上有一家小茶廠,但因經營不善,不得不關門大吉。
“我接了。”得知茶廠要關門,在外當建筑小包工頭的趙偉成毅然接下了爛攤子。
經商經驗豐富的趙偉成,看中了當地茶業的商機。
盤下茶廠后,趙偉成啟動了一系列市場化改造——村民不懂如何加工,他高薪聘請當地師傅教;設備不夠,他投資再買;茶葉原料差,他進村開高價收購。這些年在外積攢的家底,他全投進了不起眼的茶廠里。
其間,為了幫助鄉親們通過茶葉增收致富,趙偉成還成立了專業合作社。
2014年,趙偉成決定返鄉,潛心做茶。
趙偉成的“算盤”是這樣的:鄉黨委、政府正在努力打造高山茶葉鄉村旅游帶,現在正是后坪茶做大做強的好時機。后坪是高山地區,種的是不施化學肥料、不打農藥的高山有機茶葉,品質上乘,只要耐心經營、精心發展,前期投入的成本會化作市場紅利逐年顯現。
趙偉成這樣想,也這樣做了。如今,茶園種植面擴展到文鳳村、白鶴村、雙聯村,帶動了200多戶農戶參與。
“后坪茶品質好,僅通過口口相傳就吸引來了浙江、江西、福建等地的客戶。”趙偉成透露,現在浙江有一位茶老板已不遠千里來到基地考察,表達了強烈的合作意愿。
合·八方來援戰正酣
在后坪,還有不少“外人”比趙偉成還要忙碌。
自市委、市政府把后坪鄉列為全市18個深度貧困鄉鎮之一,明確市委政法委扶貧集團對口幫扶后,市委政法委扶貧集團駐后坪工作隊旋即進入后坪。
隨著扶貧工作隊進駐,“第一書記”、對口聯系幫扶責任人、參與扶貧的本地致富能手也迅速行動起來。由人力、物力、財力匯集而成的合力,正全面而又精準細致地浸潤后坪山鄉。
9月15日,一場關于后坪鄉深度脫貧攻堅規劃的意見征求會召開。圍繞穩定脫貧、基礎設施、產業扶貧、生態保護、公共服務、村“兩委”建設等方面,與會單位字斟句酌,極其嚴謹。
因為參會的扶貧干部都明白,這些字里行間書寫的,是后坪的未來。
鄉黨委書記宗小華介紹,目前,后坪鄉已基本明確深度扶貧、實現脫貧目標的路徑:狠抓交通、水利、通訊、電力等基礎設施;大力實施“三萬五園”(萬畝茶園、萬畝筍竹、萬畝特色經果和生態漁業、傳統養殖、高山蔬菜、烤煙種植、鄉村旅游等五個示范園)計劃,確保所有農戶有1-2項穩定增收的產業;狠抓住房醫療教育保障;發展金融電商,把金融扶貧、電商扶貧作為脫貧摘帽的強力助手等。
“相信在眾多幫扶單位的鼎力支持下,后坪這只‘弱鳥能夠飛得更高。”宗小華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