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微希
2017年9月13日,萬州區龍駒鎮宏福村。
建卡貧困戶成良政擰開水龍頭,盯著噴涌的自來水直樂。
“以前從來沒有享受過自來水,吃水要么挑,要么抬,沒想到現在一開水龍頭,水‘嘩嘩就來了,看到就高興啊。”成良政興奮地說道。
宏福村位于龍駒鎮北部,山高路陡,要實現家家戶戶有自來水喝,并不是一件易事。
然而,在脫貧攻堅戰的號角聲中,不少當地人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不易”之事,如今正在一件件成為現實——
清泉潤“宏福”
2017年4月8日,為解決村里的飲水難問題,宏福村黨支部書記成偉和“第一書記”魏文峰帶駐村工作隊員一行7人,輾轉于蒼茫群山之間。
他們,要到深山老林里尋找水源。
動身當天,陽光刺眼。
老林子路太窄,道路兩旁長滿帶刺的灌木。村干部穿越叢林,身上刺痛一陣陣襲來。
下午兩點過,一行人來到第一個水槽點——小灣。可是,這里的水質情況不佳,周圍地勢不利于水管牽引,眾人決定前往第二個目的地。
下午3點過,7人又來到第二個水槽點——學堂灣。經過檢測,成偉搖頭:“不行,周圍蚊蟲太多,水質不清,飲水安全得不到保障,我們再走下一個。”
下午5點半,眾人來到第三個水槽點——爛屋溝。“唉,不行不行,地勢太陡,材料不方便運輸,這樣會浪費很多時間在水池的修建上,不利于村民早點喝上方便水,我們再看看其他的吧。”成偉又勸大家前往下一個水槽點。
直到晚上7點過,眾人來到第四個水槽點——碳廠灣。成偉發現這里水質清亮,水資源豐富,周圍地勢也較平,能節約水池修建時間。與“第一書記”魏文峰商量后,他們確定這里為水源地。
很快,碳廠灣水池竣工,解決了23戶建卡貧困戶的飲水難問題。
2017年7月,村里已修了6口水池,解決400多戶1700人的飲水難問題。
現今,宏福村自來水覆蓋率達100%,家家戶戶都有水。
不僅僅是自來水。在脫貧攻堅戰過程中,萬州區加大了對貧困地區基礎設施的投入,龍駒鎮宏福村硬化人行便道14.3公里,新修公路18公里,硬化4公里,改建了56座有人居住的土坯房。
“金果”掛“叢木”
時近中午,龍駒鎮叢木村檸檬基地。
村黨支部書記李學福領著記者徜徉在檸檬樹林間。
在這里,記者見到了建卡貧困戶李治華。
“現在村里發展檸檬產業,讓我每個月增收近千元,還包我三頓飯,日子越過越有盼頭了。” 李治華說。
叢木村位于龍駒鎮東南部,地形屬于“兩山夾一溝,林地多,耕地少”的山地。因為地形限制,當地產業發展一直滯后。
因此,李學福和同事們一直在琢磨怎么把產業做起來。
李學福幾經周折,找到村里的創業成功人士李壽清,希望他回鄉發展產業,通過“大戶帶小戶”,實現“家家都致富”。
李壽清被李學福的誠意深深打動,決定回村發展。
確定發展檸檬產業后,李壽清規劃的種植面積是2500畝。這么多土地,從哪里來?
李學福主動承擔了這個任務:“一開始,一些村民不愿意把自己的土地流轉出來。我就挨家挨戶去做思想工作,那段時間天天工作到深夜。”
經過“游說”,不少村民都心動了。
李治華也參與了進來。
“對種檸檬,一開始我其實不大愿意,因為沒種過,怕吃虧。李書記就經常往我家跑,有時一周來幾次,跟我談政策,談收入,談紅利,一次兩次三次……最后我被李書記的誠意打動,加入進來,流轉土地29.5畝。” 李治華笑著說道。
如今,叢木村檸檬產業的規模已達5000畝,帶動30余戶貧困戶就業,戶均增收1000元以上。
在加強產業發展的同時,叢木村還積極實施基礎設施建設與扶貧搬遷,全村新修公路29公里,修建人行便道5公里,硬化村級主干道5.7公里,安裝管網12000余米,基本完成農村低壓電網改造,高山生態扶貧搬遷25戶104人。
電商富“玉合”
9月13日下午,龍駒鎮玉合村電商服務站。
明晃晃的太陽照射在院壩里,三三兩兩的貧困戶提著土特產綠殼雞蛋,前來服務站發貨。
“過兩天,我還要把攢的雞蛋拿過來,你們幫我賣哦。”建卡貧困戶黃順地對村委會副主任方令說。
“沒問題。”方令接過土雞蛋,開始點擊鼠標。
因為身體不好,黃順地不能干重體力活,生活一直很拮據。
村黨支部書記張朝均在挨家挨戶摸排村民情況時,了解到黃順地的情況,于是抓住村里發展烏雞養殖業的契機,幫助黃順地免費申請到30只烏雞苗。
“養烏雞不需要太多勞動力,見效快,既能賣雞又能賣蛋,再加上村里還發展了電商平臺,能幫助他賣自家的雞蛋。”張朝均介紹道。
玉合村位于龍駒鎮東部,全村山大坡陡、土地貧脊、大多數耕地坡度在25度以上,不利于耕作。因此,村里主要發展烏雞養殖業。
為幫助貧困戶把烏雞產的綠殼雞蛋銷售變現,村“兩委”組織成立了電商服務站,由村委會副主任方令對服務站進行管理運營。
為加速農產品銷售,電商服務站后來又通過淘寶網開通了特色農產品銷售平臺“南浦印象”。
電商平臺剛開始起步的時候,因為不熟悉雞蛋的長途運輸包裝,導致很多收到雞蛋的顧客投訴,雞蛋破損嚴重。
為解決這個問題,村干部多次開會協商,決定破損的雞蛋由村干部自掏腰包負責,絕不讓貧困戶吃虧。
同時,村干部還不斷研究其他同類產品的包裝,終于解決了雞蛋破損的問題。
在電商的助力下,貧困戶家中的綠殼雞蛋等土特產的銷售水漲船高,目前線上線下月銷量達到了8萬多元,累計銷售烏雞蛋4萬多枚,貧困戶戶均增收4500元。
在發展電商平臺的同時,玉合村還大力建設基礎設施。2016年硬化村級主干道路、風茶路和銅長路共計8.98公里,建成5公里人行便道,沿線400余群眾出行更加方便。
“村里的路修好了,來便民服務中心很方便。憑借我養的30只烏雞,家里每月可增收500元左右。現在我又增加了80只烏雞苗。”黃順地笑瞇瞇地說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