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虎+易濤

2017年8月18日,彭水縣諸佛鄉(xiāng)紅巖洞村。
一大早,村里的保潔員王昌維就來到便民服務(wù)中心。
“昨天村里的脫貧攻堅專題會議一直開到深夜,還沒來得及打掃。”說話間,王昌維走進會議室,開始擦洗起桌椅來。
正當王昌維忙碌之時,彭水縣委非公工委副書記、紅巖洞村駐村工作隊員方德斌又下村來了。
看見“老熟人”,王昌維立即迎了上來——
“方書記,這么早就來了啊。”
“這個保潔員的工作,還做得習慣不?”
“怎么不習慣?現(xiàn)在手頭有了份工作,我家地里的李子樹也長起來了,娃兒也開始自己賺錢了,生活可有盼頭呢!”
談話間,王昌維的臉上溢滿了笑容。
誰能想到,這個樂觀開朗的農(nóng)家婦女,幾年前卻愁得連日子都過不下去了。
“心魔”
“我結(jié)過三次婚,前兩任丈夫都因病去世,留下了兩個孩子。”回憶過往,王昌維至今難忍悲傷。
兩次婚姻,兩位丈夫都因病而去,他們因治病欠下的債,地里繁重的農(nóng)活,娃兒上學讀書的費用……生活的重擔全都壓在了王昌維的肩上。
生活的窘迫并沒有壓垮王昌維,旁人的閑言碎語卻讓她心生“魔障”。
“第二任丈夫去世后,一些鄰居開始議論我是‘不祥的女人。冷嘲熱諷下,我只好成天把自己關(guān)在屋子里。”王昌維說。
漸漸地,王昌維開始變得孤僻、冷淡,不愿與人交往,常常一個人發(fā)呆,精神也處在崩潰邊緣。
后來,為了養(yǎng)活兩個孩子,王昌維嫁給了現(xiàn)在的丈夫,生活依舊困苦。
這讓王昌維感到萬念俱灰。
就在王昌維意志消沉之際,方德斌也被潑了一盆“冷水”。
原來,為了能到老家諸佛鄉(xiāng)開展扶貧工作,方德斌積極向組織自薦,沒想到卻被領(lǐng)導拒絕了。
“組織這樣決定,是因為考慮到方德斌家屬已經(jīng)去世,他獨自一人帶著小孩生活。”彭水縣委組織部副部長陳君說。
“孩子我可以找人照顧,我也希望為脫貧攻堅貢獻一份力量。”經(jīng)過再三請求,方德斌最終被選派到紅巖洞村擔任駐村工作隊隊員。
在這個全新崗位上,方德斌認識了王昌維。
“祛邪”
2017年2月23日,彭水縣諸佛鄉(xiāng)紅巖洞村,方德斌正挨家挨戶地走訪。
來到一個農(nóng)家院壩前,方德斌被震驚了。
“這戶人家的三間平房已經(jīng)開裂,屋前的壩子坑坑洼洼,到處都是積水,還有動物的糞便。”
跨過壩子,方德斌來到屋門口,看到一個頭發(fā)蓬亂的中年婦女呆坐在堂屋里,嘴里不住地念叨著什么。
走進屋內(nèi),只見一張破舊木桌和幾條木凳散放著,廚房和廁所混在一起,一股臭味從中散出。
一打聽,方德斌才知道,這個名叫王昌維的婦女有一段悲慘的經(jīng)歷。
這天夜里,方德斌徹夜難眠。
他在心里不住地琢磨:“扶貧先扶志,對這么一個萬念俱灰的貧困戶,要怎么幫助她重振生活的信心呢?”
一夜無眠之后,方德斌想出了一些法子。
此后,方德斌多次上門給王昌維做思想工作,然而,王昌維抵觸情緒十分強烈。
為打開王昌維的心結(jié),方德斌開始從她的丈夫、孩子入手,了解到了她不愿與人交往的原因——她是怕自己的“晦氣”傳染給別人。
“其實,我的家屬也是因病去世,活著的人就應(yīng)該積極地生活下去。”
看到有同樣遭遇的方德斌這樣苦口婆心,王昌維的心房漸漸打開。
眼見情形好轉(zhuǎn),方德斌還動員王昌維的親戚朋友、鄰里鄉(xiāng)親主動與她接觸,幫她重塑信心。
同時,方德斌還使出了一記“大招”——和村干部商量,對王昌維家進行人居環(huán)境改造。王家坑坑洼洼的院壩被硬化成了水泥地,還修建了獨立的廁所,翻修了豬圈,房子周圍也種上了綠色植物。
看著家里煥然一新,王昌維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那一刻,在扶貧干部的努力下,“心魔”開始敗退。
“強心”
改善了王昌維家的居住環(huán)境后,方德斌又開始琢磨怎么幫助她自食其力。
在隨后的一次扶貧專題會上,方德斌大膽建言獻策,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可以結(jié)合村里的實際,規(guī)模種植青脆李,發(fā)展特色效益農(nóng)業(yè);同時,針對特別困難的群眾,可以安排一些公益性崗位。”
聞言,黨員群眾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起來——
“以前聽說過青脆李,可是該如何種,如何管理呢?”
“公益性崗位怎么安排,錢誰來出?”
…………
方德斌則為大家一一解惑。
其實,方德斌心里清楚,如果不解決好貧困群眾眼前的生活困難,那么他們剛?cè)计鸬拿撠毿判木蜁讳螠纾蝗绻辉鰪姶遄拥脑煅芰Γ敲簇毨罕娋蜔o法真正脫貧。
在方德斌爭取下,村里為特別困難的群眾安排了公益性崗位。
王昌維也得到了一份工作。
“我主要負責便民服務(wù)中心和鄉(xiāng)村公路的清潔衛(wèi)生,每個月有一筆收入呢。”找到工作后,王昌維高興不已。
此外,方德斌和村干部們還積極和村里一些外出務(wù)工的黨員聯(lián)系,讓他們幫忙給村里的年輕人落實工作。
“方書記還幫我家兩個娃兒找到了工作,現(xiàn)在一家人都能賺錢了,壓力小了不少呢。”王昌維說。
看著日子越過越好,笑容也逐漸回到了王昌維的臉上。
“造血”
2017年5月的一天,彭水縣諸佛鄉(xiāng)紅巖洞村。
方德斌給王昌維家?guī)砹艘粋€好消息。
原來,紅巖洞村通過市場調(diào)研以及征求相關(guān)部門和村民的意見,決定大力發(fā)展青脆李。
“村里決定選派村民代表出去考察,你收拾收拾一起去吧。”方德斌告訴王昌維。
來到考察地點,王昌維和其他村民代表看到地里種滿的李子樹,聽著種植戶們講述脫貧故事,漸漸動了心。
不久后,第一批青脆李種苗就運回了村子。
種苗運來的當天,方德斌還邀請了技術(shù)員,為農(nóng)戶講解栽培技術(shù),王昌維和不少村民都趕來聽了課。
不久后,王昌維家里的10畝地全部種上了青脆李,看著滿山的果苗,王昌維卻高興不起來。
“這么多果苗,要是打理不好,就白費了方書記一片苦心。”王昌維說。
為給農(nóng)戶提供技術(shù)支持,方德斌多次邀請農(nóng)技專家到紅巖洞村授課,還找來不少果樹栽培管理的書和視頻資料,通過院壩會等形式,講給農(nóng)戶聽,放給農(nóng)戶看。
經(jīng)過多次培訓,村民們逐漸學會了果樹管理技巧。
王昌維家的果樹也茁壯成長起來。
如今,紅巖洞村已發(fā)展青脆李種植1000余畝,極大增強了村子的“造血”能力。
“有了這些苗子,現(xiàn)在想的就不是脫貧,而是要抓緊致富了。”看著自家的李樹林,王昌維眼里滿含憧憬。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