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偉
聲樂藝術是以人的聲音為主要載體和表現手段的一種抽象藝術。在聲樂藝術表演中,主要以人發出的聲音的旋律、音色、音調等的變化來實現音樂“語言”的氣氛渲染和情感表達,樂器只是起輔助作用。聲樂藝術學習者只有通過全面的基本知識的學習、大量的訓練和技巧掌握才能在發音、呼吸、音準等方面得到持續而穩定的進步,實現聲樂“語言”的掌握和聲樂藝術的表達。在聲樂教學和訓練中,如何科學地幫助學生更好地控制氣息和發聲,系統地指導學生進行嗓音訓練,歷代聲樂老師甚至世界聲樂大師們孜孜以求,積淀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和方法。《嗓音遺訓:世界聲樂史上歷代大師教學經驗薈萃》([美] 蘭皮爾蒂 等 著;李維渤 譯 ,上海音樂出版社,2005年版)堪稱是世界聲樂史上的一部絕品、奇書。作者通觀了世界聲樂發展史,將聲樂史上各發展階段的各重要環節上出現的大師們的重要教學經驗和嗓音訓練的觀點熔于一爐,具有很強的實踐價值和指導意義。
該書內容翔實,對弗朗西斯科·蘭皮爾蒂、喬·巴·蘭皮爾蒂、路易莎·泰特拉基尼等歷代藝術大師的生平成就、實踐經驗和傳統觀點進行了詳細介紹。大師們那些結合自身表演和教學經歷,對呼吸練習、嗓音音質、發聲器官、聲部能量等問題進行的分析探討,有助于聲樂藝術從業者更深入地體悟聲樂藝術,對如何進行正確的歌唱技巧培養、提升演唱水平等也有重要指導意義。
該書以嗓音訓練為主線,將每位藝術大師的觀點和著作獨立劃為一個部分,對大師們結合自身多年藝術實踐的理解和所持的觀點進行了闡述,涉及內容廣泛。通讀全書,讀者可以獲得許多啟迪與收獲。例如,在聲樂訓練中,我們首先要研究的事情應是呼吸——如何吸入足夠的氣息、如何把它排出來、在較長的樂句演唱時應該如何省氣,等等,這些是實現好的演唱的基礎。氣息訓練是每個人最平常的行為,但是有效的氣息控制能帶來更好的發聲控制,使嗓音更加靈活、富有彈性和力量,并提供更好的持久力。所以,訓練身體和大腦無意識地正確控制氣息,將有助于演唱更長或更復雜的樂句,更好地把握聲音的力度,更精準地控制音質、音色。而演唱者在更高層次的角色學習時,在攻克了技巧上的困難之后,要努力把自己的個性注入到所要表現的藝術角色中,使演唱更富有藝術感染力和生命力。同時,該書中提到了許多嗓音訓練的具體方法。關于每位大師的呼吸訓練方法,書中有著極為詳細的多方面的介紹:在呼吸訓練中首先要把肺充滿氣,因為如果氣息不足,音不準的現象就極易發生;練習深呼吸的有效方法是通過鼻子吸氣,可使有限的氣息不會很快跑掉,且鼻子還可加溫和過濾空氣,比直接用嘴吸氣對肺部更為有利;練慢呼吸時,務必先把肺中的空氣盡量呼盡,然后再吸氣;呼吸時要注重把喉嚨打開,喉嚨是嗓音通道之門,如果不充分打開,要唱出一個飽滿、圓潤的嗓音是很難實現的,因為喉嚨是氣息出入口,如果它被封閉,嗓音將另找通道或反過來在內部受到抑制;要靠呼吸的力量把喉嚨完美打開,而看不出嘴是張開的,同時還需盡最大可能放低下巴以使喉嚨充分打開,而對著鏡子練習(保持微笑狀的嘴)打開喉嚨是一個有效方法。此外,書中還涵蓋對嗓音共鳴、面部表情、氣息壓力等多種練習技巧的介紹,語言簡潔易懂,可操作性強,在實際的聲樂訓練中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值得一提的是,該書還傳遞了一種精神力量:通過對這些大師們實踐經驗和觀點的學習,聲樂藝術從業者可以感悟到,歌唱是需要長期訓練和大量積累才能有所成就的,即使一個人具有優美嗓音和音樂天賦,如果沒有付出辛勤的汗水以掌握正確的呼吸和發聲方法,最終也不能進行完美的演唱表演。正如弗·蘭皮爾蒂在書中所說,“作為一位教師,在我的經驗中曾遇到過音樂才能并不出眾的學生,然而由于專心致志,他們常在藝術事業上獲得成功”。這些大藝術家們總是渴望追求最完美的東西,對他們來說找出聽眾希望聽什么并不難,但他們仍以一種“挑剔”的視角看待自己的演出,通過不斷地學習完善自己,會在歌劇或音樂會舞臺上欣賞其他歌唱家的演唱,同時虛心向他人學習。這種精神值得每個藝術工作者思考和學習。
(作者系黃淮學院音樂學院副教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