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微課、慕課和精品課等多種新形式的課程如火如荼地發展,制作教學視頻成為教師的一項必備技能。與傳統授課相比,鏡頭前的教學表達有許多差異,如何在課程錄制中塑造良好的教師形象就成為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該研究將結合實踐,從精神狀態、妝容服飾、表達方式和肢體動作四個方面進行分析。
關鍵詞 課程錄制 教師形象 塑造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09.036
Analysis on Image -building of Teacher in Recorded Course
WANG Anr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enter, Hebei Finance University, Baoding, Hebei 071051)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various new form of courses such as micro-lecture and MOOC, making teaching video becomes a necessary skill for teachers. But, 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s between recorded course and traditional teaching in expression. It is worth to be discussed how to shape a good image of teacher in recorded course. The research will analysis the issue from mental status, expression mode, makeup and body movement.
Keywords recorded course; image of teacher; shape
隨著微課、慕課和精品課等多種新形式的課程如火如荼地發展,教學視頻的制作成為教師的一項必備技能。研究發現,相比單純 PPT 加手繪的錄制方式,教師形象的出現會使學生觀看視頻的時間更長。①因此,在教學視頻多種多樣的表現形式中,教師形象的出現就有著重要意義。與傳統授課方式相比,鏡頭前的教學表達有著許多差異,所以,無論是對于課堂教學實錄,還是對于短視頻的錄制而言,教師們就都有可能會面臨出鏡授課的挑戰。那么,如何在課程錄制中塑造良好的教師形象就成為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1 調整精神狀態,為錄課做好準備
1.1 保持自信放松
錄課時,教師首先要學會適應錄制環境,能夠在燈光下、鏡頭前保持自信放松的狀態。有些教師雖然能在傳統課堂中面對幾十名學生侃侃而談,但在課程錄制中,表情動作僵硬,講解時詞不達意。之所以會出現各種不自然的狀態,一方面是教師由于追求完美而過于關注自身的言行,而另一方面又對自己的表現不滿意、不自信。為了克服這種緊張的心態,教師可以提前試講對課程最為熟悉的部分,當適應環境后再正式進行錄制。由于后期剪輯可以處理鏡頭的順序,教師也可以優先錄制自己最有把握的內容。此外,教師還可以在平時多觀摩TED演講視頻并進行借鑒,同時對著鏡子進行強化訓練。
1.2 展現獨特魅力
在教學視頻中,教師往往需要通過展現個人的獨特魅力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錄課中的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需要張揚個性的表演者。因為,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往往具有很高的權威性,對于課堂秩序具有極大的控制權,學生由于行動受限不可能離開教室。然而,對于教學視頻而言,教師對學生的這種控制力失效了,學生擁有了更多選擇的權利,他們可以隨時隨地通過多種途徑進行學習,甚至可以選擇快進或中斷教學視頻。所以,當教師出現在鏡頭前,要盡可能地展現獨特魅力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或引經據典,或談笑風生,或激情澎湃,這種表現力都會透過屏幕感染學生,并盡可能延長他們學習的時間。
2 妝容服飾得體,適應錄制要求
2.1 妝容清新自然
對于錄課而言,教師應以清新自然的淡妝對面部進行適當修飾。在傳統課堂中,大部分教師習慣素面朝天,這屬于很正常的現象。但是,在鏡頭前,燈光的照射會導致面部的瑕疵放大,而淡妝有助于優化教師形象,并提升其自信和魅力。化妝時,皮膚要保證膚色均勻,且臉上不泛油光;五官要突出立體效果,眉毛散、淡、亂時都要進行修補,眼睛畫上眼線后會顯得更有神采,鼻梁可以用高光和陰影進行刻畫,口紅不要過濃過亮;毛發要保證干凈利索,男教師要修剪胡子、留短發,女教師要避免頭發由于靜電等原因四處飛揚,如果是長發可將其扎起或別到耳后,如果是短發可以適當使用定型發膠。此外,由于在錄制時要避免反光,所以不要佩戴飾品,如果戴眼鏡,要提前與攝像師溝通拍攝時的角度問題。
2.2 服裝簡約大方
服裝是教學視頻中較有沖擊力的視覺元素,同時也能夠展現教師的個人風采。結合視頻特性和實踐經驗,教師的穿著不僅要像平日教學那樣大方得體,還要注意幾點在鏡頭前對服裝的要求。在面料方面,由于燈光的照射和鏡頭的放大,反光和過薄過緊的衣服都是不合適的。在質感方面,由于鏡頭前的物體是現實中的1.2倍,②人也會比平日顯得偏胖,所以不要穿視覺上偏厚重的衣服。在顏色方面,一是衣服要與背景保持協調,不要出現顏色相近或反差太大的現象;二是衣服顏色過淺會將教師臉部襯暗,顏色過艷會使觀看者心情煩躁;三是衣服顏色要簡單干凈、搭配合理,有助于提升教師大方得體的氣質。在圖案方面,一是不要穿有條紋的衣服,或是帶有像小格子、小碎花那樣細碎圖案的衣服,否則會引起畫面波紋交雜并頻頻閃爍;二是衣服的圖案可以與課程內容相關,從而突出教學視頻的主題。endprint
3 注重表達方式,保證音頻質量
3.1 控制音量語速
音質是影響教學視頻傳播效果的重要因素,除了保證安靜的錄制環境外,教師還需盡量控制音量和語速,以提高錄制聲音的質量。教師的音量要適中,在錄課中,大部分教師都會隨身佩戴話筒,有些教師未能掌握話筒的使用技巧,為了提高音量甚至破音,其實,中低音的使用才會讓學生的聽覺處于舒服的狀態,即使提高音量也要在合理的范圍內;還有,當發出如“b、p、m”的雙唇音時,音量就會偏大,有些教師甚至會出現“噴麥”現象,這時只要將嘴巴偏離話筒一些即可。教師的語速以中等偏快為宜,當然這也是要建立在教師吐字發音清晰的前提下,這樣,一方面有利于教師保持較為興奮的狀態,從而高度集中于授課內容;另一方面還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研究發現,一般語速較快(185—254 單詞/分鐘)的視頻,學生更容易看完。③
3.2 增強表達節奏
教師表達的節奏也就是視頻的節奏,節奏感的提升有助于增強教學視頻的傳播效果。表達節奏,指通過對語氣語調和表達技巧的控制而形成的授課的韻律感。在語氣語調方面,要注意其運用的生動性與合理性。從生動性而言,授課時切忌語調呆板的平鋪直敘,適當提升顴肌可以使聲音變得明亮且富于感情。從合理性而言,如果教師在授課全程過于慷慨激昂或者語調過于豐富,就會過猶不及,會讓視頻觀看者產生不適感。此外,還要根據授課對象的不同調整語氣語調,比如,對于低齡學生要隨和活潑,反之可以沉穩嚴謹等。在表達技巧方面,可以采用停頓、反問和重復等方法,當這些技巧的應用配合語調的抑揚頓挫時,就形成了表達的節奏感。
4 規范肢體動作,符合鏡頭呈現
4.1 以身姿展現風采
鏡頭前,尤其是在拍攝中景、近景的情況下,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被放大,而身姿的展現尤為重要。授課身姿分為站姿和坐姿,不論是怎樣的身姿,都要做到穩重端莊、精神飽滿。如果是站姿,為保持身姿的挺拔穩定,教師可以打開雙肩,將重心移至前腿。即使站在講臺前,也不要始終將身體靠在或將雙手撐在上面。當走動時,要注意身體在鏡頭中的范圍,不要移動出畫框。如果是坐姿,當有講桌擺放時,教師的肘部要大致與它保持平齊,如果將雙肘撐在上面,體態就會顯得散漫。為避免身姿的僵硬,教師可以在授課時加以動作,頭部可以配合抑揚頓挫的語氣適當晃動,能夠表示強調;手勢也能輔助講解,具有指示對象、演示概念和傳情達意等功能。
4.2 以眼神促進互動
眼神是教師與學生進行互動的重要方式,教師通過眼神可以調動學生情緒并且活躍氣氛。傳統課堂中教師面對的是學生,授課對象明確,而課程錄制中,教師要面對的是鏡頭,授課對象模糊。在沒有學生聽眾的情況下,教師依然要學會用眼神去傳達情感,通過鏡頭與視頻觀看者保持互動。一是調整眼神的角度,使視線與鏡頭的位置平行,體現出教師與學生平等交流的姿態,如果教師的眼神角度是俯視,那么會給觀看視頻的學生一種居高臨下的感覺,而仰視則會使教師形象顯得卑微。二是調整眼神的方向,在沒有互動對象的情況下,有些教師會專注于提詞器,導致眼神發直,一旦離開提詞器,眼神又會發飄,教師應該嘗試多注視鏡頭,這樣拍出的教學視頻才能體現出互動性。
5 結語
與傳統課堂的教學相比,課程錄制中教師不僅要遵守以往的教學規范,還要掌握在鏡頭前視聽語言的規律。在精神狀態、妝容服飾、表達方式和肢體動作等方面,既要有繼承傳統授課方式的地方,也要有在此基礎上進行調整的地方。如果說傳統授課模式是一門藝術,那么課程錄制就是這門藝術在鏡頭前的放大,因此,教師在課程錄制過程中更應該追求細節上的完善,注重鏡頭前自身形象的塑造,從而提升學生對錄制課程的觀看體驗。
注釋
① Ren€?F. Kizilcec, Kathryn Papadopoulos, Lalida Sritanyaratana, Showing Face in Video Instruction- Effects on Information Retention, Visual Attention, and Affect[C].ACM 2014 Article Bibliometrics Data Bibliometrics.
② 崔松.鏡頭前的授課藝術[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14.
③ Philip J. Guo, Juho Kim,Rob Rubin, How Video Production Affects Student Engagement: An Empirical Study of MOOC Videos[C].ACM 2014 Article Bibliometrics Data Bibliometrics.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