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蔡的蔡園子
一個叫范液的落拓書生早年曾先后投奔名臣李邕和名將張守珪,可惜兩次都動身太晚,這兩位名臣都翹辮子了,因此范液不無感慨地作詩道:“舉意三江竭,興心四海枯。南游李邕死,北望守珪殂。”他的叔父范純非常富有,也很同情他,經常私下里周濟他。一天,范純想測試一下范液的詩文功力,就對他說:“你雖然有才,但是困于貧窮,你可作一首自詠詩,也不枉我常年的救濟。”范液張口就來,他的詩翻譯成白話文,大意是:“蒼天啊,大地啊,你為什么不睜開天眼瞧瞧呢,為什么像我這樣的國士卻貧病交加,而那些不學無術的人卻非常富有呢?”范純氣急而笑,罵他:“讓你自詠,為何反罵于我?”還好,范純心胸寬廣,待他一如從前。
御史大夫韋倫奉命出使吐蕃,御史茍曾為副使,兩人都同行好幾天了,有一名精通吐蕃文化的手下人告訴韋倫:“吐蕃人忌諱狗,您帶著茍副使,怎能通使吐蕃并與之交好呢?”韋倫一聽,這可是關系到兩國外交關系的大事啊,于是飛奏朝廷。玄宗也很有意思,馬上頒發旨意,讓茍曾暫時改為荀姓,等到兩國外交事宜完成后,可復姓。茍曾倒好,索性自此以后就姓荀了,再也沒有改回來。
蕭誠和李邕都是名聞當世的大書法家,但李邕不太把蕭誠放在眼里。蕭誠曾經把自己最好的書法呈送李邕品評,李邕不以為佳。蕭誠在郁悶中想出一法,假作古帖數幅,故意天天把玩,使其變舊,看上去像是百年流傳的書法精品。之后,蕭誠去拜訪李邕,說他有王羲之真跡,專吊李邕的胃口。李邕希望能一睹書圣真跡,蕭誠不肯。李邕就激他:“你莫非是騙我?”蕭誠于是讓書童回家取,書童當然找不見,蕭誠故作驚慌地說:“前幾天有客人來訪,莫非被人盜去?”見李邕信以為真,蕭誠忽然又裝作想起來了,讓人取來。李邕不疑有假,一口咬定是真跡,并贊嘆不已。過了幾天,李邕大宴賓客,蕭誠對李邕說:“你平日瞧不上我的書法,為何前日所呈,你會認為是真跡呢?”李邕面不改色,故作驚愕地說:“有這回事嗎?你取來我再瞧瞧。”蕭誠派人拿來后,李邕看了半天,說:“仔細看后,確實不怎么樣。”
低級軍官嚴安之和崔譚特別喜歡較勁兒。崔譚喜歡苛行猛政,總是擔心在這個方面嚴安之會超越他,所以每次都想高對方一籌。嚴安之讓手下衙役每次刑訊犯人時用一根大棒,崔譚一看,比嚴安之所用之棒更粗更大。嚴安之不干了,兩人你追我趕,終至所用棍棒大如椽梁,衙役們都舉不動了。嚴安之心思轉得比較快,大的舉不動了,就用小的。崔譚一看,又比了起來,終至棍棒猶如木筷,這下沒效果了。嚴安之為了不讓崔譚力壓自己一籌,不用棍棒了,讓衙役們都空著手。崔譚這下徹底沒轍了,只能宣布放棄。
士大夫王嚴光文采出眾,性情詼諧,可惜總是不能如愿發達,于是放浪形骸,悠游天下。他喜歡釣大王八,為此到處尋找制作釣具的材質,尋求合作的投資伙伴,可是每一次都被當作腦殘而遭婉拒。王嚴光嘿嘿一笑,把這些拒絕他的人的姓名一一記錄下來放進書夾中。有人問有何用意,王嚴光故作神秘狀地回答:“每次釣鰲,我就用這些寫著不明事理的莽漢名字的字條充作誘餌,不信大鰲不上鉤。”至老年時,王嚴光才擔任了一個分管某州農業的小官。因為頻經戰亂,馬匹稀少,只有州長才能騎馬,而州長以下的官員只有騎驢,王嚴光遂當著眾人的面作詩:“郡將雖乘馬,群官總是驢。”
編輯/子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