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香港特派記者 陳然
一向被稱為潮流勝地的香港旺角地區,近來卻變為懷舊的“平民大舞臺”。來到旺角行人專用區,《男兒當自強》《瀟灑走一回》等上世紀金曲旋律不絕于耳,而其中又以多個大媽組成的“歌舞團”最吸引眼球。這些“大媽歌舞團”也給周圍住戶和商戶帶來困擾。
香港《東方日報》7日報道稱,該報記者連續數個周末在旺角的西洋菜南街、豉油街等地觀察,發現有五六個活躍的歌舞團,這些大媽們每到晚上8時便“傾巢而出”,拿著麥克風高聲唱歌,其中部分還配備大型音響和樂器,現場音樂震耳欲聾,平均音量90分貝。大媽們熱唱內地和香港名曲,載歌載舞,還在社交網絡平臺直播片段,高峰時可吸引多達500人圍觀。記者發現,有人打賞是“大媽歌舞團”存在的一大誘因。報道稱,當有中年男士或大叔遞上百元鈔票,她們便鞠躬答謝,報以甜笑或自拍。記者目測,她們只需唱兩首歌,便大約可賺1000港元,一晚上下來,可穩賺數千港元。
在“大媽歌舞團”儲存大型音響設備的單位附近,有鄰居表示,這些大媽是內地人,平日在新界屯門地區唱歌,周末則到旺角行人專用區設攤賺錢。而旺角區的商戶及居民大多苦不堪言,表示“報警也不能解決問題,而且音響越開越大聲,根本做不了生意”。多名受訪市民也說,噪音擾人,經過該區域時會快步離開。
《環球時報》記者翻查資料顯示,今年前8個月以來,香港警方收到1006宗旺角噪音投訴,比前年增幅近40%。有旺角商戶自行安裝隔音屏障,也有擺攤的檔主在行人專用區開放時主動“收檔”,以應對區內噪音。香港市民胡小姐向《環球時報》記者坦言,無論這些“歌舞團”是來自內地或是本地,只要擾民都應該受到法律約束。被問及事態是否會影響兩地關系,她稱,沒有必要上升至兩地矛盾的層面。
香港《經濟日報》評論稱,港府有必要修改規例來應對賣藝者,可以參考加拿大溫哥華,將賣藝者的音樂聲限于70分貝。愛爾蘭都柏林會派員巡邏表演場地拿儀器量測聲響,持續超過80分貝的,可收回表演許可。▲
環球時報2017-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