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南捷
摘要:經常有其他學科的老師羨慕地對我說:“你們美術課最好上了,不用從頭講到尾,學生興趣自然有,上課輕松又愉快!”我笑一笑,心想要是真能讓每一節美術課輕松愉快又有良好的效果,這個美術老師的造詣可不一般了。美術課要想上好,還真不是那么容易。課前的精心準備、課堂的情景創設、教學環節安排、個性輔導、多樣評價以及課后的反思等等一樣都不可少。都需要美術老師下工夫來思考,推敲。
關鍵詞:德育與美術;打基礎;質量
《美術課程標準》提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美術課程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審美能力。二、引導學生參與文化的傳承和交流。三、發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四、形成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技術意識。五、促進學生的個性形成和全面發展。應該說,課程改革給美術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僅僅停留在過去的以學習美術技能為主的教學模式,而是加入了更多人文性質的內涵,要達到這樣的目標,需要美術教師有很高的綜合素養,人文素養。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樣的美術課稱得上好,怎樣上好美術課呢?在思考的同時,我在一次次實踐的檢驗中尋找答案。
一、將德育與美術學習融合,為小學美術課的有效教學樹靈魂
英國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話》中論述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德育,只有將德育與學科知識融合在一起才能取得真正的效果。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提出:因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然使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小學美術1-6年級教材中都很好的將德育與美術學習融合。如在《獻給母親的禮物》教學設計中,我將母親為孩子付出很多錄制成視頻并利用多媒體播放,讓學生深切感受在媽媽普通的行為中透露出母愛,進而想想自己可以為母親做點什么。學生在一過程中,由慚愧轉而興奮,他們都躍躍欲試表達對母親的感恩。通過一環節的設計,既能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又能加強德育的實施。
二、牢牢把握美術課前的準備,為小學美術課的有效教學打基礎
美術課的準備絕不僅僅是教具的準備,它要有更廣泛的內容,比如在《年畫》這一課里,教具是制作好的課件,為了讓課堂更有氛圍,我試著播放出春節期間的視頻,讓學生跟著視頻里的歌曲一起唱;歌曲在課堂氣氛的烘托上起了很大的作用,除了有形的課堂資源的準備之外,更要準備的是老師多方面的知識,深厚的文化底蘊,這得靠老師長期的積累。
三、科學進行美術課堂教學,為小學美術課的有效教學提質量
課堂教學當然是重點,很多問題都值得深入探討。這里我想談我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和引導兒童自由創作可能會出現的無序性的矛盾。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是上好課的保證,這是大多數教師認可的原則。但有些類型的美術課往往不需要孩子規規矩矩端端正正地作業,比如一些手工課,需要幾個兒童合作完成,小朋友湊在一起難免會各抒己見。不會像成人那樣有克制力,這樣勢必造成紀律不好,還有一些繪畫課為了更好地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加入了游戲,舞蹈等活潑的形式,課堂也會顯得雜亂,問題是這樣形式上的"亂"并非無效。國外的老師在上美術課不需要孩子坐得端端正正,他們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創作,可以畫在桌子上,可以“亂涂亂畫”。德國紐倫堡丟勒中學的謝爾先生曾說,在丟勒中學,學生作畫時可以戴耳機聽音樂,邊聽自己喜歡的音樂邊作畫。我想這在國內肯定是禁止的,學校要求課堂必須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齊往往會抹殺孩子的個性,限制孩子的創造性,怎樣兼顧呢?那要求教師在組織教學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縱,也不壓制。
四、認真對待美術作業的評價,為小學美術課的有效教學做保障
學生的作業是對美術學習的反饋,作為老師要認真對待,并且用多元化的標準去評價,不能一概而論,要尊重學生發展差異,善于發現學生作品閃光點,這是小學美術課的有效教學的基本保障。法國藝術家羅丹說過:“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大人看孩子的畫往往搖頭,畫的是什么呀,亂七八糟!殊不知,兒童繪畫貴在無序,天然童真,去雕飾的浪漫稚拙,而且個性鮮明,想象力豐富。有的孩子喜歡色彩,有的孩子畫畫喜歡用線條;還有的孩子只喜歡畫抽象的形狀。在美術作業的批改過程中,要多給學生鼓勵,不斷培養學生的進取心,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和思維,使學生的每一幅美術作業都富有個性,成為自我實現的過程,真正使每個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一節有效教學小學美術課必須將教材與生活緊密聯系,讓學生參與課堂互動,教師進行積極評價來實現教學目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