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凱娥
摘要:社會實踐,是推動和實現教學改革與創新的有效途徑。本文分析了職業院校教師深入企業實踐的必要性和對提高自身教育教學水平的重要性。
主題詞:企業實踐;職教教師;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G64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10-0009-01
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和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職業院校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的技能人才培養的基地和搖籃,要求院校培養出來的學生既要具有較強的理論知識,更應掌握熟練的操作技能,這給職業院校教師的教育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職業院校教師改變原有陳舊的教學觀念和方式,深入企業實踐和調研,不斷更新理論知識,同時不斷從實踐中獲得真知灼見,堅持充實自己的文化營養和實踐經驗。企業實踐,無論對社會、學校、學生,還是對教師自己,都必須切實做好。
1.深入實踐,教師能夠親臨了解企業真實的生產場面和人才需求
教育部《面向二十一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原則意見》中指出:"職業教育要培養同二十一世紀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的,具備綜合職業能力和全面素質的,直接在生產、服務、技術和管理第一線工作的實用型人才"。這就要求職業院以培養復合型實用人才為目標,把服務于社會對職業性人才的現實需求和學生就業作為最主要的辦學目標和方向,實現畢業生就業和企業所需之間的"零距離",使學生畢業走出校門就能快速適應崗位工作需求。學生在學校的學習、生活環境與參加工作后企業的工作、生活環境大不相同,需要職業院校的教師深入企業實踐,親身體驗企業生產場面和人才需求標準。
2.深入實踐,教師能夠找到書本知識與企業生產經營的有機結合點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也是檢驗教學水平高低的重要準則。任何理論要發揮作用并提升都應用到實踐中去,不能通過實踐檢驗的理論是空洞的、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和用處的理論。中職教育的目的是為社會和企業培養一批具有實踐操作能力、心理健康、素質較好的技能人才。作為中職學校的學生,首先要掌握一定的理論知識,更需要熟悉企業的規章制度、企業文化、生產流程、操作規程、動手技巧等,善于把書本知識化作實踐的生產和生活技能。作為中職學校的教師,除了課堂上把書講好外,更需要詳細了解社會和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和要求,需要學生掌握的知識點與實踐要點,教師首先應當掌握,因此,教師更有必要在教學過程中深入社會 、深入企業,全面了解社會,了解企業的歷史現狀、發展過程、企業文化、管理制度、生產流程、操作技能和關鍵環節,及時關注行業企業出現的新設備、新技術、新工藝等,切實感受到了企業在技能人才需求方面存在的真實需要和當前職業教育培養學生的重點,找到學校教育管理、課堂教學與企業生產經營的結合點,把自己的知識、技能與社會、企業結合起來,把自己的教學、實踐與管理同企業生產經營結合起來,然后,更好地教育學生、管理學生、培養學生,這樣的學生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更符合企業的需要,更受社會的歡迎。
3.深入實踐,教師能夠深化自己的知識和升華自己的社會感知
職業院校的教師同普通高中的教師相比,普遍覺得壓力小,缺少成就感;甚至有時候會真正感受到知識的貧乏、教學的膚淺、生活的困難和坎坷,這主要是因為堅持學習不夠,社會了解不夠,企業實踐不夠。如果我們深入社會、 深入企業,我們就能了解每一個企業的艱辛發展之路,真正認識到任何一個成功的人士、成功的企業無不是從逆境中走向輝煌,我們的努力和艱難就顯得微不足道,就會更有動力為社會發展和企業繁榮教好書、育好人。教好書、育好人需要知識與經驗,中職學校教學的知識和經驗不能光來自書本,應該更多地來自實踐、來自企業。實踐的目的主要是通過現場考察、生產觀摩、動手操作、企業座談、訪談等方式,了解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管理制度、人才的需求狀況,熟悉相關專業領域的新知識、新技能、新工藝、新方法,感受日常教學與管理和企業對技能人才要求之間的差距,從社會實踐與企業生產經營中提升自己的知識,積累自己的實踐經驗,打破傳統的陳舊的教學觀念,開創新的教學方法和評價模式,在教育教學上更好地發揮教學能動性、積極推動教學改革做出更大的貢獻。
4.深入實踐,教師能夠為校企深入融合找到更加明確的方向
校企融合,是指利用學校和企業兩種不同的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既要有學校的學生教育融入到企業的生產經營中,又要有企業的需求和實踐融入到學校的教學中,教師是這兩個方向融入的重要傳播者和推動者。教師到企業參加實踐活動,把自己所學和所教直接用于企業的生產經營中,指導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是校企融合的一種方式;同時,教師把到企業了解的企業所需、所求和在企業實踐中所學帶回學校,切合實際用于教學內容,推動改革、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是校企融合的回訪方式;更為重要的是,只有教師與企業的結合,才能真正了解和找到校企融合的方向,并不是所有的學校和企業千篇一律的融合,而是應該根據學校和企業的具體情況,恰當地選擇校企融合的元素、模式、路徑、時間等,做到校企雙方互相支持、互相滲透、優勢互補、資源互用、利益共享,達到共同培養技能人才的目的,使企業得到發展,學校得以壯大,學生得以更好地成長。這也是所謂的嵌入式校企融合的重要內容和方式,需要教師嵌入到企業實踐中積累技能、帶領學生增長實踐經驗和技能。
創新是一個社會、時代進步的靈魂,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創新精神,教學的進步更離不開創新,加強社會實踐特別是企業實踐,是推動和實現教學改革與創新的有效途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