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
在服務群眾的路徑上,以愛心驛站為平臺,在“七彩服務”的基礎上,引入“愛心存折”創新愛心驛站志愿者管理模式。
“文明春風吹濟寧,我家就住濟州城,我為濟寧添光彩,我光榮。”
10月22日,在濟寧任城區越河街道竹竿巷社區,社區“愛心驛站”下屬的文藝宣傳隊正在排練最新創作的三句半。據“愛心驛站”黨支部書記王福銀介紹,文藝宣傳隊只是“愛心驛站”下屬的一個隊伍,作為社區志愿者管理平臺,根據不同服務主體,愛心驛站還有6個志愿者服務隊,開展義務教學、政策咨詢、家政服務、矛盾調解、義務巡邏、扶貧濟困等志愿服務活動。
近年來,在任城區的支持下,越河街道著力引導居民自治,樹立文明新風。在服務群眾的路徑上,以“愛心驛站”為平臺,在“七彩服務”的基礎上,引入“愛心存折”創新“愛心驛站”志愿者管理模式,居民幸福指數穩步提升。
“愛心存折”
“我們濟寧東大寺,窯頂峰折陡峭,檐下斗拱羅列,頂覆黃綠色琉璃瓦,脊飾16條滾龍,以精巧玲瓏聞名于世。”馬凡蘭,任城區越河街道竹竿巷社區的志愿者,正在給來往的游客及群眾講解東大寺的歷史文化。
濟寧市任城區越河街道面積1.1平方公里,擁有人口3.2萬,而像馬凡蘭一樣,成為越河街道居民自治管理平臺—“愛心驛站”志愿者的服務者還有1385名。
從東大寺出來,走在任城區越河街道竹竿巷社區,數支志愿者服務隊,在走街串巷,用自己的行動對各種不文明行為進行引導、勸導及監督,成為維護社區和諧的一支重要力量。
群眾力量有大,越河街道有答案。越河街道下屬的7個“愛心驛站”,自成立起兩年來,已成功調解糾紛26起、救助困難居民28人、義務植樹2500棵、文化演出128場等,各類志愿服務活動超過1000次,受惠群眾超過1萬人次。
“我們的志愿者很了不起。”越河街道書記陳東海表示,越河街道7個社區結合實際需求,將1386名志愿者,分成96支功能不同、群體不同的志愿服務隊伍,開展“七彩服務”。
“七彩服務”以彩虹的七色對應七項主題:“先鋒紅旗”—老黨員發揮余熱、“陽光鮮橙”—幫扶弱勢群體、“金色向日葵”—扶助殘疾人自立自強、“橄欖使者”—青年志愿者服務社會、“不朽萬年青”—關愛獨居老人、“同在藍天下”—青少年關愛行動、“絢麗紫羅蘭”—宣傳居民文化生活。
值得關注的是,為激發群眾與志愿者的服務熱情,越河街道引入金融機構經營管理理念,實行會員積分制管理,將志愿者參與公益服務的行為量化為“愛心存款”存進“愛心銀行”,錄入“愛心存折”,并根據積分多少評定一星級至五星級不同等級會員。街道對志愿者按積分等級進行表彰獎勵,志愿者還可以憑借積分等級兌換相應的服務項目或日常用品。
黨建支持
談及越河街道“愛心驛站”的由來,王福銀所在的竹竿巷社區不得不提。
竹竿巷社區,興建于上世紀80年代末,是濟寧城區最老的社區之一,人口流動頻繁、人員構成復雜,社區管理工作曾十分棘手。
“2003年非典時期,我和另外兩個老人自發打掃社區衛生,后來有一些人陸續加入,2013年的時候發展成12人。”王福銀說,她從沒想過12個人做的“小事”可以影響別人。
2015年5月30日,竹竿巷社區在社區志愿者協會的基礎上創立了“愛心驛站”。志愿者服務者由12人擴圍至267人。其中,年齡最大者77歲,最小的只有12歲。
隨著志愿者人數不斷增多,社區內“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鄰里互助氛圍也越來越濃厚。
“愛心驛站”成立后,竹竿巷社區探索建立了“黨建+公益”志愿服務模式,成立了志愿者“愛心驛站”黨支部,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團員的模范帶頭作用,廣泛吸納社會力量。
而越河街道黨支部抓住機會,先后在其他6個社區組建了6個“愛心驛站”為群眾提供服務。
目前,越河街道每個志愿服務隊由支部黨員、樓長、轄區民警、律師、教師及熱心居民組成,通過開展義務教學、政策咨詢、家政服務、矛盾調解、治安巡邏、扶貧濟困等志愿服務,建立了“橫到邊、縱到底、全覆蓋”志愿服務體系。
不僅如此,任城區順勢而為,為街道建設了300㎡的便民服務中心,各社區均設有一站式便民工作站,各樓宇在小區傳達室、物業辦公室、社區超市等設有信息收集點,形成了四級便民服務網絡。
除提供路燈維護、建筑垃圾亂放、路面積水等常規服務外,四級便民服務網絡旨在把出租房屋流動人口、獨居老人、低保戶、殘疾人、穩控人員等五類特殊群體作為重點走訪對象,建立臺賬,每位志愿者結對幫扶兩家困難群眾,每月至少走訪一遍重點工作對象,了解掌握其生活狀態和困難,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化解矛盾。
愛心接力
薛俊芝,竹竿巷社區居民,夫妻雙雙下崗,沒有經濟收入,一家五口人生活拮據。志愿者通過組織協調,幫助夫妻二人找到工作,在辦理了低保后,申請到廉租房,助力他們重新步入生活正軌。
現在,薛俊芝夫婦主動加入志愿者隊伍,繼續接力愛心、傳遞正能量。
在日常生活中,越河街道7個“愛心驛站”志愿者大力弘揚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者精神,堅持自愿量力而行、以真情為他人自愿奉獻愛心的理念,通過多層次、全方位、深入開展便民利民活動,影響、感動、帶動了更多的人加入到奉獻愛心的活動中來。
2015年,“愛心驛站”在山東省委宣傳部、組織部、省文明辦聯合舉辦的志愿服務項目“四個100”先進典型評選活動中,被評為全省最佳志愿服務項目。
近日,“愛心驛站”還開展了表彰和積分統一兌換,頒發了星級志愿者證書,12名五星級老年志愿者免費進入老年大學學習,評選出好市民、好媳婦、好婆婆38名。
在越河街道書記陳東海看來,隨著志愿服務工作的扎實推進,加強志愿者培訓,提高業務技能將進一步提上日程。
陳東海表示,越河街道將繼續定期對志愿者進行業務培訓,并隨時指導解決服務活動中遇到的各類問題。除此之外,還要加強志愿者之間、社區之間的學習交流,更好地適應志愿服務工作的新需求,為建設科學發展、融合發展的新任城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