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幼祥
傳統媒體為什么要做媒介融合?因為移動互聯網這個潘多拉盒子,把各路自媒體都放出來了,還有“娘舅”家的政務新媒體,商業巨頭們的各種平臺碾壓,再加他們動輒億級用戶的新媒體……
新媒體崛起,就意味著對媒介“影響力”的重新分布,傳統媒體的占比是崩塌式下降。影響力下降,就意味著用戶連接的失效,也意味著傳統媒體商業模式的坍塌。
要不要去人家的平臺上做個內容?是在微信公眾號、今日頭條號上用力,還是在自己的APP上使勁?如果還在這些事情上糾結,那么我們就真的out了!因為這仍是在爭論“內容為王”還是“渠道為王”這個層次。媒介的核心價值就是“影響力”,而影響力是必須由傳播的內容+傳播渠道來實現的。
不屑于上人家的平臺,在現階段靠自己的渠道——網站、APP,那你的用戶到達率就可能幾何級下降,連接的用戶會丟失非常嚴重。而通過人家的平臺,內容是你的,品牌還是你的,你的內容能到達受眾,連接的用戶要遠超過你自己的平臺。這從“影響力”上來說,你沒有太失分。
當然,你要說平臺是人家的,渠道是人家的,因為我們提供的內容,廣告讓平臺和渠道賺了,我們幫他們打工了!對于這個殘酷的現實,我們要認識到,這是商業生態使然,生態業態變了,你不能按照原來的運作模式,靠單一的售賣廣告為商業模式了,你得在保存、保持媒介影響力的前提下,重新尋找自己的商業模式。
人定勝天,只能是個美好的愿望。自然界如此,市場也是如此。要正視目前商業生態鏈的現實,那就是互聯網巨頭獨大,生存不易,要順勢而為。
傳統媒體的“中央廚房”工程也是新形勢下傳統媒體的抗爭,是媒體融合的戰略選擇之一。但對于中央廚房工程,我們也不能盲目樂觀。因為,它只是對傳統媒體采編流程、崗位設置等進行外科手術般的重構和優化。其目的是將傳統媒體影響力往流行的終端遷移、再造,從而重新實現用戶連接。
中央廚房工程可能會派生出些許新產品,如輿情監測、版權維護等,但它并不能有效解決用戶連接和商業模式再造這一傳媒業的“媒癌”。中央廚房完成了媒介融合的第一步,影響力遷移、再造。而媒介的商業基因,是影響力變現,后面這步,才是媒介融合轉型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
來源:《 新聞戰線 》(2017年第6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