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珍
摘要:曾有人說過:80后是最叛逆的一代,但是90后的叛逆更是令人咋舌。近年來,90后高職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不斷。如:人際關系冷漠、網絡成癮、受挫能力差、性觀念出位等,因此加強對90后高職高專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已刻不容緩。
關鍵詞:90后;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近年來,國內外發生一系列事件,對社會影響較差,引起了政府部門以及社會公眾對90后高職學生心理教育的的極度震驚和強烈不滿。例如近期發生的:南京站一大學生當眾猥褻小女孩摸胸事件;14名青年帶病毒去拘留所接朋友,人沒接成被“滅團”事件;還有有的家長在征求孩子生二胎的意見時,孩子回復說:“敢生二胎,馬上給你們添外孫”以及大學生感情受挫自殺、跳樓等事件,都反映出90后心理教育缺失,需要高度重視高校學生心理健康問題。
一、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又稱心理素質教育,運用科學的心理方法,對教育對象心理健康教育理的各層面施加積極的影響,以促進其心理發展與適應、維護其心理健康的教育實踐活動。
二、90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高等職業院校的生源情況比較復雜,從年齡上看,是往屆高中畢業生,有的是應屆高中畢業生,有的是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學生心理個體差異性較大。這些學生普遍對學習不感興趣,學習成績比較差,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他們多數是經過幾次篩選后無奈進來的,因此比較迷茫。加上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體系不健全,雖然當前高職學校開始重視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但是在存在諸多問題,主要表現為:
(一)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不夠
許多高職院校雖然設置心理課程,但是大部分都是用思想政治教育替代心理健康教育。這是認知上的不足導致的。我國歷來重視思想教育工作,高職院校普遍認為,思想教育就包括了心理健康教育。他們認為只要抓好學生在思想教育工作,就能促進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當學生遇到心理困惑時,教師并沒能利用專業的心理知識為學生解答疑惑,解決學生的心理障礙,而是對其進行思想教育,學生心理問題沒有得到排解,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心理疾病等嚴重后果。這樣的教育現狀使得學生和教師都沒有能夠充分的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而忽視了心理治療。這種錯誤的認識,導致學生其心理健康問題沒有得到及時的解決,阻礙了學生良好人格的形成和心理素質的提高。
(二)心理保障機制不健全
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機制包括:人力、物力、財力、管理方式、制度保障措施等。它是心理健康教育發揮作用的前提保證,但是目前我國的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保障機制不完善:
第一,沒有體系化的制度保證。首先,從教材上看,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沒有專門的教材進行指導,心理課程沒有完善的教學方案,多數心理老師在進行心理健康指導時,都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其次,沒有建立有效的心理危機監控網絡,高職院校學生眾多,有的學生對心理健康認識不足,普遍認為心理問題是件難以啟齒的事情,當學生意識到自己存在心理問題時,不愿向專業人士進行咨詢及治療,耽誤了最佳治療時間,導致病情惡化。因此高校應該建立一個心理危機健康網絡,有效的防預學生心理問題的產生。最后,沒有建立一個健全的心理健康咨詢組織機構,許多高校雖然存在心理健康咨詢室,但是位置比較偏僻,很多時候并沒有專業的老師值班。學校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力度也不夠,很多學生在遇到心理問題時,想要進行心理咨詢,卻不知道該去什么地方進行咨詢,沒有得到專業的心理指導,導致學生心理問題越來越嚴重。
(三)財力、物力、人力資源分配不合理
首先,在財力上,高校對心理健康方面的資金投入較少。心理健康工作投入不易看到成果,因此高校不愿投入資金建設。例如:從未對心理健康教育做過相關的宣傳教育工作,許多學生都不知道存在心理健康咨詢師等;其次,在物力方面,心理咨詢室位置比較偏僻,咨詢師設備簡陋,只有一張桌子,兩張凳子,沒有一個能讓人愉悅放松的環境;在人力上,高校心理咨詢人員專業能力不足。目前高校從事心理咨詢工作人員多是任課老師或輔導員,缺乏專業的心理咨詢老師。他們的專業勝任能力不足,發現和解決學生心理問題的能力不如專業的心理老師。因為他們要忙于本職工作,擔任心理老師只是他們的工作的一小部分,許多老師沒有足夠的時間精力從事心理咨詢工作。與此同時,心理咨詢工作缺乏淘汰機制,準入門檻低,這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心理咨詢人員素質不夠高,缺乏不斷學習、提升自我的動力。
三、解決90高職學生心理問題的對策
(一)充分認識心理學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校領導及老師要充分的認識到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之間的區別,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身心成長的重要作用。其次,要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普及工作,讓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有個充分的認識,從意識及心理上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最后學生自己也要了解心理健康知識,關注自己的心理成長狀況,當自己出現心理困惑時,及時進行自我調節,或者尋求心理老師幫助,以積極的態度面對自身的心理問題,促進自我健康成長。
(二)建立健全心理健康保障機制
首先,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人才培養教程,設為必修課,讓師生必須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其次,建立有效的心理危機監控網絡,并設置心理咨詢室,及時對心理異常的學生進行輔導;最后設置心理健康知識宣傳部,對學生進行心理知識的普及工作,讓能夠掌握基本的心理知識,并進行自我調節。
(三)加大對投入資金
首先,學校應該設立心理健康教育專項基金,加大對心理學教育的投入,例如:可以進行以“心理健康教育”為主題的微電影比賽,并給予一定的資金;其次,加大資金投入,建立一個設施齊全的心理咨詢室,利用心理學知識,營造出一個讓人舒適愉悅的環境,同時在室內設置能夠給情緒發泄室,為學生創造條件,發泄心中的憤懣;最后,聘請專業的心理老師對學生進行心理指導,同時還可以成立心理協會,讓師生能夠掌握基本的心理調節知識,共同學習,相互幫助,共同參與心理學習、治療之中。
四、結束語
政府及社會開始高度關注高職學生心理教育問題,并不斷的出臺相應的政策解決當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例如:重慶市教委公布了《重慶市教育系統<健康重慶2030規劃>實施意見》提出: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相關教學安排,作為學校健康教育重要內容。規定:義務教育階段每學期不少于16課時,高中階段每學期不少于8課時,大學階段須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課,課時不低于32學時,設置2個學分,課根據情況適當增設其他相關課程。這些課程的設置,有利于早發現、早干預學生心理異常問題,及時解決學生心理困惑,防范極端行為,促進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斌.淺析當前我國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及對策[J].參花:下半月,2013,(10):70-71.
[2]方秋堂.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及對策研究[J].教育藝術,2010,(11):68-6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