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姝婧++高瑩
摘 要:《德伯家的苔絲》這部小說可以說是英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托馬斯·哈代文學成就的頂峰,也是其代表性著作。其主人公苔絲是一個悲劇性人物,苔絲悲劇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從家庭及社會、宗教與道德、苔絲自身的性格三方面進行淺析。
關鍵詞:苔絲;悲劇命運;成因
作者簡介:呂姝婧(1988.2-),女,山東省青州市人,碩士研究生,濰坊工程職業學院教師,助教,研究方向包括英語語言學、英語教學和英美文學等。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29--01
一、引言
《德伯家的苔絲》是托馬斯·哈代的代表性巨著。小說的主人公苔絲是一位不斷與命運抗爭卻最終以悲劇結尾的女性。苔絲是一個對長輩孝順,對家庭關心,對丈夫疼愛的善良女性,但她最終卻沒有逃脫悲慘的命運。在西方,悲劇的手法通常是通過描繪本來擁有積極心態的人物淪落到悲慘艱難境地的轉變來表現的。這種手法引發的情感是嚴肅的,悲痛的、甚至是激動人心的。本文接下來將從幾個方面來淺析造成苔絲悲劇的原因。
二、導致苔絲悲劇命運的原因
1.家庭及社會原因
苔絲的父親總是沉醉在名門望族之后的榮耀中,并且視酒如命。苔絲的母親則僅靠給別人洗衣服賺取微薄的收入。這種家庭就預示了苔絲悲慘的一生。苔絲和亞雷的接觸都是由于家庭的貧困。苔絲在家庭出現第一次危機時被父母安排認識了亞雷,卻被其侮辱后懷孕。這導致后來克萊拋棄了她。苔絲的家庭在父親去世后再度陷入經濟危機,此時克萊毫無音訊,生活困苦的苔絲不得不被迫回到亞雷的身邊,接受了亞雷的幫助。哈代說:“家是她身體和生命的一部分?!敝灰z承擔著家庭的重擔,她就不能擺脫悲劇的命運。
苔絲家庭的貧困與社會環境是密不可分的。由于19世紀以來西方國家工業革命的發生,使得小農經濟解體,農民被迫受雇于資本家,進而轉向被他人剝削的境地。此外,當時英國的資本主義只是表面上繁榮,實際上腐朽沒落,社會等級觀念嚴重。所以善良的苔絲失身懷孕后遭到社會的排斥、受到世人的污言穢語,而身份高貴的亞雷卻不僅沒有受到懲罰,反而卻成為牧師,這真是對當時社會極大的嘲諷。
2.宗教與道德的原因
除了苔絲家庭的原因,其悲劇還在于偽善的宗教和道德的偏見。在苔絲生活的時代,世俗道德認為婦女失去貞操就是不潔,這種道德偏見使苔絲被玷污后身心受到煎熬。即使克萊接受過進步的資產階級教育也不能擺脫這種世俗偏見。當苔絲說出自己的不幸往事時,克萊非但沒有同情苔絲,還無情地離開了她。這使得苔絲再次陷入了絕望。道德世俗不僅葬送了苔絲的愛情,還剝奪了她追求幸福的權利。
這種社會道德偏見是與當時的宗教密切聯系在一起的。宗教思想的滲透使苔絲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壓力,促使她步入悲劇的深淵。苔絲在思想上深受宗教思想的束縛,在她的孩子快要病死時,她想到的卻是孩子如果沒有受到洗禮,死后就無法進入天堂,所以她急忙去找牧師希望得到洗禮,但卻遭到了拒絕。苔絲也曾因絕望而懷疑過宗教,但她卻終究沒有擺脫宗教的陰影。苔絲的悲劇也揭露了資產階級的婚姻制度和道德觀念是多么虛偽。女性被道德敗壞的資產者玷污卻要承受世俗偏見的折磨。在資產階級社會,宗教只是統治階級麻醉和欺騙勞動人民的工具,所謂的道德與法律也只是為統治階層服務的。
3.苔絲自身的性格
性格使人們在面對問題或抉擇時做出不同的反應,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人們的命運。苔絲性格的缺陷也是導致她悲慘命運的原因之一,也是最根本的決定性因素。第一、苔絲本身具有反抗性,但恰好就是這種反抗精神促成了她的悲慘命運,因為這種反抗性是與當時的社會環境相矛盾的。苔絲是一位努力追求幸福,敢愛敢恨,勇于承擔責任的女性。她具有一定反抗禮教的思想,但在如此黑暗的資本主義社會環境下,她的反抗是不徹底的,最終還是毀滅。其次,她的性格中還有一定的保守性,這與宗教和道德世俗的影響密切相關。苔絲本不認為人死后就要升入天堂,但她又受到宗教教義的影響,在自己的孩子臨死時,她擔心孩子會因沒有受到洗禮而被打入地域,所以她請求牧師給孩子洗禮,但遭到了拒絕,于是她親自給孩子洗禮,卻又害怕不會得到上帝的承認而使孩子無法進入天堂。苔絲的保守性還體現在她受到傳統貞操觀念的影響很深。失身使苔絲的心靈受到深深的傷害,她一直懷有罪惡感和自卑感。苔絲受到封建禮教的壓迫,她認為自己被亞雷玷污過,所以不配她做克萊的妻子。苔絲雖然遭到世俗觀念和傳統道德的迫害,她想反抗卻受制它的觀念,反而又成為傳統道德的維護者和犧牲品。第三,苔絲還在一定程度上相信宿命論,這也是導致苔絲悲劇的一個原因。苔絲性格中宿命論的思想削弱了苔絲與悲慘命運斗爭的勇氣,所以苔絲常常悲嘆,認為她的不幸是命運使然,這導致苔絲最終放棄抗爭,聽從所謂的命運的安排,也是導致苔絲人生悲劇的重要原因。
三、結束語
苔絲一生的命運是異??部赖?,但其悲慘的結局卻有著必然性。苔絲的悲劇是社會的悲劇,也是人的悲劇。其悲劇命運的成因是多重的,這與苔絲的家庭、社會環境、偽善的宗教、道德偏見以及苔絲自身性格的缺陷密不可分。社會用道德觀念、世俗等形成一個牢籠束縛苔絲,使她想反抗卻只能以卵擊石,她內心信奉的傳統道德觀念使她一步步走向毀滅的深淵。雖然苔絲一生命運悲慘,但她是一位偉大的女性;雖然她被亞雷玷污,但她是一個“純潔的女人”。
參考文獻:
[1]哈代. 德伯家的苔絲[M]. 張谷若譯.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4.
[2]馬曉翔. 苔絲悲劇的美學品格贊頌[J].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 社科版, 1993.
[3]高玉芬. 苔絲悲劇命運的思維解讀[J]. 遼寧師范大學學報: 社科版, 20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