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龍+張亞楠
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和社會分工的細化,現代企業管理越來越離不開以財務報表為主的會計信息系統。如果說財務會計是通過記賬和核算以提供企業財務信息的過程,那么財務報表分析就是讀取和使用財務信息以便對企業進行監督和管理改進的過程,因此財務報表分析在現代企業管理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并已逐步形成一套相對規范的方法體系,在企業管理實踐和商科教學中得到廣泛應用。
一、財務報表分析的常規流程
雖然財務報表分析在不同相關課程和不同教材中給出的側重點和操作步驟不完全相同(例如:財務報表分析在會計學、財務管理等不同課程領域中均有涉及,不同之處在于前者將其放在最后一部分,重點是對財務信息可靠性進行檢驗;后者將其放在比較靠前的基礎知識部分,重點是對財務效率進行分析),但是具體到綜合應用環節,其常規的分析流程可歸納為如下六步:
1.明確分析目的。不同的利益相關方的利益出發點不同,對企業進行財務報表分析的目的和關注重點必然有所區別,如股東關注的是企業持續盈利能力,債權人關注的是企業債務償還能力,而管理層關注的是企業全方面的管理效率問題等。因此,明確分析目的是財務報表分析的起點。
2.設計分析方案。將分析目的分解為若干具體層面或層次,并分別設計或選取合適的財務指標予以度量,以反映所需信息。
3.搜集相關資料。由于財務報表信息(尤其是反映經營成果的利潤表信息)通常會存在盈余管理甚至盈余操縱等現象,因此需要先對搜集到的相關資料可靠性進行驗證;此外,不同企業采用的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方法未必一致,因此還需要對相關數據做必要調整,以保證其可比性。只有經過了可靠性驗證和可比性調整的數據資料才能用于后續具體分析。
4.計算指標并發現問題。僅僅計算企業自身的當期指標是沒有意義的,必須與相應的比較基準(如歷史標準、行業標準、預算標準或經驗標準)對比,找出重要差異,才算是完成了財務報表分析的第一階段,即發現問題階段。
5.分解和分析差異。對發現的重要差異和問題,運用分析方法,層層剖析原因,將重要差異分析到具體責任部門或責任人員,只有將數據差異具體化才有利于后續的管理改進;并結合內外部條件變化,剔除客觀條件變化的影響,對責任部門或責任人的工作情況做出合理評價,至此才算完成財務報表分析的主體過程。
6.撰寫分析報告。分析報告應盡量要求清晰明了,易于理解,即撰寫分析報告時應盡量本著“能用圖就盡量不要用表”的基本原則,畢竟圖例反映的信息比數據表格更直觀。
二、財務報表分析的局限性
由上述六步構成的現代企業財務報表分析基本流程,在具體實踐中廣為應用,但仔細探究可發現其存在如下四個方面的局限性。
1.分析思路的局限性。利益相關方對企業做財務報表分析,很多情況下是為了獲取企業未來的相關信息,然而上述財務報表分析體系卻僅僅是基于企業過去和當前的數據信息對已發生情況的反映。例如,投資人(股東)需要了解企業未來的盈利能力以便做出是否投資的決策,而財務報表分析反映的卻是當前的盈利能力;債權人(銀行等)需要了解企業未來的償債能力以便做出是否放貸的決策,而財務報表分析反映的卻是當前的表內償債能力信息。因此,財務報表分析體系整體而言存在一種基本假設,即企業當前或過去的情況在未來具有一定的延續性和預測能力,但是當前信息的未來預測性是否可靠,是存在疑問和局限的。
2.資料來源的局限性。財務報表分析的基礎依據是數據資料,但數據資料存在可獲得性、可靠性和可比性三個方面的局限。(1)可獲得性局限:計算出的財務指標往往需要與行業標準(行業平均水平或對標的可比企業水平)比較以便找出差距,但同行企業的某些數據信息未必可得,如單位成本信息等。(2)可靠性局限:大量研究表明,企業的財務數據通常存在盈余管理甚至盈余操縱等現象,使得財務報表信息未必能夠準確可靠地反映企業的真實情況,也就影響了分析結論的可靠性。(3)可比性局限:為了保證會計準則能夠適應各類企業的業務實踐,會計準則必然會給企業在會計估計和會計政策選擇上預留一定的靈活性(例如存貨的結轉計價方法、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壞賬準備的計提比例等),這就導致不同企業的財務數據在核算上未必口徑統一,影響財務數據的可比性。綜上,“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數據資料的局限性會直接影響財務報表分析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3.分析方法的局限性。在財務報表分析第5步“分解和分析差異”時,通常采用的分析方法是因素分析法,這里所說的分析方法的局限性主要指的就是因素分析法的局限性。因素分析法是利用統計指數體系分析現象總變動中各個因素影響程度的一種統計分析方法,包括連環替代法、差額分析法、指標分解法等。
4.分析指標的局限性。財務報表分析主要是通過財務指標的計算與比較來反映企業的有關信息,但是財務分析指標通常僅僅是兩個財務數據的相對大?。ɑ虮戎担?,它反映不了這兩個財務數據各自的內部質量結構,這就制約了財務指標的信息有用性。例如,流動比率(即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值)是用于評價企業短期債務償還能力的常用財務指標,且流動比率越大,意味著企業短期償債能力越強。
三、財務報表分析局限性的解決對策
上述局限性的存在,并非是對財務報表分析現有體系方法的否定,而是提示現代企業在實施財務報表分析時應思考的假設前提和注意事項。這些局限性是依賴于企業現實情境而產生的,可采取如下對策予以彌補或緩解。
1.分析思路局限性的解決對策。首先,目前可用的預測分析方法以趨勢分析法和因果分析法為主,它們都是以歷史數據為基礎總結規律,并假設這一規律同樣適用于未來,借此對企業進行預測。因此,以歷史數據規律預測企業未來的盈利能力或償債能力等,是常用的預測思路,即分析思路的這一局限性是可被接受的。其次,在以預測為目的的財務報表分析過程中,應注重對變量影響因素的研究和判斷,將重點放在影響因素的未來趨勢預測,以及歷史規律的未來可延續性判斷,以便得到關于企業未來情形的更準確分析結論。endprint
2.資料來源局限性的解決對策。首先,數據資料并不總是能夠直接獲得,可獲得性局限是常態,但可通過間接推算或換用其他指標予以替代。例如,同行競爭對手企業的單位成本信息通常不可直接獲取,但用公開披露的利潤率指標倒推或換用行業上市公司平均指標等方式可變相解決。其次,財務數據的可靠性問題是普遍現象,這就表示獲取的財務數據不能直接用于財務報表分析,而應事先采用水平分析法、垂直分析法等會計分析方法予以檢驗。最后,會計準則要求企業采用的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方法都應在財務報告附注中予以明確公告,因此財務數據的可比性問題可以通過查閱財務報告附注予以確認,并做必要的會計調整。
3.分析方法局限性的解決對策:分析方法的局限性主要在于因素分析法在分解差異時的因素順序公認性,因此其解決思路在于提高各責任部門對各因素在分解時既定順序的認可度。一是注重提高因素順序的合理性,即找出能夠使各責任部門認可的因素順序安排邏輯,即各因素間有明顯因果順序或先后順序的應尊重其固有邏輯,否則應依據因素的重要性和企業可控性安排其先后順序。二是一旦確定的各因素分解的既定順序,就應固化下來,后續再做財務報表分析時盡量沿用這一順序,弱化爭議。
4.分析指標局限性的解決對策。一是在構建或選擇財務指標時,應事先對財務數據內部結構質量進行分析,確保所選財務指標的經濟含義代表性。例如,衡量短期償債能力的財務指標有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等,到底采用哪種指標最能反映企業短期償債能力,應事先對流動資產內容的變現能力做分析,然后做出判斷。二是加強對表外等非財務信息的補充分析。例如,企業有不可忽略的或有負債、既定的分階段付款約定或未來即將處置收回的固定資產等,都會影響到對其短期償債能力的財務指標判斷結果。
再次強調的是,管理學是一門來源于管理實踐的應用科學與藝術,講求的本就是情境依賴下的最合理決策而非在理想環境下的最優選擇。財務報表分析作為管理學的一部分,必然有其假設前提和應用局限性。弄清財務報表分析的局限性,并非是對財務報表分析方法體系的否定,而是為了在具體實踐過程中強調對其情境依賴性和適用性的思考,并采取相應補救措施,以提高財務報表分析的結論可靠性和有效性,這也正是本文的宗旨和意義所在。[基金信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風險投資的信貸融資便利效應與高新技術企業創新研究,基金號:U1404705)、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風險投資對中小企業信貸融資的便利效應研究,基金號:14YJC630140)。]
(作者單位:河南大學工商管理研究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