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英
摘要:一提到閱讀,人們可能會想到語文、英語的閱讀,對于數學,更多的是注重數式的變化。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及"社會的數學化",僅具語文閱讀能力的社會人已明顯地顯露出其能力的不足,如他們看不懂某些產品使用說明書,看不懂股市走勢圖,等等。因此數學教學同樣需要閱讀。本文想就數學閱讀先抒已見,以求教于大方。
關鍵詞:小學數學;閱讀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10-0175-01
1.選擇最佳閱讀時機
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特點及學生的知識水平、理解能力確定閱讀時機,對于較易理解的、不算太抽象的概念內容,可以安排在講授前閱讀,以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對于較抽象、難于理解的內容,可以采用邊講解邊閱讀的方法或講解后閱讀的方法。如第八冊教材中關于幾何形體知識的內容可安排在講授之前閱讀;"簡單統計"可采用邊講授邊閱讀的形式;而第十冊"數的整除"一節宜安排在講授之后閱讀,因為這一節內容不僅理論性強,而且知識點很多,學生很難把握整體把握。
2.引導正確閱讀
培養學生閱讀技能就是引導學生學會正確的閱讀數學教材的方法。根據數學閱讀的特點,數學閱讀時,要精力集中,邊讀邊思考分析。閱讀時要根據教師的閱讀提綱,抓住關鍵,仔細閱讀。概念、公式、規律等是閱讀的重點,要仔細分析,斟字酌詞,弄清概念的實質及公式和規律的條件與結論以及推導的思路。文中符號、圖表應結合課文內容,仔細思考、分析,以達到數形結合的目的。教師要從這些方面加以引導,應幫助學生充分理解例題的各個步驟。故而數學例題的閱讀,筆者認為應提倡三思:一思解題思想與方法;二思每步的根據和理由;三思有無其他解法。因為"掌握數學術語不是簡單地記憶詞匯,而是一個掌握數學抽象的過程"。這就要求學生注意閱讀每句的引言,結合自己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反思、體會其中隱含的數學規律,真正理解新引出的概念、原理的抽象概括過程,形成較強的抽象概括能力。并且要求學生在閱讀時,用筆做各種記號或在空白處加上理解說明以促進記憶,重點概念、公式、法則要用心記,幾何形體教學內容還要注意圖形模式的記憶,結合圖形將概念、公式"圖形化"。
3.讀練結合習慣的養成
我們知道,動手操作是促進理解、減少數學學習困難的有效手段。而解題練習又是鞏固數學知識、形成技能技巧、培養把數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的重要途徑。與其它學科相比,數學學習尤其離不開操作、練習。在閱讀 學習中,倡導讀做結合、讀練結合,實際上就是引導學生把已初步理解的一些知識,運用到新的知識情境中去,用新的知識體系去解釋新的現象。這種過程既是知識的復現,又有助于學生加深對新學知識的理解記憶,同 時也有助于學生把凝固的認知結構轉化為能動的能力,提高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實際問題的素質。
如"圓的認識"中,學習圓的畫法。當學生閱讀了畫圓的基本操作步驟以后,及時要求根據教材中規定的步驟試著先畫一個圓。畫好后討論:①畫圓時,有一只腳固定不動,是哪只腳?②在紙面上不停移動的是哪只 腳?它是怎樣移動的?③同學們畫出來的圓有大有小,那么什么情況下畫出來的圓較大,什么情況下較小?最后再要求學生畫指定大小的圓。經常進行這樣讀練結合的教學,潛移默化中,學生便逐步養成了讀練結合的良好習慣。
4.設計好閱讀預案,放手讓學生閱讀
教師要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設計好閱讀預案,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在書中找到答案,通過閱讀思考、相互討論、交流,得出答案,放手讓學生閱讀,能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激活學生的思維,要求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但學生在放手閱讀前,教師必須提出明確的要求。例如,一看分幾段,弄清主和次,各段有啥目的,前后有啥聯系;二看重點與關鍵,邊看邊動筆,養成好習慣,等等。閱讀中讓學生將書上省略了的步驟和有關的推理一一講清楚。對教材中出現的諸如"通常""一般""可以推出"等詞語要進行研討。比如,"一般"中有無特殊等等。讓學生理解數學用語言簡意賅,字字包含重要內容。
5.課外的合作閱讀策略
閱讀可以是一個合作的過程,特別是閱讀訓練的初始階段。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個別學生特別是閱讀能力不強的學生,如果在閱讀中遇到了問題,讀不懂,那么他會對這次閱讀過程完全喪失信心,而一次閱讀的失敗會影響他下一次的閱讀。合作閱讀可以起到互相幫扶,知識互補的作用。如有一題:今年股市一路走高,爸爸和李叔叔合伙投資14萬元買股票,其中爸爸拿出的本金是李叔叔的1.8倍。到現在,兩人合伙買的股票已經賺了4.2萬元,按兩人所付的本金分攤所賺的錢,那么兩人各應分到多少萬元?這個問題關鍵的條件是"爸爸拿出的本金是李叔叔的1.8倍。"對這個條件的理解是整個題目理解的關鍵。有些同學讀不懂這個情境,而有些同學有相關的經驗。在合作閱讀的過程中,互相幫助,互相點撥,會讓學生有豁然開朗的感覺,使不明白的學生有閱讀的成功感,從而產生興趣。合作有利于交流,在學生合作閱讀的過程中,不知不覺的完成了數學交流的過程,這也是我們追求的目標之一。
總之,數學教學中的閱讀教學,應當是一種意識,一種旨在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自學能力和習慣的意識,而不是一種形式它應當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數學閱讀既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與深度,增加學習興趣,又可以使學生在陌生領域施展才華,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待社會、人生、世界,使批判性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得到充分地發揮。重視數學閱讀,培養閱讀能力,還有助于學生個性的全面的發展,以真正達到"教學生學會學習"的教育目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