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生才
摘要:九年級化學是學生進入化學世界的啟蒙階段,又是中考必修的學科,短短一年的教學不僅關系到學生將來對化學這門學科的興趣,還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升學選擇。傳統的"傳道,授業,解惑"的滿堂灌式的教學模式已不能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化學教學質量,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幫助他們過好基本概念關,實驗操作關等,使他們更好地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生自己學習的自覺性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化學;學生;自覺性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10-0202-01
本文就從培養九年級學生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入手,結合自己這幾年的教學經驗,提一些自己小小的看法和建議。
1.通過培養興趣提高學生學習自覺性
早在很多年前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自己十幾年的教學實踐中,也深深地體會到,學生在學習中最大的學習動力就是興趣,而對這門課能否產生興趣取決于教師的教學方法是否具有吸引力.所以,我在教學中很看重每一節課的引入,從復習舊課導入新課,使學生有一個溫故而知新的感覺,舉一些有趣的例子,使學生對這節課產生濃厚的興趣,喚起他們對學習的渴望,使他們能積極主動自覺地去學習。
2.通過感受學習化學重要性提高學生學習自覺性
九年級學生剛剛接觸化學,開始他們會對化學很有興趣,尤其對化學實驗。但是當學到化學用語、無素符號以及抽象難懂、枯燥乏味基本概念時,學生往往會把化學視為一門"死記硬背"的學科,所有的興趣就會悄然消失,由原來的主動學習變成了被動學習,那么,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和保持住學生學習化學的學興趣和自覺性,使原有的、暫時的興趣和自覺性轉變為穩定的、持久的興趣和自覺性呢?為此我及時對學生進行了化學史教育,講化學的發展和形成,結合書本介紹科學家探索化學奧秘的軼事,如道爾頓提出近代原子學說,居里夫人一生榮獲兩次諾貝爾獎,談聞名世界的中國古代發明如造紙術、火藥,談侯得榜在制堿工藝方面的突出貢獻等,論化學與現代化建設和生活的密切關系。使學生清楚地認識到:化學用語是國際通用的語言,是國際上用來表示物質的組成、結構和變化規律的一種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學好化學知識是多么重要,他將直接關系到祖國的發展和建設。這樣做在無形中增強了他們學習的興趣和自覺性。
3.通過對知識趣味化提高學生學習自覺性
初中化學雖然和數學、物理齊名,但是差別卻是巨大的,化學就像文科一樣,需要識記的知識點很多也很集中。如走進物質世界這個專題一下就出現了二十七種元素符號以及繁多的化學式,讓學生很難記住,為此我們從第一堂課開始,將需記住的元素符號分散展示給學生,并經常在板書中出現常用的化學式。我們把一些需要記憶的實驗操作或步驟簡化記憶。例如在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實驗中,實驗步驟比較多且繁瑣,所以我就把實驗步驟編成順口溜簡化記憶"茶(查).莊(裝).定.點.收.利(離).息(熄)";再如固體藥品的取用,我把它簡化為"一橫二放三送入",膠頭滴管的使用我把它簡化為"垂直懸空等等。這樣簡化后學生記憶起來變容易了,也就喜歡學了。另外根據初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多地依賴于學習興趣喜歡動手的特征,上課多作演示實驗,課處自己動手做一些生活中能做的小實驗,例如用食醋除去水垢;自己用排水法收集呼出氣體;用酸堿指示劑作變色魔術等。這些課上課下的實驗不僅消除了學生對學習化學的畏難情緒,還使學生感到化學有趣,樂意學,從而使學習化學的自覺性大幅度提高。
學生在學習化學的過程中,如果沒有自覺性,不是自己積極主動去學,教師無論怎么樣都是無奈的,所在在教學中要盡量想辦法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對于學生學習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樂趣,讓學生在一種輕松愉悅的氣氛中自覺的進行學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