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

如今在西方,信用卡、銀行卡及網上支付系統已經普及,但在“汽車王國”德國,人們卻仍保留著現金情結,不愿放棄現金支付。
前不久,德國北部小鎮米羅發生一件奇事:一棵大樹突然下起“金錢雨”,一張張鈔票從天而降。警方發現這棵樹高處藏了個袋子,里面裝了20萬歐元現金。原來是一名男子的私房錢。用這類離奇的方法藏現金的德國人還真不少。德國一家保險管理機構曾做過調查,發現近一半的德國人把現金藏在家里。藏錢首當其沖的地方是冰箱,其次是廚房果醬瓶或沙發墊下;再就是衣柜和床墊。此外,把錢藏在調料罐、廁所水箱、保險箱、儲蓄罐、鞋柜等處的也不少。由于近年來德國盜竊嚴重,許多人越來越傾向買保險柜藏錢,以至于保險柜一度供不應求。
德國人熱愛藏現金,也熱愛用現金支付(如圖)。一項國際調查顯示,平均每位德國人的錢包內約有123美元現款,是美國、法國及荷蘭等國人民的兩倍。德國人認為,用現金可以更有效掌握個人的財務情況,避免過度借貸。他們憎惡債務。德語中債務一詞是“Schulden”,起源于“Schuld”,意為罪責。“現金情結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德國過去一個世紀的歷史。”柏林文化學者海爾穆特指出,這在100多年中,德國人歷經了兩次世界大戰,經歷了多次經濟危機。像惡性通脹肆虐的1923年,一個面包在德國售價竟要4280億馬克,一千克黃油售價則為6萬億。
現金有匿名性能保護隱私也是一個原因。即使各個商業機構已普遍設立刷卡機,但德國人也寧愿先從柜員機上取出現金,然后用現金付款。德國保護現金使用權組織的負責人梅茲格爾對記者表示,許多德國人在東德時遭到秘密警察監控。現在,“我們也不想讓人知道,我們買了什么,有什么愛好”。
而德國銀行正興起的負利率趨勢,讓儲蓄不再吃香。目前,德國不少銀行打破禁忌,開始針對個人客戶的存款收取負利率。不少德國人反映,在銀行存款1000歐元,過幾年可能只有900歐元了。銀行不僅收服務費,還有負利率。
此外,眼下德國面臨各種困境,如難民危機、恐怖威脅,德意志銀行等金融機構也陷入困境。許多德國人認為,在家里放現金,可以增加心理上的安全感。即使小偷也個個會用電腦,一旦攻破密碼,后果不堪設想。
也有人抱怨,自己希望使用手機支付。但是,德國市場上的手機支付競爭企業太多。“誰也不知道到底該下載哪一個軟件,下載之后可以在哪里支付。”一位前不久在中國工作過的工程師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不像在中國,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很普及,連小攤也可以支付。
“只有現金才是真的”,這句俗語直到現在還在德國流行。文化學者海爾穆特認為,德國的現金情結反映了德國人懷舊、不愛冒險的民族性格。▲
環球時報2017-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