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琴英
朗讀,就是運用重音、節奏、語調等語音手段,清晰響亮地把詞匯、句子、文章等語言文字材料念出來,是讀書的一種形式,是掌握一門語言的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手段。在英語學習中,朗讀是一種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是學好英語的基礎,也是學好英語的前提。在傳統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重視語言點的講解,筆頭練習得多,聽說得少,而且詞匯語法提示,使學生不敢大膽連貫地表達,制約著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發展。為此,教師要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用文本、聲音、圖片、視頻等教學素材來改善教學環境,增加詞匯和情景對話教學,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口語學習條件,激發學生開口的欲望。
一、朗讀對英語教學的促進作用
朗讀可以促進英語知識結構的全面提升,英語自身的特點,決定了朗讀是最好的方法。朗讀在提高學生聽力、口語以及寫作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朗讀可以提高學生的聽力能力。在長期的朗讀訓練過程中,在不斷的大量的聽覺刺激的作用下,學生的大腦會不自覺地建立起一套英語的聲音信號系統。學生在熟悉了英語的發音習慣和特點后,就能夠在聽力練習和測試以及實際應用中做出恰當的反應,從而提高聽音、辯音能力。
朗讀可以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朗讀是說的前提,只有讀得通暢,才會有說得流利,學習者如能堅持經常朗讀文章,到需要說的時候就能脫口而出。
朗讀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隨著朗讀訓練的持久和深入進行,學生將會積累大量的英語詞句,養成英語思維的習慣,并具有一定的語言感知能力和語言想象力。在此基礎上,學生在用書面英語表達思想時,就會意在筆先,下筆如有神了,而且,選進中學英語教材里的對話和文章都具有典型性,依照英語課程標準的精神,中學生要能夠寫出與教材內容相應文體的文章,而且要做到文體規范、語句通順。如果沒有朗讀,沒有對各種文體的了解和熟悉,就不可能掌握各種文體的寫作要領,就不可能寫出符合這些文體要求的文章。反過來,有了朗讀,就能更快達到中學生英語寫作水平提高的教學目標。作為一名中學生,多朗讀英語范文(尤其是背誦)對寫作是十分有益的。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聽說讀寫四種能力中,朗讀像一股清泉,我們只要增大它的流量,又引導它流向既定目標,就能唱響英語。
二、朗讀在英語教學中的興趣培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可促使學生對知識的追求,興趣可促使學生產生學習動機,興趣可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愉快的情感體驗,對于提高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具有重要意義,培養學生的朗讀興趣是指導朗讀的關鍵。
創設朗讀氛圍,誘發朗讀情趣。在英語朗讀中,學習的氛圍,對于學生來講,是最關鍵的,這里面有啟蒙,有提高,也有引導。早讀課時讓學生在英語課代表的帶領下,集體朗讀近期所學的英語單詞、句子和課文。利用錄像、錄音、圖片等教學手段,讓學生步入“身臨其境”的境界,激起朗讀的興趣。如學到牛津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 2 Travelling時,讓學生進行自我介紹,談談他們的喜好等。盡可能創造朗讀的機會,營造朗讀的氛圍。長此下來,筆者發現一些原來英語基礎較差的學生也能運用詞組進行表達了,也意識到了朗讀給他們帶來的好處,從而激發了朗讀的興趣。
學會評價,激發朗讀興趣。英語課程標準中提到: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自始至終關注學生的情感,努力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這意味著課堂教學評價起著重要的作用。朗讀比賽,一方面,是對學生學習活動的檢查和總結,另一方面,也是對學生朗讀活動的一種肯定和鼓勵。總之,帶著鼓勵和感情的語句,可以讓學生強烈地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愛和尊重,從而使他們看到希望,增加信心,調動朗讀的積極性。
三、朗讀的多種形式訓練
陶行知先生說:“好的先生不僅僅是教學生知識,還要教學生學習方法。”因此,教給學生朗讀的方法尤為重要。語言運用是一種技能,從某種意義上說,技能是一種本領體現,而任何技能都是通過反復的實踐養成的,所以經常性地組織學生開展多樣的朗讀活動,是培養他們朗讀習慣的最有效的途徑。
朗讀什么?新教材安排了許多對話,針對這一優勢,筆者課上讓學生根據所學的對話,結合日常生活,進行對話或演講,由于這些對話都是以前學過的,加之特別貼近生活,即使是基礎差的學生也能完成,增強了他們學習英語的信心。其次,每篇課文教完后,盡量要求學生把課文改成劇本,上臺表演,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培養了朗讀習慣,又鞏固了所學知識,學生印象特別深。
怎么朗讀?課上筆者交替使用跟著錄音讀、跟著老師讀、學生默讀、輕聲讀、小組讀、個別讀、齊讀、男生讀、女生讀等方式,在競爭中激起學生的朗讀熱情,使學生在朗讀中加深一份記憶,增添一份理解,提高一份興趣,養成自覺朗讀的習慣,同時改變英語教學的枯燥性。朗讀要每天堅持,筆者針對當天英語課的內容布置朗讀單詞、句子、課文等朗讀任務,采取靈活的督促策略來使學生養成朗讀習慣。學生們很快會養成朗讀的習慣,慢慢地朗讀英語就成為學生生活的一部分。還可以加強與家長的溝通,應該從一開始就讓每一位學生都知道“朗讀”的重要性,使他們從思想上重視“朗讀”并及早養成大聲朗讀英語的良好習慣。
英語本身是一門需要多讀多背多練的科目,為了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提高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并逐步養成朗讀的習慣,筆者還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和實際情況選做家庭作業。例如:每兩天布置聽課文錄音模仿并跟讀作業一次;每兩天布置聽課文錄音模仿并背誦作業一次;每周學生把自己朗讀或背誦的內容錄下來,完成錄音作業一次,并利用聽說課把錄音作業在班級播放,讓全班同學予以評價,并與平時的成績以及期末考試的成績相聯系。這樣,不僅使學生感到了老師對朗讀的重視,從而自己也重視了起來,慢慢提高了聽說能力,而且也提高了他們的寫作能力,一舉兩得。這種習慣一旦形成,就有“滴水穿石”的力量和效果。
另外,筆者充分利用當前開展的“圖書漂流活動”,讓學生從中選擇感興趣的文章,在閱讀的基礎上開展朗讀競賽。復述課文是一種有效的口語訓練方法。學生在原課文的基礎上,認真理解詞匯語法的正確表達,再重新組合課文。由于學生在理解過程中會產生不同的認識和感悟,因此復述課文必須建立在忠實原文的基礎上,這樣才會加強學生復述的熟練程度,同時也會激發學生對朗讀的興趣,進一步提高學生閱讀的深度和效果。在復述前,學生應該大聲朗讀,開展小組與小組之間、個人與個人之間的朗讀比賽,營造人人開口說英語的氛圍,從而鍛煉他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短時記憶能力和口語表述能力。
四、朗讀技巧的培養
“授人以魚,不若授人以漁。”教學過程中朗讀技巧訓練是至關重要的。
重視語音,培養學生獨立拼讀單詞的能力。正確的發音既能建立起學生學英語的信心,培養學生學英語的興趣,又能促進學生朗讀水平的提高。讓學生在聽清教師的發音或聽清英語錄音的基礎上,反復模仿,同時強調音標的音質、音色和音長,先讓學生聽清楚,聽準確,了解音的特點再模仿,再讓學生掌握按單詞的重讀音節和讀音規則讀詞,培養他們獨立拼讀英語單詞的能力。
教會意群時的停頓,做好示范。如今初三英語中考口語朗讀部分評分標準中就對語音語調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注意重音、語調和節奏。要培養學生獨立朗讀整句(長、短英語句),英語段落、篇章的能力。在英語朗讀教學中,筆者首先引導學生注意詞組的含義,要求他們記住詞組的意思,遇到單獨看幾遍都弄不懂的英語句子,讓他們放在英語段落篇章中朗讀幾遍,并采用正確的示范朗讀,使他們知道停頓、輕重、語氣等在朗讀中應如何隨著表達的需要而變化,從而提高朗讀技巧,使學生從朗讀中真正感受到英語語言文字的無窮魅力。英語口語能力已成為新時代下人與人之間交際的基本能力,有人甚至提出口語表達能力是人的“第二儀表”。所以教師要設法培養學生說英語的興趣、靈感,樹立自信心,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綜上所述,英語朗讀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的地位非常突出,它是中學英語教學的一種不可或缺的教學手段。相信只要堅持朗讀訓練,學生一定會受益匪淺。作為一名初中英語教師,筆者深深地體會到,只有充分利用朗讀這一教學手段,才能強化朗讀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對于學生來說,將英語脫口而出是學好英語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朗讀能使學生對英語學習充滿激情,朗讀是“唱響”英語的前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