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文婷+畢婷

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到云南考察時,來到洱海邊的大理市灣橋鎮古生村,了解洱海生態濕地的保護情況。在與當地干部合影后習總書記說道:“立此存照,過幾年再來,希望水更干凈清澈。”他叮囑當地干部一定要改善好洱海水質。
2016年11月30日,云南省政府第103次常務會議聽取洱海保護治理情況匯報,云南省委書記陳豪作出“采取斷然措施、開啟搶救模式,保護治理好洱海”的重要指示。
2017年1月9日,大理州委、州政府召開了大理州開啟洱海保護治理搶救模式實施“七大行動”動員大會。新任州委書記陳堅親自作動員報告,指出:“作為大理的母親湖,洱海的保護治理始終是大理經濟社會發展的頭等大事。保護洱海,就是保護大理的經濟社會發展!”
大理州開啟洱海保護治理搶救模式實施“七大行動”,全面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實施洱海搶救性保護治理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
整治流域“兩違”,杜絕污水入海
劃定洱海流域水生態保護區核心區,全面開展違章建筑及餐飲客棧違規經營整治行動,實現洱海周邊農村建房規范有序、餐飲客棧等服務業得到有效管控。
2017年以來,大理州委、州政府進一步劃定和規范管理洱海流域水生態保護區核心區,在洱海海西、海北(上關鎮境內)1966米界樁外延100米、洱海東北片區(海東鎮、挖色鎮、雙廊鎮境內)環海路臨湖一側和道路外側路肩外延30米,洱海主要入湖河道堤岸兩側各30米,洱海流域其他湖泊周圍50米的范圍內,有2415家餐飲、客棧暫停了經營活動。同時,禁止在核心區內新建除環保設施、公共基礎設施以外的建筑物、構筑物,暫停審批餐飲客棧等經營性場所。
在積極響應“七大行動”工作以來,洱海雙廊鎮于2017年4月10日起,轄區內629家客棧、飯店已全部停業,雙廊鎮告別了往昔的熱鬧,恢復了平靜。雙廊片區水質清澈,水生植物長勢較好。目前,全鎮正在實施截污治污、自來水廠建設、環境綜合整治和白族村落風貌整治“三大工程”。
做好“三清潔”,治理村鎮“兩污”
整治村鎮污水。全面排查已建污水處理設施和污水收集管網,對排查發現的問題要及時整改,確保原有環保設施正常運行并發揮效益。
整治村鎮垃圾。鞏固提升洱海流域“戶清掃、組保潔、村收集、鄉鎮清運、縣市處理”的城鄉一體化垃圾收集處理工作機制,深入開展流域“三清潔”環境衛生整治活動,完善長效機制,確保流域內的垃圾得到全面收集處理。
變廢為寶,減少面源污染
劃定禁種禁養區,將城市建成區和洱海周邊500米、流域主要入湖河道周邊200米的范圍劃定為規模化畜禽禁養區。“禁養區”內對手續齊全的養殖場,確保在2018年前完成搬遷,對手續不齊全的一律取締。發展高效生態農業。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積極發展綠色生態、觀光休閑農業,把洱海流域建成高效生態農業示范區、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示范區。加快實施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試點示范項目。
大理州注重從源頭上管控,實現面源污染減量。目前,建設生態種植隔離帶1.38萬畝,在洱海流域共布設化肥農藥使用量調查監測點800個。完成滴灌設施安裝500畝,建成生態截污溝18.4公里。
節水治水修復生態
嚴格水資源管理,推進節水灌溉工作,開展無序取水整治,增加清水入湖補給量,推進河道生態治理、湖濱濕地恢復、面山綠化等生態系統建設,增強水源涵養保持能力,促進流域生態環境得到根本改善。實施環洱海流域湖濱緩沖帶生態修復與濕地建設項目。根據洱海保護實際,科學論證,實施封湖禁漁,確定封湖時限,制定年度捕撈計劃,科學捕撈,讓湖泊休養生息。提升流域水源涵養功能。鞏固非煤礦山專項整治成果,對洱海流域挖砂采石礦山一律關停,全力推進退耕還林、陡坡地生態治理、水土流失防治及面山生態修復治理。
實施“七大行動”以來,大理市和洱源縣治理生態河道187.2公里,恢復非煤礦山植被2.8萬平方米。啟動新一輪“三退三還”工程建設,完成退耕還林1831畝、油橄欖引種實驗基地2000畝和華山松營養袋育苗1768畝,水產養殖庫塘清退1030畝,退塘還濕700畝。投資1.07億元的洱海源頭萬畝濕地建設工程三南、馬爺河、米湯溝及高三營濕地已基本完成土建施工;躍進河、團山濕地正在抓緊推進。投資9.5億元的環洱海流域湖濱緩沖帶生態修復與濕地建設工程完成前期工作并掛網招標,還啟動實施羅時江入湖河口環保疏浚生態修復項目。
截污治污工程全面提速
按照“目標倒逼、工期倒排、掛圖作戰”的工作要求,通過細化工作任務,強化施工管理,全力加快實施《洱海保護治理與流域生態建設“十三五”規劃》項目,加快流域截污治污工程,爭取提前實現截污治污全覆蓋。加快入湖河道綜合治理工程,加快入湖河道綜合治理工程,加快流域生態建設工程。
截至4月30日,總投資199億元的“十三五”規劃110個項目,有3個項目完成主體工程建設,有65個項目正在抓緊推進,其余項目正在開展前期工作,累計完成投資56.34億元,占規劃總投資199億元的28.25%。
多部門協同監管,打擊違法違規行為
突出各級黨委、政府在洱海保護治理中的主體作用,嚴格落實洱海保護治理“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形成齊抓共管合力。嚴格執法監管,整合執法力量,對違章建筑、環保違法行為“零容忍”,鐵腕執法,確保洱海流域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及時發現、有效處置。要強化市級領導巡查、強化網格化管理、嚴格執法監管。
今年以來,大理市和洱源縣全面開展洱海流域“山水林田湖”保護一線執法,嚴厲打擊向洱海直排污水、侵占湖面灘地、破壞湖濱帶等違法違規行為,全面關停洱海流域內采石、采礦等非煤礦山。
全民參與保護“母親湖”
突出各級黨組織、各級政府、村民自治組織基層主體作用、創新全民保護機制、實施宣傳教育工程,充分依靠基層組織和廣大人民群眾,建立全民參與洱海保護治理機制,深入實施洱海流域保護治理宣傳教育工程,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洱海保護治理,將“洱海清、大理興”的理念變為自覺行動,提高全民生態環境保護意識,變“要我保護為我要保護”,努力營造“保護洱海,共建生態文明”的良好社會氛圍。
2017年8月,央視連續6次報道大理州生態文明建設成效,在當地引起熱烈反響。干部和群眾對洱海水質變好表示肯定,對洱海生態環境提升充滿信心,同時期望持之以恒推進保護措施。隨著洱海保護治理的推進,256平方公里的湖面又重現了“洱海無弦萬古琴”的美景。古生村的村民也表示,如今這里的水更加清澈美麗了,要留住這里的青山綠水,傳承給下一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