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如



盛夏三伏,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節。
驕陽似火,悶熱如煮,走進陽光尚需勇氣,更不用說在焙前田間勞作了,汗流浹背是分分鐘的事。對做茶人來說,伏天制茶,個中苦辛,唯有自知。此季,武夷巖茶還未下焙,福州茉莉花也在伏熱中迎來了盛花期。繁花滿田,屬于茉莉花茶的忙碌開始了。
“天賦仙姿,玉骨冰肌。向炎威,獨逞芳菲。”在詩人詞客眼中,這一朵朵潔白似雪的花,猶如冰清玉潔的美人,在炎夏里帶來清涼,帶來慰藉,不禁搜盡枯腸,詩賦深情。尤其是當夜闌人靜時,顆顆珠蕊次第開放,吐露沁人的芬芳。
它的圣潔,也被人們視為忠貞愛情的象征,它的別名叫“莫離”——唯美動人的字眼。
它為誰等待?為誰盛開?又為誰吐芬?
當伏花遇上春茶,茶引花香,花益茶味。于是,福州茉莉花,穿越了季節與山長水闊,與來自2800多公里外的景谷大白茶春芽相遇相合時,便演繹出了鮮靈甘醇的傳奇。
花現
剛熬過初伏,天氣就變本加厲地升級成燒烤模式。任蟬鳴肆意聒噪,有空調有WiFi的午后倒也愜意。
“這茶你喝喝看。”老友凜風在我面前放了一袋茶。作為一個愛玩茶、愛找茶的茶客,他常常會分享些“有趣”的茶品,而且能入他“法眼”的茶也必定不落俗套。
“唔!好香!”剪開鋁箔袋的剎那,一陣濃郁而熟悉的花香涌入鼻中,讓午睡后有點昏沉的腦袋頓時清醒了不少:“原來是茉莉花茶!”
于我而言,茉莉花是既熟悉又陌生的。在我童年的記憶中,幾乎灑遍了輕靈的花香。它常出現在夏午巷陌沙啞的賣花聲里,或是夏夜余熱未散的晚風里,還有爺爺那沾滿茶垢的搪瓷牙缸里。曾幾何時,老家房前屋的花田慢慢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蒼白冰冷的水泥房,而花香也在人們越來越講究的茶杯中彌散了,只有漂著干花粗梗的茶湯還握在老人們的手中,滿是澀苦。
風吹清夢醒。“有力”的花香,把我從過去拉回現實,而它的外形也同樣充滿力量,使人眼前一亮。
迥異于以灌木或小喬木烘青、炒青綠茶為素坯的纖柔優美,它是一枚枚茸毫滿披、肥壯重實的芽頭,透著銀白光潤的色澤。較之前者的“小家碧玉”,它則顯得粗樸憨厚。這樣的外形,讓我很自然地聯想到了曾一度風靡茶市的“月光白”,其鮮葉原料即是產于滇西南的景谷大白茶。
一方水土一方茶。景谷大自茶天生的喬木大葉種基因,加之當地溫暖濕潤的氣候、豐沛的陽光、肥腴的土地及高海拔,塑造了不凡的品性,用它制出的烘青、炒青,不僅形色兼美,且香高耐泡,注定要與生在東南沿海的茉莉碰撞出一段奇緣。
品花
“食罷一覺睡,起來兩甌茶。”睡起,閑來吃茶,自香山的散淡愜意,原來離我也很近!
品飲茉莉花茶,聞香是排第一位的,其次是嘗味和賞形,而要泡出茉莉花茶的真香真味,不論是方便實用,還是端握姿態的優雅,蓋碗都是最經典的泡茶器。
茉莉花茶,一半是春天,一半是夏天,故擇一青瓷蓋碗來沖泡,淡雅的梅子青正是春末夏初的顏色。不過,我看重的還是形制與功能,與常規的蓋碗不同,它的杯身由上至下漸收,腹更深,足更高,不僅能更好地聚香保溫,而且輕盈雅致的外觀更貼合這款茶的特質。
因采制原料細嫩,茉莉花茶不宜久泡。第一沖,10秒后出湯。
打開杯蓋,鮮濃的花香隨水蒸氣撲面而來,猶如初夏香暖的薰風,帶來些許遐思。細嗅杯蓋,蒸汽褪去后,茉莉花香變得清晰細膩,并糅著若隱若現的甜。這樣的甜,是福州單瓣茉莉花所獨有的“冰糖甜”,其香純凈而悠長。花香里,茶坯的清香亦得到了委婉的表達。
芽頭蘸飽了水,落在碗底,顯得更豐盈圓潤,洇出了一碗橄欖色的茶湯。將茶倒進一只玻璃勻杯,透明的杯壁漾起了澄亮的湯色,很誘人。
湯面上,漂著一枚輕柔的花瓣,薄得像紗一樣,暈染了湯色,也平添了幾分詩意。常聽人說,“好茶不見花,見花非好茶”。有時,也不盡然,諸如四川峨眉山的“碧潭飄雪”就賺足了文人雅士們的喝彩。不過,這枚花瓣卻是窨花后不經意遺落的。
茶湯貼近唇邊,輕啜一口,鮮醇爽潤之感十分突出,表現得很溫和。香沉湯中,入口后,香氣瞬間彌漫開來,分不清香是在鼻間還是口中。
第二沖(浸泡15秒)時,茶坯其喬木大葉種的個注就顯露出來了。它賦予了茶湯濃厚飽滿的湯感,而至喉底時,感到略澀,這是綠茶繞不開的收斂性,但澀化得很陜,引來陣陣生津。緣生
又連續沖泡了兩道,景谷大白茶強勁的“力量”發揮得淋漓盡致,而福州茉莉花的“能量”也毫不遜色,花香一直保持得恰到好處——有濃度卻不俗艷。我想,這就是福州茉莉花茶魅力所在吧。
其實,福州茉莉花茶鮮靈可人之特質的煉成,除了得益于優質的原料外,與獨樹一幟的工藝也是密不可分的。凜風說,這款茶是經過“九窨”的。
窨,即窨茶,是將花與茶拼和,花吐香,茶吸香,在一吐一納之間,夏花與春芽共舞交融。這是塑造福州茉莉花茶品質特征的最關鍵步驟。制作茉莉花茶,至少需要窨三次,每隔三天窨一次,而窨制也并非簡單地將花茶混合,若錯過通花時間就會把茶悶壞,而花渣未及時清除,茶則易餿。“九窨”意味著要窨九次,僅這一道工序就要進行近1個月,加之前前后后的其它工序,不下百道,繁復程度可見一斑。因此,做茉莉花茶是一件苦差事。
然而,這泡茶的主人李大哥卻甘之如飴。他是濟南人,而老濟南愛喝茉莉花茶是全國出了名的,他的祖父是濟南的大茶商,靠的就是茉莉花茶起家。薪火相傳,上世紀80年代初期,他從父親手上接過祖輩的衣缽,延續這一百年茶莊的魂脈。所以,他說,他是沉浸在茉莉花茶的香氛中長大的,那芳馥的雪瓣在他生命中烙下了難以抹滅的印記。
如同夏花與春芽的邂逅,一切似乎是冥冥中注定。12年前,花香牽引著他跨越1800多公里的山河,一路輾轉,從濟南來到福州——世上第一縷茉莉花茶茶香開始的地方,把家、祖業和夢想都安放在了這里。
他和妻子都是地道的愛茶人,熟諳各類茶的茶性,這款茶便是他們彼此靈犀一點的作品。為了尋茶,他們相攜行走于山水草木間,從駘蕩三月到走完流火七月,然后靜待花開,見證圓滿。終于,經過150多個日日夜夜,春芽與夏花成功“牽手”,云南古樹茶的霸氣張揚與福州茉莉花的清新柔美,剛柔并濟,水乳交融。這是茶,也是緣。
手中的茶盞,溫熱漸散,冷香鮮靈依舊。浸沉水,多情化作,杯底暗香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