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學政
在巴西,請你喝杯咖啡,就像我們中國人的敬茶一樣,是種生活禮儀。這個南美洲面積最大的國家,是一個咖啡巨人,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產國、出口國和消費國。人人都愛咖啡,就像人人都是球迷一樣。但巴西人的歷史中,卻曾經有茶的輝煌,是除中國、日本以外的第三大茶葉種植國。這其中,隱藏著中國茶農的血淚影子。
19世紀是食物全球化的時代,茶葉是當時最主要的植物商品。中國茶在當時已是一種世界植物,最早于805年傳入日本,1763年傳至瑞典,1824年輸入阿根廷,1848年由英國東印度公司先后引進印度和錫蘭,東非與南非各國1850年以后才陸續發展,1858年中國茶樹苗才大量輸往美國。從時間上看,巴西岳世界上第三個、美沙洲第一個開創種茶的國家。
當時處于葡萄牙殖民統治之下的巴西,為躲避拿破侖的進攻,王室遷至里約避難。為解決財政困難、發展當地的農業與商業,時任葡萄牙國王的若昂六世決定在巴西發展茶葉、香料、咖啡等作物的種植,并把茶葉種植列為首選。那時巴西和中國澳門同為葡萄牙的殖民地,茶葉又主要被英國商人壟斷,因此,葡萄牙希望能直接從中國將茶農和茶種引至巴西。
1810至1812年,若昂六世從中國引進茶樹,同時從澳門招募了一批湖北籍茶農去里約近郊的植物園傳授種植茶樹的技術。根據學者克里斯蒂安娜科斯塔的研究,在19世紀初抵達里約的中國人,他們不是普通的勞動者,而是身兼官方使、下榻在巴爾卡伯爵家中的重要人物,他們負責組織中國勞動者前往巴西或茶樹、茶籽的進口。
1819年,又招募了400余名中國茶農前往巴西種植搽樹。茶農茶農們攜帶著茶籽、茶樹苗與制茶技術,在澳門登上商船,漂洋過海來到數萬公里之外的巴西,開啟南美洲種茶史。1822年,巴西宣告獨立,巴西政府再次大規模招聘華人茶農前來種植茶樹。在中國的指導下,巴西沖茶業一度蓬勃發展,從里約擴展到米納斯吉拉斯、圣保羅、巴拉那和巴伊亞4個州。
由于巴西茶葉的數量、質量和價格都無法同中國茶葉競爭,加上巴西外貿又受到了英國東印度公司的控制,巴西茶發展一度受限。1829年,東印度公司以巴西茶有清漆味為由將一批發往英國的巴西茶退回巴西,使巴西茶在國際市場銷路不暢,最終徹底衰落。
而那些來到異國他鄉的中國茶農的命運又如何呢?因巴西的氣候、土壤不適合種茶,種植園最終關閉,中國茶農分散到巴西各州,遭到殖民當局的殘酷剝削甚至迫害。一些人變成了商販,一些人前往咖啡農場工作。據清朝兵部郎中傅云龍1888年訪巴時記載,當時還有8名中國茶農在植物園勞動。很多人不堪忍受艱苦的生活條件和屈辱對待而選擇集體自殺,有些人甚至被當成葡萄牙王子和貴族打獵時的獵殺對象。這些事件成為葡萄牙若昂王朝最為陰暗、血腥的一幕。1903年,里約市政府在蒂茹卡公園建設了一個中國亭,旨在向當年受到迫害的中國茶農致歉。建成六角形雙層寶塔形狀,是因為在佛教里寶塔寓有贖罪還愿之意。而亭子昕在處是1856年一批中國“苦力”修建植物園至山頂馬車道建工棚安營之處。
如果若昂六世的計劃獲得成功,現在巴西人的飲食習慣就不會是咖啡,而是茶了。如今,巴西的茶葉仍以傳統的薄荷茶和瑪黛茶為主。但與消費量巨大的咖啡相比,已微乎其微。當年第一批來到巴西的中國茶農,也因產業的沒落被淹沒在歷史宏河,無人知其名姓,只知道四個人的名字:周良、黃明、周川、黃蔡。讓我們銘記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