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菀
第四屆“創青春”中國青年創新創業大賽全國賽現代農業和農村電子商務組在陜西楊凌開幕。不少創業者通過“互聯網+”模式推出各色各樣的項目?!盎ヂ摼W+”這一條路也不是一帆風順的,但敢于攻堅克難是創業者的特色,就算很多時候不被理解,他們也會迎著質疑果斷前進。
拍賣進取路,一路不停息
王智力剛剛送走一位來訪者,緊接著又迎來了一批來訪者。每一位來訪者向她了解她帶來的項目時,她總要努力解釋一番,盡管這樣她也不敢保證每一個聽完她講解的來訪者都能理解她帶來的項目。王智力帶來的項目是一款農特產品拍賣項目——依拍拍這個來自福建的初創組項目。
也許你見過藝術品拍賣、古玩拍賣甚至房屋拍賣,但是將農特產品進行拍賣,在國內還是一項比較新奇的拍賣項目。拍賣是一種高效透明的農產品批發交易模式,在農產品流通市場比較成熟的發達國家,農產品拍賣已不是新鮮事。
儂拍拍的創始人在一次出差途中偶然發現,在福建建甌,來自全國各地的經銷商和代理商在各個村里進行采購時,采用的是競價拍賣的方式。這種方式解決了農產品銷售傳統定價方式的缺陷,也讓農民可以根據需求競價式銷售農產品,體現了農產品的品牌價值。經過長期的調研,團隊將互聯網引入農產品拍賣中,打造了國內首個集農產品拍賣、互聯網金融、物流于一體的農產品電子交易平臺。
當然,新鮮事物甫一面世想要被人接納都是不容易。“合作社的農民、甚至是一些教育專家,不是從事農產品流通的,對于我們的農產品拍賣形式通常是不理解的。”起初依拍拍拍賣的是所有農產品,而當地農民能在線下賣出去的東西并不會放到線上進行拍賣,拍賣的都是一些在當地賣不掉的產品。
于是,儂拍拍很快將自己的拍賣內容進行調整,按照現實的消費需求,拍賣具有地理標識的農特產品。儂拍拍也并不是只做拍賣的中間者,團隊為農特產品設計有地域特色的包裝,為農特產品打造品牌,從而能夠更好地進行推廣。
儂拍拍除了為農特產品設計包裝和文案,還從源頭把控產品質量。儂拍拍采用會員制度,農產品供給側和需求側都能獲得更多更方便的競價空間和產品競拍選擇權,切實保障農產品拍賣雙方的權益。
團隊為平臺配套構建“農產品拍賣質量檢測標準”,作為儂拍拍平臺農產品拍賣交易準入門檻,同時將計劃推廣形成農產品拍賣行業標準,讓所有通過拍賣方式進行交易的農產品都能有標可測、有源可溯,保障農產品質量與安全。
“讓好東西賣出好價錢?!边@是依拍拍一直在做的事情。但由于沒有實體成果,不少人都對依拍拍抱著將信將疑的態度。“我們目前要做的就是推廣,讓更多的農民認可我們?!币琅呐脑诓粩嘞蛑r業領域更深處進軍。
智慧農業園藝,走近千家萬戶
成長組的盧純帶著他的“掌上家庭園藝微生活共享平臺”項目來到了本次大賽。這個由研究生團隊設計的項目將農業種養、農業環境與農業生產者、銷售者、消費者作為一個有機整體,深刻挖掘各要素間存在的密切關系,提供安全可靠的農產品,創造休閑舒適的農業環境,為生活添加更多的優美景致和人文關懷,努力提高農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通過項目中的掌上農產品超市App,形成農場+企業+消費者的快速營銷模式。“舉個例子,我們在小區內接收訂單,你可以提前一個月訂你想要的蔬菜,我們的農戶就按需求去種植?!北R純說,這是在幫助居民和農戶養成一種良好的消費模式,需求有多少,供給就有多少。不僅能保證生產不浪費,也能保證價格的穩定。此外,他們還建立了動態監測系統和農產品溯源系統,嚴格控制生產過程中的農藥和肥料用量,保證農產品的安全。
此外,植物盆栽蔬菜也是他們項目的亮點之一?,F如今,越來越多人在家中種起了植物或蔬菜,但大多是些簡單易成活的種類。有些人雖然有心種植各類植物,但因為技術等各方面問題導致種植不成功。
盧純團隊在種植基地將一些不容易成活,生長周期較長的果蔬培養到生殖生長階段,然后供用戶選擇感興趣的種類,為居民提供成活的半成品蔬菜種苗。如果果蔬出現問題,他們還能提供“看病診療”服務,如果厭倦了現在種植的果蔬,還能馬上更換成另一種植物,這樣就能保證家中四季都有綠植。
這個一直從事園藝事業的小伙子同樣也需要面對他人的不理解。他一直致力于標準化種植,通過繪制植物生長曲線來達到每一批植物的統一性。而在與農戶合作時,農戶往往不能理解他的做法,還是按照曾經的習慣來種植各類植物。而在用戶心中,對于植物的養植還是停留在“一盆花想養一輩子”的情況下,要想轉變這樣的習慣也還是需要一定的時間。
但盧純相信,現在園藝綠植市場前景還是很好的,自己的團隊有著新興的概念和無法取代的核心技術,未來定能做得更好。
文創農旅一體,打造中國柿鄉
當提及柿子,你想到了什么?除了吃,來自陜西的“柿子紅了”項目團隊圍繞著柿子,開發一系列產品,除了傳統的柿餅外,更是大力發展鄉村民俗旅游文化產業,通過鄉村民俗村的開發,帶動吃、喝、玩、學、動一系列活動。為了配合鄉村民俗的有效開展,他們相繼開始著手并研發柿葉茶和柿染工藝品等附加值高的產業,圍繞柿子做更多更好的產業鏈。
富平是中國名特優經濟林之鄉——中國柿鄉,栽植柿子歷史悠久。唐代開始栽植柿樹,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到明朝時,富平柿餅的制作工藝就已經十分成熟,早在萬歷年間就作為貢品進獻給皇帝,后成為陜西的名貴土特產,出口韓國、日本、俄羅斯等,馳名海外。
在富平,通過柿樹認養,運用“柿子紅了”品牌化運營和“互聯網+”的模式,以訂單農業和契約認養的方式,讓柿子產業成為老百姓的朝陽產業。整合農作物四季觀賞、園藝習作、農耕活動及傳統農藝,打造出具有柿鄉特色的鄉村游,還讓游客親自體驗耕作、栽培、制作柿餅及民間藝術活動,帶動當地土特產的銷售。
除柿鄉村落中的場院空間外,還規劃設計了關中刀客博物館、東府皮影博物館、柿染手工坊。將靜態與動態相結合,使各類民俗文化以可視、可觸、可體驗的形式被人們感知,以現場展示、制作與銷售的方式,吸引游客親身參與,增加互動性。
此次“柿子紅了”項目的代表代倩表示,起初當地農戶并不理解這個項目的成立,擔心他們會對自己的柿子銷售造成影響。但隨著“柿子紅了”品牌的知名度提高,富平柿餅也開始進入更多人的眼簾。為了扭轉大眾對柿餅加工不衛生的印象,團隊引進了現代化的清潔生產技術,并利用一種延長柿餅保質期的方法,使生產出的柿餅柿霜白凈、質地柔軟、保質期在8個月以上。
代倩說,做這個項目就是為了一個情懷,就是想要將家鄉的柿子產業做得更好。“我用我所學的專業為我喜歡的東西做設計,做宣傳,我是很有幸福感的。”
這些在創業路上走著的人,無論前路有多么艱難,他們都能用一顆滿腔熱情的心去面對?!盎ヂ摼W+”還在不斷催生著更加豐富的項目,誰也不知道未來如何,但是可以知道的是,這些創業者會堅定地走下去。(來源:《中國青年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