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鳳霞
摘要:數學課堂要傳授的不僅僅是知識,更多的是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啟學生學習數學的思維,從而幫助學生形成數學思維。數學教師在課堂上要引導學生從問題的表面走向問題的實質,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具體化,無限的開拓學生的思維。只有這樣才能引領學生真正的愛上數學,實現高效課堂。
關鍵詞:初中數學;高效課堂
一、教師自身的文化底蘊要高
我想名師之所以能成為名師,并不是偶然的。首先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這樣教師才能有深刻、準確、到位的解讀教材的能力,從較高的立足點深層次的對教材進行解讀,教學時才能放得開手腳,信手拈來,左右逢源。而這樣的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一兩天就能成就的,而是需要我們教師平時博覽群書,向名師和專家學習,與名師和專家對話交流,不斷學習和積累,以書香浸潤靈魂,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豐富自己的文化積淀,提升自己的專業理念。其次要有良好的語言修養。教師的語言是在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的符合教育教學需要、遵循語言規律的職業語言,是教師的教育素養必不可少的內容,也是教師有別于其他職業的重要方面。教師的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的語言表達能力,這就給教師的語言修養提出很高的要求。如果教師的語言修養好,那么他上起課來會非常輕松,學生聽的也非常明白,課堂效率怎能不高?相反,教師的語言能力差,就會表達不清楚,自己費勁,學生聽的也吃力。教師的語言應當是“一江春水”,不僅可以浮船載舟,還應蘊含著豐富的能源,用物理學的術語講,叫做既有動能又有勢能,見之于外的為“動能”,藏之于內的為“勢能”,可謂教師語言要有豐富的內涵。
二、要充滿激情的授課
“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作為一名教師,如果把真摯的感情投入到課堂教學中,那么學生的情感也會被感染,并且興趣濃厚、思維活躍。教師飽滿的激情能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啟迪學生的智慧,喚起學生的求知欲,帶領學生走進課堂學習的興奮期,讓學生輕松愉快的經歷自主探索、發現知識、形成技能、掌握方法的過程。首先,飽滿的激情來自于教師對生活的熱愛,對教育的熱愛,對學生的熱愛,否則教師的激情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只有教師把愛傾注于學生,尊重和信任學生,你的感情才會是飽滿的,才會是激情。其次,教師要非常熟悉教材,對教學內容做到了熟于心,做到放得開,收得攏,課堂上教師自身魅力和數學知識本身的魅力齊放光彩,這時的課堂就不僅僅是學習知識的課堂,更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心靈的溝通,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張揚學生個性的課堂。這時的課堂不再是學生盼望下課的課堂,而是一種賞心悅目的精神享受。
三、教學樸實而有效
數學課堂是學生發展的天地,數學學習的過程是學生享受教師服務的過程;是在教師引導下自主建構的過程,是真實自然的師生互動的過程,是以動態生成的方式推進活動的過程。課堂上老師沒有太多精美的課件,華麗的語言,而是用最淺顯易懂的、能與學生產生共鳴的語言,與學生進行融洽的游戲、嘮嗑、交流,組織學生有效的開展自主學習。
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發展。教師完全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慮,了解學生的起點,直面學生的學習現實,讓學生覺得上課回答問題就像在與朋友做游戲一樣,感悟到什么就說什么,但學生感悟到東西決不是空洞的,是有思維含量的,是充滿數學思考的。課堂上學生間的交流促進了學生的思維,以學生的智慧啟迪學生的智慧,以學生的錯誤作為課堂再生長的資源,喚起學生的靈性,激起學生的情商,使得課堂真正有了生命,有了師生、生生的強烈共鳴,學生的思維有了碰撞,學生的智慧得到了啟迪,學生的可持續、終生發展得到了培養和鍛煉。
如此的課堂就不再是僵硬的、枯燥的、機械的課堂,一定是學生喜歡的課堂,更是有效的課堂,這就必須要求教師“用心去備課,用心去體會,用心去上課,用心去創造”。
四、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俗話說創新是現在民族的靈魂所在,遇到問題的時候要開展思維上的創新模式。要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環境,就是要注重給學生建立情景的模擬和創建。所以在設立問題的時候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需求,要考慮到學生所學的知識和實踐經驗,使得學生增加對于知識的求知欲,更好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很短的時間內集中注意力,對學習充滿熱情,讓學生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和知識的探討。
四、自主探究,使得學生加強學習的主動性
數學方面的素養是大多數公民都需要擁有的一種素養。為了更好的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學生自己參與到實際的數學研究和展示的過程中去,使得學生的數學經驗得到提升和鍛煉,也能夠更好的建立數學素養。
對數學進行研究是需要學生主動參與到其中的,讓學生親自去操作,進行觀察、推斷、研究、解釋、歸納和使用等等,自覺的去認識到數學概念中的基本法則、性質和規定等?,F代的數學是結果和內容的并重,不但要知道結果,還要明白過程。注重過程就是為了在進行教學的時候著重看清數學知識點的形成過程,揭露其中的思維模式,讓學生能夠對其進行歸納和運用,在實踐中發現操作規律,并且掌握規律。在進行研究的時候要不斷的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得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不但可以掌握知識,還能夠進行知識的拓展和運用。
總結:建立高效的數學課堂模式,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事,需要教師不斷的深入探究教學方法,注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不斷的探尋和歸納,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史志亞.關于初中數學高效課堂建立的研究[J]數理化學習(初中版);2012(11)
[2]韓從軍.淺談如何打造初中數學高效課堂[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3(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