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青松
摘要:體育課程是基礎教育階段最重要的課程之一,初中體育融入了趣味性、娛樂性、競技性等渾然于一體,在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提高學生身體素質,教授學生科學規范的運動技能方面意義重大。在新課程和素質教育的大旗下,體育課程更是呈現出了無與倫比的優勢,走在了初中階段所有課程改革的前列。
關鍵詞:初中階段;體育教學;主體地位
現如今,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教育培養體系與社會人才需求之間的矛盾逐步顯現,加之“就業難”、學生擇校觀念強等客觀原因,教育界正面臨著一場變革。作為教師,更要認清形勢,在傳承和發揚傳統教學方法優點的同時,對學生開展形式多樣、不拘一格的教育,讓學生能夠全面提高綜合素質,激發學生熱愛體育的精神,而不只是學會教學大綱上規定的知識。
一、圍繞體育本身的學科特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筆者認為,從學科自身的特點來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應該不是難事,造成教學實效不好的原因在于,一部分教師純粹把課堂變成了“一言堂”,照本宣科地格式化鋪展著教學的流程,沒有任何生動性和互動性可言。更可怕的是,在一些農村中學,由于缺乏專業教師,或對體育課程缺乏足夠重視,還在沿用早些年的“放羊式教學”的模式,這些都大大傷害了學生學習體育的意愿和興趣,不利于體育教學的展開。
傳統的觀點認為,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在學校內部,現在還有不少教師甚至領導仍然抱有這樣的態度,體育是副科,重點還是要學好數、理、化。筆者認為,這樣的分析是不正確的,體育學科所能帶給學生的是未來,是強健的體魄,是終生體育的習慣,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毅力,是學生今后人生中一切健康生活的基礎。說一千,道一萬,讓學生有興趣是關鍵。俗活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以上所描述的內容無非是為了論證這一點。現代的初中生信息來源已經愈加多元化,報紙、電視、廣播、網絡等都會給他們帶來大量的信息,體育教師要做的就是結合新聞或者優秀運動員的輝煌成績為切入點,引入課堂教學內容。讓青少年學生能夠以競技體育優秀運動員為國爭光的過程和不斷超越自己的事例,培養他們的拼搏進取精神。
二、結合學生身心特點安排教學內容 眾所周知,近年來我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的進步,社會環境的變化也促使教育必須主動尋求變化,再去照本宣科地沿用傳統的一套教育教學方法已經難以滿足現代教育的需要,更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所以,在教學中多組織一些集體運動,可以激發學生對體育的熱愛。
初中學生已經初步具備了一定的行為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人生觀、世界觀正在逐步形成,對新鮮事物充滿興趣的同時,也不乏獨立自主的個性化特征。因此,對現在的青少年展開教育本身是一件極具挑戰性的事情。鑒于此,體育教師更要在業余時間不斷充電,研讀最新最近的教育專家、心理學家關于現代初中學生心理研究的文章和書籍,在教學中有的放矢去摸索和嘗試針對性的教學方法,避免教學效果受到影響。
筆者認為,現在的初中學生普遍呈現出早熟,性格獨立等特征,他們喜歡展示自己,渴望被人欣賞,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和肯定。教師可以在教學中把握好場合,對學生實施評價時不盲目地批評學生,也不去過分地夸耀學生,在給予鼓勵性評價的同時,給他們心靈適當的刺激,讓他們意識到,自己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只是皮毛,遠不到在社會生活中游刃有余應用的地步,這樣即便學生理解失誤,對教師產生了質疑或者不認同的想法,只要最終能達到教學目的,讓學生找到學習的動力,提高學習成績,教師這個“黑臉”唱得就值。除此之外,可以結合男生愛高對抗強度的運動,如:籃球、足球,而女生卻偏愛體育游戲,不愛田徑等項目的特點,定時開展分組教學,讓男、女學生分開練習一些項目。還可以嘗試讓體育課堂跨越出教條式課堂的局限,用一些學生感興趣的事情,或者數年前本月我國奪得首枚奧運金牌,或者優秀運動員為國爭光,或者運動項目規則的重大改變等作為課堂切入點,讓學生在聽故事的同時,去學習掌握這些知識,在課堂開始之初就吊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如此,在課堂講授環節,還要跳出書本的圈圈,讓學生真正“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把競技體育事件發生的前因后果、相關人物,以及最終結果走向和對體育史產生的影響畫出一個大圓。這樣,圍繞學生的身心特點去展開教學,學生的學習熱情自然會高漲。
三、 結合社會對人才的需要培養學生綜合素質
毛主席曾經說過,學習知識的目的在于應用。當今社會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究其原因除了所學專業與社會需要脫節外,還有大學生自身素質下降的因素。筆者認為,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不能怪學生,還是多年來形成的應試教育體系下的知識教育結構影響了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因此,在今后的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所學知識有用,在社會生活中無處不在。這樣,學科的價值和作用得以體現,教育的本質也將得到呈現。例如:在實踐教學中,以前教師往往會逼著學生去模仿自己的示范動作,也想讓學生都把動作做到有板有眼,但是現實中效果適得其反,有些學生不理解,會不愿意練,或者一見體育課就想裝病休息,大大削弱了體育課程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教師要跟學生講清楚體育課程的重要性,把現實中學生所能感受到的生活中鮮活的人物形象擺出來。正所謂,年輕時候用健康換金錢,到了年齡增長時用金錢是萬萬買不來健康的。要讓學生知道,學習掌握幾門走上社會也有充分的場地和參與人群的運動項目,將是人生中的寶貴財富,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就提高了學生的鍛煉意識和身體素質。
總而言之,在學生能夠理解教師語言的過程中,也形成了正確的價值觀,有效提高了自身的綜合素質。這樣,也真正走向了“不求人人升學,但求個個成才”的目標,這才應當是初中體育課程作用最大化的體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