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各種民用建筑和工業建筑越來越多,建筑也逐漸走向高層化,給建筑地基基礎和樁基礎土建施工帶來了更加嚴峻的挑戰。建筑工程的質量直接影響著人們的生產、生活等各項活動,而地基基礎和樁基礎是建筑工程中最基礎的工程,更要為整個建筑工程的質量奠定堅實的基礎,其技術水平不僅影響著施工質量,也影響著施工效率和施工成本。本文建筑工程施工技術質量控制及管理措施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建筑工程;土建施工;基礎施工技術
一、建筑工程施工技術質量控制
(一)測量技術的控制
基礎施工可以說是整個建筑物施工的第一步,其定位的準確性不僅影響基礎工程的質量,而且還會影響上部工程的質量。工程測量的控制點和水準點應設在建筑施工不易影響到的地方,開工前應復核其準確性,在施工過程中還要經常復核。對于基礎底板標高、樁頂標高、樁基礎定位、承臺定位都需要周密、細致的測量工作控制。在施工中,避免基礎定位不準確、基礎超挖、樁頂標高控制不準確等事故發生。
(二)樁基施工技術質量控制
1.灌注樁施工
灌注樁施工方法主要有泥漿護壁成孔灌注樁、旋挖成孔灌注樁、沖擊成孔灌注樁、長螺旋鉆孔灌注樁、人工挖孔灌注樁等。不同的施工工藝有其不同的適用條件,要根據土層、地下水位、樁的長度、直徑等選擇合適的施工方法。鉆機就位后,要保證平穩、垂直,以免成孔的過程中發生鉆孔傾斜和偏移;施工時在鉆具上標志控制深度的刻度,便于進行觀測記錄。在正式施工前,宜進行試成孔。在成孔過程中,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擾動孔壁、塌孔、擴孔、卡鉆和掉鉆等事故發生。成孔后,需檢查樁孔的質量,包括孔深、孔徑、鉆孔的垂直度、沉渣厚度等,擴底樁還要檢查擴孔的大小。成孔檢查合格后應盡快灌注混凝土,防止孔壁坍塌和孔底沉渣加厚。
2.預制樁施工。
對于現場制作的預制樁,要保證制作場地平整性和硬實性。預制樁在吊運過程中應輕吊輕放,避免劇烈碰撞,預制樁進場后應進行檢查驗收,對于質量不合格及在吊運過程中產生裂縫預制樁不得使用。預制樁施工場地應保證平整、排水暢通,其地面承載力必須滿足打樁機所施加的壓力。吊樁時要慢起,起吊點必須正確,速度要均勻、緩慢,必要時樁架應設纜風繩。打樁時應制定合理的打樁順序,對于密集型樁群,從中間向兩頭或四周對稱施工;當一側有建筑物時,由有建筑物的一側向另一側施工;打樁時應先深后淺、先長后短。接樁時,應在樁四周對稱地進行,焊好的樁接頭應自然冷卻后方可繼續施工,嚴禁采用水冷或焊好即施工。對于摩擦型樁,以控制樁端設計標高為主,貫入度為輔;對于端承型樁,以控制貫入度為主,樁端標高為輔。施工過程中如發生預制樁傾斜、位移或破碎等情況時,應立即停止施工,并分析其出現問題的原因,采取相應措施后方可繼續施工。
(三)混凝土施工技術控制
大體積混凝土澆筑后由于水泥產生水化熱導致混凝土產生收縮應力,混凝土表面就會出現收縮裂縫。在混凝土制作前,應對粗骨料進行冷卻降溫,并使用水化熱較低的水泥。施工中在混凝土內部預埋冷卻水管輔助降溫,采用分層澆筑的方式施工。澆筑完成后,應加強混凝土的養護,防止表面裂縫的產生。
二、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措施
(一)完善建筑工程現場施工管理機制
在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施工單位要建立相應的監管機制和激勵機制。建立監管機制能夠保障工程施工的有序性,對工程進行嚴格的管理和監督,使施工的進度和施工技術做到有效的管理,保障工程施工的質量。建立科學合理的工程施工制度和施工方案,使工程的每一項工作都能夠有效的開展,確保施工方法的合理性和實效性,符合建筑工程施工建設的實際情況。由于在建筑工程現場施工管理中,管理工作較為復雜,對涉及的建筑工序較多,必須對管理工作引起重視,進行有效的監管,保障工程施工的質量。激勵機制能夠有效的調動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對負責的員工進行獎勵,使其能夠認真工作配合管理和監督,提高工程的質量。
(二)加強對材料的管理
建筑材料是保證建筑物質量的基礎,建筑企業應從采購訂貨、進場檢驗、存儲和使用等幾個方面把好材料的質量控制關。材料員對于工程所需材料必須嚴格、細化要求,與承包商簽訂正式的有關質量標準的合同。同時,必須對進場材料進行抽檢、復檢和試驗,掌握磚、水泥、砂石、鋼筋等現場材料的基本參數,據此準確評估、判斷材料質量,對于不合格、不達標的材料堅決進行退場處理,以控制質量隱患。例如砂石指標主要看顆粒級配和含泥量;對于高強螺栓、用于特殊焊接的焊條等要重點控制材質和性能;對進場水泥要進行強度和安定性的復試;砂漿配合比應采取質量計量,抹灰砂漿的品種及強度等級應滿足設計要求,以防出現空鼓、裂縫、起灰、龜裂、倒泛水等;預拌混凝土施工前進行技術對接,提前做好澆筑節點控制,澆筑過程中合理控制澆筑時間。
(三)抓住關鍵,嚴格監督,切實提高監理隊伍的監督水平
首先是強化政府監督,實施擴大監督覆蓋面,對每項工程都進行嚴格的核驗程序監督,未實行竣工備案的工程不準交付使用,同時強化企業內部監督,尤其是加強監理的現場監督工作和切實提高監理人員的監督水平致關重要,因為只有監理人員具有一定的監理水平,才能切實履行監理職責,也才能做好監理工作,才能把好施工過程的每道關,才能保證工程質量。另外,企業的質檢員一定要持證上崗,任何一道工序質檢員和現場監理工程師都要驗收合格后,方可準許下道工序施工,未經驗收合格的中間工程,不予計量,并堅決不予撥付工程進度款。
三、結語
綜上所述,施工技術管理水平對于企業的建筑產品質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而產品質量對于企業而言則是生存和發展的前提,只有建筑物質量過硬、施工周期合理,建筑企業才能不懼競爭,不被市場所淘汰。企業務必要提高意識,科學有效地提高我國建筑工程技術管理水平,強化施工團隊的綜合素質,融合自身優勢,提升公司的市場競爭力。
參考文獻:
[1]楊樹林.市政建筑工程質量及施工技術管理路徑探索[J].建筑知識.2016(14).
[2]葉海峰.關于工程項目中地基基礎與樁基礎技術的探析[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4(6):97.
[3]王麗芳.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管理方法探討[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36)
作者簡介:郝慶云,身份證號:320123198802234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