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時期,強調加強農村黨建工作有利于推進農村現代化的發展,有利于增強全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全面從嚴治黨的客觀要求。但是,在我國廣大農村,基層黨建工作仍面臨著許多問題亟待解決。本文主要從必要性、面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三個方面論述了如何推動我國農村黨建工作的發展。
關鍵詞:農村;黨建;全面從嚴治黨
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享現代化成果。這一目標的實現依賴于基層黨組織的領導,以實現不同區域、行業、組織的統籌協調,實現各社會群體的良性互動。
一、加強農村黨建工作的必要性
當前我們全黨共有8500多萬黨員,其中農民黨員占到了2000多萬。能否調動廣大農民黨員的積極性,事關國家的長治久安。我們黨的革命、改革、建設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得到農民的支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就能夠取得成功,否則就有面臨失敗的風險。
農村基層黨組織是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直接領導力量,并且是基礎力量,是我們黨在農村開展工作、凝聚戰斗力的基礎。能否發揮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直接關系到我們黨戰斗堡壘的穩定性,關系到黨的方針政策和重大決策能否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關系到新農村建設的成敗。
二、當前我國農村黨建工作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農村黨支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作用不明顯
農村黨支部書記一般由上級黨組織指定,在制定過程中,脫離了廣大的黨員群眾。在對上負責還是對下負責的問題上,存在把握不準的情況,更多的是對上負責。習慣于對廣大的村民發號施令,沒有將村民自治的要求貫徹到實際工作中,村民(包括村民黨員)對村集體事務不關心。二是不能進行有效的探索,完全是憑個人經驗辦事。在農村基層黨建工作中,大多數的黨支部書記不能做到與時俱進,創新性不夠。三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不懂得發揮集體智慧,而是實現村里大事小事都攬在自己手里。四是不能很好的平衡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之間的關系。
(二)黨支部成員政治素質和理論素質較低,不能適應農村發展的客觀需求
由于農村黨支部的活動受到客觀條件的限制,大多數的黨支部成員政治理論素質較低,不能正確認識黨的方針政策,不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解決問題,只能是對著文件進行簡單的學習。有的干部思想觀念陳舊,“等、靠、要”等思想較為嚴重。有的干部在實際工作中,不能很好的將實際工作同黨的要求結合起來,不能將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貫穿其中,造成了工作上的嚴重失誤。
(三)黨員年齡結構不合理,老齡化嚴重
黨員隊伍老齡化嚴重,是廣大農村在開展黨建工作中亟待解決的問題。當前,大多數農村青壯勞動力存在外出打工的現象,與村里的聯系不再那么緊密,這給我們的黨建工作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另一方面,當年齡到達一定界限,為村辦事、為民辦事的心思也就少了。村委干部的補貼少,不愿干的現象還存在。近幾年來,雖然在提高農村村委干部待遇方面我們做了很多工作,但是相對于當前的經濟發展速度來說,還是不夠的。
(四)農村黨建缺乏必要的資金支持,黨組織沒有多少活力
取消農業稅之后,廣大農民的負擔輕了很多,政府收入相應減少了很多。作為基層政府的鄉鎮一級政府,其情況更加的尷尬。一般而言,大多數地區的鄉鎮政府運轉都要靠上級政府撥款,來維持各項機構的運轉。當經費出現不足時,一些鄉鎮政府的典型做法是壓縮黨建活動的費用。農村黨建工作由于缺乏相應的配套設施,只能依靠鄉鎮的黨建經費支出。當資金缺乏時,農村黨建工作自然受到了更多的制約。
三、推動農村黨建工作健康發展的舉措
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客觀上要求廣大農村基層黨支部改變工作方法和工作策略,實現黨建工作的轉型升級。這也是推進農村基層黨組織保持活力,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密切聯系的客觀要求。
(一)實現農村基層黨組織工作方式的轉變,提升領導水平
我們黨的終極奮斗目標是實現共同賦予,農村基層黨組織擔負著帶領全體村民實現共同富裕的神圣使命。當前,各種社會思潮涌入我國,農村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沖擊,做好廣大村民的思想政治工作時基層黨組織面臨巨大挑戰。
農村的黨組織是面對面的向著廣大群眾,實現基層黨組織工作方式的轉變,需要做到如下幾點:首先,要把群眾滿意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凡是人民群眾答應的,就去做,反之就不去做,做事要合法合理,不感情用事;其次,要注重農村黨建載體的創新,確保在農村各種新型經濟組織中黨建工作的開展,切實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三是要注重工作機制的規范,正確處理兩委班子的關系,村黨委會應注重領導作用的發揮,村委會要堅決貫徹落實黨支部的要求,實現“兩委”決策的公開化、程序化、科學化和民主化。
(二)加強政治學習,提高農村干部的理論素養
在廣大農村,缺乏必要的政治學習條件,可以由鄉鎮統一規劃安排,實現統籌規劃。在加強基層黨員政治學習的過程中,主要是做到:首先,要注重思想建設。要認真在村基層黨組織中開展“兩學一做”教育實踐活動,通過學習教育活動,幫助廣大的村民黨員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其次,注重能力建設。學會將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觀點運用到工作生活中去,學會根據市場變化把握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學習相應的科學文化知識,帶頭普及新技術,掌握科學致富的本領。再次是加強隊伍建設。對于在村工作和個人工作中,表現優異的同志,要積極的把他們團結到黨的隊伍中來,對于具備擔任領導職務的黨員同志,要適時的把他們推向領導職位,為他們提供更大的政治舞臺。
(三)加強制度機制建設,確保有人管事、有章理事
制度是黨建工作的重要保障,在村基層黨組織建設中,也應加強相應的制度建設:首先是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對于工作表現較好的同志,應給予相應待遇上的激勵,對于退休的老黨員干部,應該給予保障;其次是村級事務管理機制,堅決貫徹村民自治的有關規定,不斷創新民主決策機制、財務管理制度和村級黨務公開制度;再次是幫扶機制,對于有困難的群眾,黨組織應該給予適當的幫扶,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模范帶頭作用。
農村黨建工作的開展,關系到國家的穩定,關系到社會的和諧。當前,對于如何推進農村黨建工作科學的發展還是一個全新的課題,各地都在進行不同路徑的實驗,只有不斷的在實踐中進行理性探索,構建農村黨建工作的合理機制,才能實現廣大農村的持續健康發展。
作者簡介:張倩,女,1985年1月出生,遼寧省黑山縣人,經濟專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