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結合衛生許可行政審批業務的工作實際,通過對其流程、細節及習慣做法的利弊分析,指出其不當、不妥之處,探討尋求改進、優化、完善的方法和途徑,本著遵章守法、高效便民、優化服務的原則,進行修正探討。
關鍵詞:衛生許可;行政審批;優化完善
本文所言衛生許可包含于《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以下簡稱行政許可法)之行政許可范疇。行政許可法第四條規定:“設定和實施行政許可,應當依照法定的權限、范圍、條件和程序”。
首先,我們探討法定程序和法定權限的問題。
所謂的法定程序是指依照法律的相關規定,在限定的期間、特定的階段,國家機關或有關單位及公民依法履行職責,針對某一事項具體處理問題的步驟和方法,它具有逐步、不可逆轉的特性。
所謂的法定權限是指法律針對某一事項規定的權限范圍。對于政府工作人員來說,每個崗位有每個崗位的權限,每個級別有每個級別的權限,在其位必須謀其職,也即——“法有授權必須為”;不在其位不可謀其職,也即——“法無授權不可為”。
下面,我們談談衛生許可行政審批的法定程序和法定權限問題。
衛生許可行政審批的業務流程是這樣的:
在當今辦公信息化、網絡化的時代,這種審批程序可以說已經被固化,通常不會被改變、突破和逆轉。
但是,在具體操作上,卻存在著法定權限落實不到位的“離位”、“越位”和“竊位”辦理的問題。譬如,在上述業務流程中,為提高審批效率、縮短審批時限,某長的審批通常是由一線的某個工作人員利用某長的賬號和密碼登錄業務辦理系統代為審批,甚至一人全流程包辦整個審批業務,此種做法違反了行政許可法第四條“設定和實施行政許可,應當依照法定的權限、......”的規定,盡管這種做法已經沿襲多年,但嚴格地說是不符合法律要求的。此種情況下,所有的“長”們和具體的工作人員,兩者均可能面臨被追責的風險,一旦追責,雙方都會感到很冤枉,可能導致推諉扯皮,甚至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乃至引發一系列涉法問題。因此,這種傳統做法必須盡快加以糾正。更有甚者則是非政府工作人員或非專職政府工作人員盜用審批流程各環節各專職工作人員的賬號和密碼登錄審批系統“竊位”辦理。
那么應當如何解決和糾正上述問題呢?根據“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行政權力必須由法律明確授權”的職權法定原則,各級政府工作人員,應當嚴格按照各自的職責權限履職盡責。做到各司其職,親力親為做好自己份內的審批、審查、登記、受理、制證、送達等工作。尤其是身處領導崗位的“長”們,更要以身作則,只有上級不離位,才能確保下級不越位,所以解決“離位”、“越位”的關鍵是上級不離位。但是解決“竊位”的關鍵則是各級各類政府工作人員加強對內部審批系統賬號和密碼的保密管理,不給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機。
下面,我們談談即辦件、承諾件以及法定期限的問題。所謂即辦件是指應當予以立即辦理并立等可取的許可業務類型;所謂承諾件是指承諾在規定的時限內辦理,一般是無法短時間內辦結,通常需做進一步的資料審查、現場審查或需經一定的審批程序,時間上不可能立即辦結的業務類型。
近年來,希望政府部門提高行政審批效率的呼聲持續不斷。國務院曾經下發通知,要求行政審批實行時限承諾制。在此背景下,加大改革力度、壓縮審批時限、提高辦事效率是完全正確的,但是這種改革亦應把握適當的度,不能硬壓時限,而要采取必要的配套措施,尤其是要解決好依法授權的問題。例如,把原本是承諾件的衛生許可證的換證(延續)、變更、注銷等業務調整為即辦件,原本需要20個工作日辦結的事項變成了半個小時左右立等可取的業務,這無疑會得到群眾的認可和支持,但是在政府工作人員的審批流程上卻暴露出一些問題。目前此類業務的辦理流程如下:
從上述辦理流程可以看出,辦理一單此類業務,要想實現立等可取的即辦件目標,必須要求上述四個環節的工作人員進行高效溝通、即時銜接,以最快的速度協調一致地辦結該業務。因登記受理、材料審查、制證送達三環節的工作人員就在辦證窗口的一線崗位,他們之間進行快速高效的協調配合非常容易實現,但是如果讓不在一線的局(科)長每天、每時、每刻都隨時等候即時辦理此類業務卻是不現實的,也是不科學的。因此,把此類業務調整為即辦件不能只進行簡單的時限壓縮,還必須從立法的高度對法定權限、法定期限進行調整,否則要么無法實現即辦,要么就是違規實現即辦,近幾年的傳統做法是一線工作人員用局(科)長的賬號登錄審批系統替局(科)長代為審批,嚴格來說這是違規操作,此種做法應當盡快加以糾正。解決的辦法就是將審批權以法定授權的方式下放給一線工作人員。
法定期限是指法律規定的最長辦結時限,各有關部門要依法在法定期限內對申請事項作出決定,予以辦結,不得以任何理由自行延長審批時限。但是,在某一具體的審批環節上,審批系統中有過一種“暫停功能”濫用的不妥做法,導致隨意變相自行延長審批時限的問題。目前國家的“電子監察系統”已覆蓋各司局,這個系統就像“長了眼睛”,可以自動執行“到期前”預警,可以統計某個司局某類業務的辦理情況,有多少業務超期,有多少如期辦結,但是該系統對“暫停功能”濫用、是否依照法定權限、是否由法定人員親自登錄、親自審批的監察似乎還有所欠缺,需進一步加以改進。
當然,衛生許可行政審批本身是一個系統工程,其中不可避免地會存在一些問題,這就需要我們深入思考、積極探究,對發現的不當、不妥之處提出有針對性的改進意見和建議。再如,行政許可法第十三條規定,“通過下列方式能夠予以規范的,可以不設行政許可: ......(四)行政機關采用事后監督等其他行政管理方式能夠解決的。”據此,公共場所衛生許可證有效期4年的規定可以予以取消,改為不注銷即有效,相應的其換證(延期)業務亦可取消,這既有利于降低政府部門的行政成本,又能為群眾的生產經營減輕負擔、提供便利。但是,某一業務的取消需要立法(修法)的支持,否則,隨意取消也會涉嫌違法。因此,對衛生許可行政審批過程中存在的不妥之處,進行改進、優化、完善也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從各個方面進行配套改革和調整,尤其要重視從立法(修法)層面加以解決。
以上是筆者個人對衛生許可行政審批細節優化完善的一點淺顯認識,不妥未盡之處,敬請廣大同仁批評補正。
[參考文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
作者簡介:崔金堂(1969~),男。二級執法員,畢業于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指揮學院,本科學歷,講師,目前主要從事衛生監督執法工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