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東然
【摘要】我國社會在快速地走上現代化發展道路,與此同時,企業的發展速度也是有目共睹的。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一席之地,企業需要通過多種方式進行企業經濟管理模式的改革,以迎合市場的發展需要。在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大環境下,發現當下企業經濟管理模式所存在的一些缺陷,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市場經濟 企業 經濟管理 措施
引言:企業經濟管理活動的目的在于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是企業為了實現資源價格的管理方式,是對企業的一些活動進行籌劃、協調和安排的一系列工作。由于市場發展的需要,我國企業經濟管理的形式由之前的注重生產到注重生產和經營。如何根據市場的發展規律和企業的具體情況科學地進行管理,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企業經濟管理的重點所在。
一、企業經濟管理模式的定義
進行企業經濟管理是為了實現對企業資源價值的管理,也是對企業經濟活動進行籌劃、安排和協調以實現企業經濟效益提高,增加企業受益的總稱。所以企業經濟管理模式其實是企業在進行管理過程中的一種既定方法,管理模式的確定和企業自身的相關情況和生產經營內容來決定。擁有一個合適的經濟管理模式可以實現產品成本和費用地有效控制、為員工提供合理科學的薪酬和福利、增強企業的資源利用效率,從而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
我國企業的經濟管理模式分成兩個階段,一為建國初計劃經濟模式下所形成的企業經濟管理模式,該模式的關鍵在于國家會進行資金的調控和管理。一些企業得到較大的盈利,一些企業會有著虧損,國家對這些企業的經營情況負責。但是隨著改革開放的大力推進,出現了市場經濟,由此產生了第二種經濟管理模式,這種模式是根據企業經營目標和方針建立起來的,它存在于企業的各個職能領域中,在進行管理時,將外部環境和內部因素相結合起來,是根據市場變化進行生產和流通的,目的在于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具有一定的現代化經濟管理特色。
二、企業經濟管理所存在的問題
1.管理制度不夠完善
當前,我國的很多企業都不注重自身內部的管理,雖然有一部分企業制定了有關的經濟管理制度,但是也并不科學和合理,存在著較大的不足之處,而企業的相關人員也尚未全面地貫徹和實施好管理工作,并不具備一定的實用性能。因為沒有將有關制度真正地實施下去,企業的經濟管理效果并沒有明顯的提升。
2.管理理念較為落后
我國具有兩種管理模式,第一種管理模式產生于背景為建國初期所形成的計劃經濟體制,該管理模式被較多數企業所使用,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該種管理模式已經無法適應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但是一些企業仍然選擇和沿用這種管理模式。計劃經濟的體制是將生產當作目的,將生產環節當作核心所在,而對其他環節不夠重視,也沒有過多的投入,以上原因導致企業的發展速度變慢,甚至會出現較短時間的停止情況。隨著企業之間競爭的激烈化,如果一些企業仍舊將企業的重點放在生產商,沿用原有的經濟管理理念,將會導致其資金鏈條的斷裂和產品積壓等后果。
3.人力資源管理不夠科學
企業在生產和經營的過程中,較為關注技術方面的人才,但是卻不大注重如何其管理人才。在人力資源方面,很多企業缺少有關的管理人員,導致對人力資源的管理停留在依靠領導來督促和管理的模式當中。這種模式不具有專業性和科學性,因為領導的個人情感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會加大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的人員流動性增加,讓部門變得更加動蕩,時間一久,不利于經濟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實施,而人員流動的頻率較高,導致很多工作沒有形成一定的連貫性,無法正常地進行,這也會極大地影響企業的前進和發展。
4.企業組織不夠靈活
由于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起步時間較晚,發展時間也不夠長,因此和西方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相比,我國的很多企業組織結構依舊是之前的計劃經濟所遺留下來的組織結構,十分的死板和僵化,不能做到根據市場的變化而進行靈活地經營和管理,這是十分不符合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體制的,這些企業都面臨著一定的競爭,具有較高的被淘汰的可能性。還有一些企業目光較為短淺,在進行生產和經營的過程中,只關注企業經濟效益相關的問題,為了獲得更高的利潤,沒有注重企業組織結構方面的問題,時間一久,將會形成諸多問題,這些都是不利于企業的長久生存和發展的。
三、如何改善企業經濟管理模式
一個企業的經濟管理模式和很多因素都有著關系,這也說明如果想要改善企業的經濟管理模式,需要從多方面人手,從多角度進行,不能只是在某一個方面進行改革,那樣是不能解決根本問題的,所起的作用也是十分微小的,甚至會影響原有的經濟管理模式,阻礙企業的發展。關于如何改善企業的經濟管理模式,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1.創新管理理念
思想影響著人們的行為,為了實現企業經濟管理模式的創新,首先需要完成管理理念方面的改革,這樣才能進行經濟管理模式的改變。企業的管理人員需要清楚地認識到市場經濟的發展和變化情況,要從之前的管理理念中走出來,不要為之束縛,也要積極地去學習和借鑒西方的管理模式并根據企業自身的特點來做好管理理念方面的創新,以此為企業的經濟管理模式的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礎。其實,理念創新是自上而下的一種創新形式,要求企業在制定發展戰略和落實相關措施時擁有強烈的全局意識和危機意識,不僅考慮企業當前的發展情況,也要意識到企業將會面臨的問題和未來的發展趨勢,根據這些實際情況制定出有效的經濟管理制度。
2.經濟管理體制需健全
根據企業在經濟管理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我們可以發現企業要想獲得長遠的發展,需要構建起一個健全的經濟管理體制,只有這樣,在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中,企業才能提高自身的競爭優勢。擁有專業化的管理部門或者是團隊是企業完善經濟管理體制的關鍵所在,企業需要將內部的管理職責和權限做好詳細的分配,讓每一個專門的部門有著自身一定的權利。需要給予經濟管理部門較為穩固的地位,成為企業中的獨立管理部門,企業設置經濟管理部門要充分地體現出其的權威性和獨立性,并根據這項內容使企業各個部門或生產經營各個環節能夠得到協調。當經濟管理體制逐漸健全后,將可以實現及時發現經濟活動中的不足之處并進行快速地整改。具有專業性的管理部門可以對其他部門進行監督和指揮,有利于企業的安全和正常運營。
企業所制定出的制度反映了企業生產經營的理念、方針和戰略等,因此,制定出科學有效的經濟管理制度,并將其充分落實將有利于企業的發展。首先需要完善內部控制制度,企業需要做好內部審查和督查工作,使其呈現常態化。在企業內部,各個部門需要嚴格按照所制定出的規章制度來進行處理有關事務,各部門在工作過程中需要展現出企業的經濟管理方針。內部審計工作需要真正做到做實事,不能停留在形式主義上,也要不斷地進行反思和改正,及時地發現問題并及時進行改正,也需要不斷地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這一要求,企業可以有目的性地成立專職審計部門,可以定期地進行檢查或者采取突擊檢查的方法,對子公司進行檢測。經濟活動隱患將是審查的內容,注意保管好審查記錄,為日后的工作打下基礎。
3.優化企業內部人力資源
一個企業要想獲得長遠的發展,不僅僅需要制定出一套科學合理的管理制度,同時也要有一批優秀的管理人員和員工。其實企業的競爭力主要體現在人才的競爭上,所以,如何去優化企業的人力資源、如何去提高員工各個方面的素質這些問題就需要深入地考慮。為了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企業必須重視人力資源的管理.
在進行人力資源的管理和優化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在進行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時,需要根據企業的發展目標和發展戰略來進行,避免人力資源的浪費,減少優秀員工外流的損失。企業要給員工充分的舞臺來展示自身,發揮自己的才能,讓他們意識到自身的價值,同時,企業也要保障一定的薪酬和福利,為員工營造較好的福利環境。
第二,要給予員工足夠的機會,提供有關的培訓和教育課程,以此提升員工的專業技能和道德水平。在不斷地學習過程中,員工的技能不斷地提升,實際操作技能也會大幅度地提高。同時,企業要大力推進師傅帶徒、崗位練兵、技能比拼等做法,為培養技能崗位人才提供多種形式。
結語:綜上所述,企業為了實現長遠的發展,取得更高的利益,需要去優化企業經濟管理模式。在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下,企業的經濟管理模式也在不斷地進行改革和發展。根據我國企業經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革管理理念、健全經濟管理體制和優化企業內部人力資源,將有利于我國企業經濟管理模式的優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