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蓉
摘要:閱讀教學是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在語文教學中,開展個性化閱讀教學可以說是學生對文本作出自己獨特解讀、體驗和表達的獨特過程。開展個性化閱讀更利于孩子們在閱讀中成長,為后續的閱讀學習打下堅實基礎。本文就個性化閱讀提出幾點自己的見解。
關鍵詞:初中語文;個性化教學;閱讀
閱讀是吸收文化知識、,提高素養,獲得技能的基本手段。而個性化閱讀教學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強調的是做人與閱讀共同發展,體現的以人為本的教育理論,體現的是差異化教育,更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個性化閱讀的含義
個性化閱讀,從字面上看,顧名思義,就是根據自己的個性去讀書。而從更深一層次去理解,就是在閱讀過程中,將自己的個性融入到閱讀中去。但無論是根據自己的個性去讀書還是將自己的個性融入到閱讀中去,都是個性化閱讀。因此,個性化的真正含義在于:其一,閱讀的自主性。學生能夠靈活的控制自身的思想意識,支配自身的閱讀活動;其二,閱讀的創造性。在個性化閱讀中,學生能夠超脫閱讀的本身,從閱讀的字里行間領悟書籍中的含義,這不僅能夠豐富自身的思維,還能夠拓展自身的思維空間;其三,閱讀的獨立性。在閱讀過程中,學生能夠將自身的思想與作者的思想相互獨立,而不會一味的跟著作者的思想進行閱讀,能夠在閱讀中去發現和想象,以此延伸自己。
二、教師課前教案設計要充分
語文學科是以語言文字為主要內容的基礎學科,閱讀能力是學好語文學科的基石。閱讀教學要著實注重對同學們的參與度和思維深度的挖掘,孩子們個性化的閱讀可以建立在特定的情境之中展開。而在個性化閱讀中,學生隨意讀一遍書就天馬行空夸夸其談,顯然是行不通的。因此,教師一定要科學引導,要能通過閱讀生成或難點、或重點、或疑點、或關鍵點等。同時,在課堂閱讀中也要營造好的閱讀氛圍,以此來感染他們。
三、營造個性化的閱讀環境,推行個性化的閱讀
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因此,閱讀教學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閱讀對每一位學生而言,重要性毋庸置疑,對提高孩子們的文化素質有著至關重要的價值。不同的學生通過閱讀產生的頓悟也不相同,可以說不同的學生產生的頓悟也具有個性鮮明的特征。為此,在閱讀中,語文老師要尊重學生,鼓勵同學們展開個性化閱讀。比如創造個性化的閱讀環境強化學生的個性化閱讀,使同學們自我閱讀技能不斷得到提升。例如,可以讓孩子們選擇一些自己喜愛的書本閱讀自主閱讀,讓他們說說自己選擇圖書的原因,談一談自己的獨特感受等。也可建立閱讀廣角,共同籌集書籍,鼓勵孩子們都投入到閱讀中去,讓孩子們做學習的主人,讓孩子們積極主動參與學習。這樣,就能充分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從而有利于提高孩子們的閱讀能力。
四、以微信為載體的初中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
當下,使用微信的人群非常高。因此,任課教師就可憑借微信的手段通過巧設問題,來拓展學生的個性化閱讀空間。比如,對同一篇文章可設置多個角度的引導性問題,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比如,在學習課文《死海不死》時,角師可借助微信出示若干張有關死海的照片及有關的講解,也可附帶“為什么這些人在死海里能夠漂浮起來呢?”“死海的浮力又為什么這么大呢?”等問題。可通過微信出示一些死海的照片,激發孩子們的好奇之心,再配以“死海不死”文本內容等進行簡述。再結合“死海不死”的文本內容巧妙設計問題,引發學生的個性化想象。最后,教師再微信上告知孩子們可以從《死海不死》文章段落中找出相關的答案。這樣的教學也突破了教學空間的限制。
五、通過情境寫作和延伸課外閱讀提高閱讀能力
個性化閱讀教學能給孩子們提供更廣闊的思索空間,發揮他們的思想創造性,提高欣賞作品的能力。而寫作的基礎得益于閱讀,在閱讀中指導學生練習寫作,能加深學生對內容的理解,進一步提升閱讀效率,對促進學生的寫作水平有所幫助。為實現讀寫同步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待學生閱讀后,要鼓勵織他們加強課后小練筆,可以說課后練筆是對文本對話的拓展。
六、結合實際,促進個性化閱讀的養成
語文字我們日常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的,閱讀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更是無法替代。在生活中,是學生最容易流露真實情感,展現個人魅力的時候。例如,在學習著名小說家老舍的《濟南的冬天》這篇散文時,教師首先可以讓學生回想一下自己經歷過的冬天或者想象一下自己心目中的冬天是什么樣子的,自己在這個冬天又想做什么?那么,這個時候,學生都會回答自己心中的冬天的樣子,如大雪紛飛,如萬物都變成銀白色等等通過學生的回答,雖然大致雷同,但每個學生都極具個性化的回答了自己對冬天的描述。在學生回答之后,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認真閱讀課文,深刻品味另一種“冬天”的味道,并以“作者老舍”和“濟南”為重點,讓學生深度體驗和理解作者筆下的冬天,并逐步激發學生內心的情感,讓學生有一種向往作者筆下冬天的感覺,由此激發學生個性化閱讀的潛在能力。
七、拓展閱讀,提升個性化閱讀能力
閱讀是沒有界限的,而初中語文知識內容卻是有限的。因此,如果教師只專注于課文知識來培養學生個性化閱讀的話,收效甚微。所以,教師要學會“放手”,讓學生多去接觸課外書籍的閱讀。如初中語文課文中,也有課外閱讀的內容:《繁星》、《春水》、《朝花夕拾》等,這些課外名著,同樣可以讓學生在閱讀上得到升華。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通過一些閱讀活動,讓學生獲取更多的閱讀機會,如閱讀競賽,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每周一讀,比一比誰在一周中閱讀的書籍最多,然后把自己閱讀的書籍與學生進行分享,并簡要說明書中的內容,這樣,學生就可以根據自己的個性,去選擇自己喜歡閱讀的書籍。
結語
總而言之,閱讀是初中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項教學內容。在以前,大多數人都只談閱讀,而不會談論該如何閱讀,即使偶爾談論,也很少會注意到個性在閱讀過程中的那份舉足輕重的意義。因此,往往會讀不好書。所以,在未來的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個性化閱讀的教學魅力,使學生真正的“把書讀好”。
參考文獻:
[1]李沂.基于信息技術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支撐環境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3.
[2]杜代昌.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個性化閱讀分析[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4(12):1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