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靖平
摘要:軍旅文學是新世紀一種新的文學體系,最初是在21世紀初期開始盛行,以文學方式迎接和弘揚了當代軍事的變革和進步,并且隨著時代的推進,在作戰理念不斷轉變,新的軍事環境不斷變化的前提下,我國當代的軍旅文學有了全新的突破點,為現代軍旅文學的創作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基于此,本文對中國當代軍旅文學中軍人的價值觀進行探析。
關鍵詞:軍旅文學;軍人價值觀
軍人的價值觀是以軍人為主體,在長期的軍事訓練、實踐以及學習中形成的,表現出了從軍人的角度對待社會、人民、理想、信仰、人生等問題的獨特精神、目標、信念以及規范[1]。軍人價值觀的形成并不能一蹴而就,而要在不斷的實踐和發展中成型,當代軍旅文學中,對于軍人的價值觀念有了全新的理解和評價,顛覆了傳統對于高大、偉岸并且遙不可及的英雄形象的塑造觀念,開始注重生活中為人民和國家奉獻的實際英雄[2]。“他們”就存在于我們的生活實際中,與我們過著同樣的生活,但不同的是他們的精神和行為,值得我們崇敬和學習。
1.當代軍旅文學中軍人形象的重塑
軍人不僅是一個名詞,更是一種工作、一種職責、一種形象和一種精神,每個軍人自投入軍營,就肩負起了保衛國家和人民的重擔,也是從那一天起,每一個軍人都擁有了崇高的理想,并且擁有了一個自己的英雄夢,希望可以成為人們眼中、心中的大英雄。傳統軍旅文學中,對于軍人形象的塑造更為理想化,通常人們通過文學作品了解到的軍人,更多的是傳統軍事戰爭中完成了艱巨的任務,為國家和人民犧牲的形象,且塑造方式雷同,眾多文學作品單調無特色,通過這類文學作品的閱讀,能夠讓讀者感受到一種高大、偉岸,但卻遙不可及的英雄精神,而犧牲和奉獻則成為了傳統軍旅文學的代名詞。軍旅文學中對于軍人的形象塑造不僅僅是描寫一個人物的面貌、語言、行為、動作和精神那么簡單,而是要通過這種形象的塑造反映出一個時代的英雄形象,體現出該時代的社會根源背景,讓讀者透過文學作品能夠直觀感受該時期的政治、歷史、倫理等內容,如此才能體現軍旅文學的價值。當代軍旅文學中對于軍人形象的塑造已經有了全新的改觀,不再塑造崇高的理想主義英雄形象,而是著重塑造戰爭之后國家安定穩定發展狀態,更貼近于現實和生活的軍人英雄形象,這證明老一代以戰爭激情為主體的軍旅文學作品時代已經過去,國家安定穩定的狀態中,需要塑造更為現實、更具時代特色的軍人形象[3]。在當代軍旅文學中,如劉猛的《狼牙》小說中何志軍的軍人形象塑造無疑就是對傳統的顛覆,另外《最后一顆子彈留給我》中,對于現代特種兵的形象塑造更為突出,不是傳統中對于一個英雄形象的塑造,而是對所有同職業的軍人形象進行集體的塑造,不僅突顯了一個團隊的靈魂,更打破了理想英雄“高、大、全”式的單調形象束縛,讓人們從實際的角度,從尋常人的態度出發,深刻認知英雄并不是理想主義,而是通過不斷的訓練、實踐和付出,才能達到英雄的高度,呈現英雄的形象。
2.當代軍旅文學中軍人的信念追求
20世紀80年代后期開始,中國就進入了文學和文化急劇轉型期,全球化的發展致使中國傳統文化精神遭受了重大的沖擊,也讓以文化為重點的各類文學體系面臨著重大變革,對于個體身份的重新書寫,導致部分文學作者心靈失重,找不到主體和重點,從而一度陷入迷茫。但在時代不斷發展的進程中,這種迷茫只是一個短暫的過程,面臨全新的時代和人們的精神價值追求,軍旅文學開始了轉型。從實際角度來說,時代的發展既是軍旅文學面臨的挑戰,也是其跟隨時代發展和讀者要求創新的契機,軍人是軍旅文學中的重要主體,也是軍旅精神的代名詞,在當代軍旅文學中,對于軍人信念追求的體現突破了傳統的限制,與現代歷史、經濟、政治、文化相符,與社會‘總體轉型更為貼近,從而有效反應出了當代軍人的實質發展信念。
3.當代軍旅文學中軍人價值觀的重塑
當代軍旅文學中對于軍人價值觀念的體現有了很大的突破和創新,這是傳統文學發展的體現,也是未來軍旅文學發展的基礎。在傳統的軍旅文學中,軍人的價值觀念以激情的革命戰爭精神、犧牲奉獻為主,這種價值觀念不能否定是崇高的,但帶有理想主義色彩,著重于體現一人的價值觀念,并且在故事的描述中通常這類主要任務會以一己之力顛覆戰局、力挽狂瀾。人們對這一類軍旅文學的閱讀和剖析,會逐漸被文學作品中主人公的個人價值所吸引,但極少關注到集體的價值。而現代軍旅文學作品中,對于軍人價值觀念更多的體現在紀律、服從、思想政治、服務以及奉獻等方面,而對故事和情節的描寫也開始注重體現集體價值和社會價值,開始反思人物的生存狀態、關注個體情感,顛覆了個性化價值觀念的描寫傳統,轉變為人性化價值觀念的體現軍人和集體為主要表現形式,以現代軍旅生涯的實際訓練標準、紀律標準、任務標準為背景,展開人物的描寫,并體現了其崇高的價值觀念,處處透露出新時代的氣息,讓讀者通過這些作品切實感受到軍人在我們身邊。當代的軍旅文學中,軍人個人的奮斗目標、人生價值定位,集體的奮斗目標以及價值定位是突出重點,在充分體現了現代軍人的理想信念、責任感、榮譽感,通過價值觀念的呈現,能夠引起廣大人民、讀者以及軍人的情感共鳴,促進我國的軍事文化進一步發展。
結束語:
軍旅文學是當代頗受人們喜愛和追求的一種文學形式,與其它文學的不同點在于其在內容、主題以及思想上更注重于軍人的描寫,對軍人的行為、生活、思想、價值觀以及理性信念通過文學方式做出了闡釋。時代在變遷,我國的軍事狀況也在不斷變革,軍人作為保衛祖國、保衛人民安全發展的形象人物之一,軍旅文學中對其形象的塑造和價值觀念的體現也逐漸轉變,而在未來的發展中,軍旅文學會進一步突破,讓更多的人通過軍旅文學認知軍人的不易和艱辛,從熱促進中國人民團結一致,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雪萍,宋子慧.《軍人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初步探索[J].黨史博采(理論),2017,(02):56+60.
[2]方麗.試論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教育中儀式的作用及其構建[J].軍隊政工理論研究,2016,(05):84-86.
[3]張媛媛,高璠.著眼培養新一代革命軍人創新國防生培養模式[J].政工學刊,2016,(10):28-2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