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山
摘要: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是城鎮發展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面對人力資源市場發展不夠健全、農村富余勞動力綜合素質偏低以及當前就業結構性矛盾等問題,本文主要研究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面臨的困難,針對困難和現狀,探討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可行性對策。
關鍵詞: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對策思考
黨中央、國務院堅持把促進就業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的頭等大事,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位置,制定并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十八大把就業上升到戰略高度加以強調,提出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新目標。而實現更高質量和充分就業的最直接、最有效和關鍵性、根本性的措施則是促進城鄉勞動力轉移就業,增加收入。本文對農村勞動力資源以及就業的現狀進行調查分析,就促進城鄉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的措施進行研究。
一、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分析
隨著農業經濟的發展和農業生產科技的普及應用,農民思想觀念的變化,以及“人多地少”日趨嚴重,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就業以成為農村勞動力就業的主流趨勢。通過職業介紹、勞務輸出、技能培訓和就地就近轉移就業等有效措施,使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農村勞動力富余就業問題仍然比較嚴峻,通過調查分析,此問題一直存在,主要有以下原因造成:
1、陳舊的擇業觀念制約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受傳統就業觀念“鐵飯碗”和文化程度、技能水平和經濟條件等方面的限制,加之部分富余勞動力依靠城鄉結合部的地理區域優勢,有著豐厚的房租收入,養成了懶散和生活方式,主動轉移就業的積極性不高。
2、文化水平和勞動技能偏低,難以適應和滿足現在用工需求。文化水平和勞動技能在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上起到關鍵性作用,直接影響就業崗位和工資收入。文化素質高的勞動力可以從事企業的管理和技術崗位,擔當重任。而文化素質低的勞動力只能從事一些手工、體力工作和簡單的再生產操作。在當前應試教育模式下,初高中畢業生沒有一技之長,動手能力較差。在一無技術、二無知識的情況下,農村勞動力主要靠出賣體力逆城務工,大多從事建筑、環衛、運輸、搬運等行業,從事著臟、苦、累且薪水較低的工作,在當前講技術、拼文憑的時代,農村勞動力處于劣勢,可供選擇的就業面也比較窄,成為阻礙城鄉富余勞動力向非農業就業轉移的一個主要原因。
3、勞動力市場不健全,就業信息不暢通,農村勞動力盲目、自發轉移就業多。因就業信息不對稱,信息渠道不暢通,農村勞動力在進城務工尋求工作中的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很大,此前農民工一度被稱作“盲流”。他們進城務工并不知道城里什么單位什么企業需要什么樣的工人,自己也不知道能否找到工作,使得他們常常處于盲目應聘。雖然,近年來政府高度重視農村勞動力流動就業,但由于尚未形成全國統一的勞動力市場信息網絡,在引導農村勞動力有序轉移方面,缺乏有效的機制和政策,在實際生活中,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多為朋帶朋、親帶親的自發轉移就業屬多。
4、經濟發展新常態對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影響。當前,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增長速度正從高速轉向中高速,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結構調整正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存量與增量并存的深度調整,發展動力正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增長點,高科技的應用逐步減少就業崗位。加之城鎮新成長勞動力的不斷增加,留給農村勞動力就業的機會就更少了,就業壓力越來越大。
二、解決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的相應對策
1、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完善人力資源市場管理體系。大力發展勞務經濟是農村脫貧致富的有效渠道之一,各地區應把勞務經濟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來抓。進一步建立健全的公共就業服務場所和就業信息服務體系,暢通就業信息渠道,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提供更好的公共就業服務。實行勞動力就業實名制、實行動態管理。將就業納入政府考核,采取縣鄉村勞動力就業目標責任管理,明確專人負責與企業用工需求的對接和對農村勞動力進行企業用工和求職等信息的收集和發布。同時,進一步加強人力資源市場監管力度,依法規范中介、勞務派遣及用工單位的招用工行為,有效保障農村勞動力的合法權益。
2、強化技能培訓,提升農村勞動力的就業技能水平和競爭力。針對企業用工需求和農村勞動力的文化技術水平分對象、分層次、分行業、分渠道的開展“訂單式”、“定向式”的專業技術和技能的培訓,使之掌握一技之長,由“體力型”勞動逐漸向“技能型”勞動轉變。另外,支持大型、密集型用工單位或者勞動力輸出中介建立穩定的勞務培訓基地,支持和鼓勵農民參加相關技能和技術的培訓,不斷提升勞動者的技能水平和就業競爭力。
3、依托城鎮化建設,大力發展服務行業。大力發展服務業,是當前穩增長、保就業的重要舉措。同時,服務業還是最大的就業容納器。要依托新型城鎮、新興產業聚集區等建設,加快發展服務業力度,在社區建立養老、托幼、家政服務等家庭服務業;在農產品產地建立農產品的運輸、儲藏、貿易和技術推廣等生產性服務;充分發揮服務外包的信息技術承載度高、附加值大、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吸納就業(特別是大學生就業)能力強、國際化水平高等特點,大力發展服務外包產業,創造經濟和社會效益,促進對經濟結構的調整優化和傳統產業的改造提升。
4、扶持自主創業,實現創業帶動就業倍增效應。創業是就業之源。政府要將促進創業與推動新興產業發展、科技創新緊密結合起來,進一步完善鼓勵自主創業政策體系,通過減免稅費,給予資金、場地等扶持,改善創業環境等有效措施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進行自主創業。通過開辦創業培訓、建立孵化基地,強化項目信息、政府咨詢、開業指導、融資等一系列創業服務,不斷提高創業功率。發揮典型帶動作用,進一步激發全民創業熱情,實現創業帶動就業倍增效應。
通過近年來的實踐經驗表明,增加農民收入主要來源于非農產業,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已成為現代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因此,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是解決就業的重要途徑,也是農民脫貧致富的快捷途徑,更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構建和諧社會的迫切需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