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言而無實”
□季音
唐朝著名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在論述寫文章和評論政事的時候,說過一句名言:“言而無實,罪也?!边@句話的意思是,凡是為文或發表政見,都必須以事實為依據,瞎說那種不符合事實的假話、大話,這都是罪過。簡單的六個字,包含豐富的內涵,它顯然是這位大學問家從眾多深刻的教訓中總結出來的。
柳宗元這句名言,很給人啟發,不禁引起一些聯想。
真實性是一切文字工作者和實際工作者必須遵循的根本原則。無論是寫文章也罷,作報告或發言也罷,首先必須尊重事實,否則一切無從談起??墒?,這個原則如今往往不受足夠重視,說假話的事仍時有發生。
假話因何而起?其原因并非三言兩語能說得清楚的,情況千差萬別,只能具體事具體分析。下級說假話,可能是上級只愛聽順耳的話,聽報喜則樂,聽報憂則皺眉頭,“上有好者,下必甚焉”。為了博得領導的歡心,謀取個人私利,下級就只能說假話了。上級說假話,大多是因為這些領導為了顯示自己的能力、政績,或者隱瞞自己的不法行為。平級之間說假話,大多數抹不開面子,或者彼此之間心照不宣,不想把問題公布于眾。歸根到底,說假話都是私心作祟,為了個人或小團體的私利,違背良心或做人的基本原則,把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拋之腦后,最終既誤了公家的大事,又害了自己。
有人說,現在說真話難。此言差矣。其實,說真話既難也不難。如果你前怕狼后怕虎,個人的得失考慮過多,那說真話就難了。如果你出于公心,理直氣壯,說真話就不難,很可能還會受到真誠的歡迎。
無論講話或寫文章,都要講真話,不說假話。改進文風,主要不是讓你去琢磨如何提高寫作技巧,而是革新觀念,轉變作風,嚴格遵循真實性原則。清桐城派著名學者姚鼐曾說,寫文章“要義理(思想)、考據(事實)、辭章(文采)三者兼而有之”,而思想與事實是在前的。一篇文章或講話如果內容違背事實,即使說得多么動聽,或者用優美的辭句大加包裝,依然只能列為廢品。
說假話是十分有害的。如何杜絕這種現象?我們要雙管齊下,向說假話者曉以利害,講明道理,讓他們改掉這個毛?。煌瑫r,要嚴格紀律,對于說假話的,一經查實,嚴懲不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