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 博
(運城學院音樂系,山西 運城 044000)
淺析情感在歌唱中的運用
——以歌曲《祖國,慈祥的母親》為例
侯 博
(運城學院音樂系,山西 運城 044000)
歌唱是用人聲來表演歌唱的音樂形式。在演唱中,演也同樣重要,而演就需要歌唱者用自己的自身經歷與對作品的情感、背景理解去表達音樂作品的意境。演唱者的目標就是把自己的情感通過一首聲樂作品來表達出來,從而渲染聽眾,使聽眾感受到作品的作者以及演唱者的情感。總而言之,情感與歌唱密閉可分,我們在學習聲樂、歌唱的過程中,不僅需要聲樂技巧的支撐,更要將自己的情感體驗與歌唱結合起來,這樣才能演唱出更加完美,更加具有藝術氣息的聲樂作品。
歌唱;藝術;情感
《祖國慈祥的母親》是張鴻喜作詞、陸在易作曲的一首抒發中華兒女對祖國濃郁的愛國情懷的作品。整部作品風格樸實、自然,以通俗易懂的歌詞加上宣敘訴說般的優美旋律,然而給人的感覺是一種慷慨激昂的愛國熱情。《祖國慈祥的母親》繼承了老一輩作曲家的創作理念,結合了當時的時代背景,加上將現代創作技法與民族和聲的充分融合,這些都非常符合普通大眾的審美層次,從而能使這部作品流傳于廣大愛國民眾的心中。這部作品有著極高的藝術價值和學習、研究的意義,所以想要很好的演唱出這部作品,必須要在前期做好充足的準備,下面就是對這部作品在情感運用上藝術處理的分析。
這是一首再現單二部曲式結構的歌曲結構圖示如下:
結構: 引子 A B 尾聲
樂句: (a+a1) (b +a2)
小節: 8 (9+8) (4+8) 10
調式調性:e小調
該曲是帶引子、尾聲的單二部曲式結構。它的引子由第二段的主題旋律改編而成,感情真摯,氣勢宏大。第一段由平行結構的兩句組成,上句9個小節,下句8個小節。最后一小節的鏈接是反向半音階進行進入第二段。第二由12個小節的大樂句構成,直接進入了全區的高潮,突出了“親愛的祖國”的熱情洋溢的情感的表達。全曲反復一次,補充句由10個小節組成,運用“啦啦”的襯托進一步表現對祖國母親的情感。
莫扎特曾說:“旋律和節奏是一部作品的靈魂”,所以在演唱的過程中應該充分掌握這部作品的旋律線條,把握好在旋律中所體現的思想和感情,這有這樣,能體會作者的創作初衷和很好的演唱出這部作品。與高潮部分相同旋律的前奏部分是一個“f”的強處理,所以在這個前奏旋律響起時,其實已經定下了這部作品的感情基調,所以演唱者在前奏旋律進行的過程中就應該把自己的情緒醞釀出來和做好演唱的準備。
前奏完畢后,它的結束音與正歌的演唱音完成了一個五度的跳進,在旋律的特點上非常的平和與自然,使演唱者不易跑感覺,一個五度的跳進將演唱者自然的引入了深情敘述性的感情基調,所以我們在起唱的時候不能硬起,而是用緩起。
該曲的作家以小調特有的柔和的色彩,將悠長舒展的旋律與連綿不斷的三連音巧妙的結合在一起,使該曲即舒展又有波動。音樂在這種舒展與波動的進行中,蘊藏著深厚的真摯情感,深刻地反應了歌曲的主題思想。
《祖國,慈祥的母親》的整體旋律線條用的是平行旋律線,它的上行旋律線經常表現逐步高漲,激動的情緒,所以演唱者需要用堅強、厚實的聲音來表現。它的下行旋律線漸漸緩和,是用來緩和上行帶來的激動,所以我們在歌唱時,需要用松弛的情緒、漸弱的唱法,穩定平靜的聲音來表現。平行旋律線是用相同的音反復形成,有的時候出現在起伏的旋律之前,在演唱的時候可做輕微的漸強,這樣可以為帶出后面較大的漸強埋下伏筆。
一部作品如果沒有強弱上對比,那這部作品顯然是沒有感情的。對比是建立在相應的兩個物體之間的,音樂作品也是一樣,通過對比達到審美的目的,通過對比達到表現美的目的。特別是在《祖國慈祥的母親》這首二段式歌曲里面,不僅是兩段之間要形成對比,每段之間的旋律之中也要形成一種鮮明對比,從而達到感情上的層次遞進,使整部作品內的情感線條更加豐富、飽滿。例如在這部作品中正歌部分的第一、二句與第三、四句處,這里雖然有著相同的歌詞,但是在演唱時需要有不同的處理方式,才能更好的表達處作者在這部作品里所寄予的內涵。詳見譜例1。
譜例1

在譜例1中可以看出,在前奏旋律落幕后的第一句歌詞“誰不愛”處,為保證整部作品的連貫性和傾訴性,應在飽滿的氣息下使用緩起方式開始對整部作品的表達,否則會給人一種前奏到正歌部分明顯的脫節感。這句歌詞上的旋律雖然平緩,但其實是在訴說對祖國母親的熱愛。而后一句緩緩上升又突然跌落的旋律線條則給人一種漸漸高漲的愛國情緒后的無奈,所以在演唱時切忌使用太強的音量,用柔和音量調整旋律在這部作品感情線條里面內在的律動。而后一句的“誰不愛”起音上應該讓聽眾感受到與第一句歌詞所產生的明顯對比,因為在訴說之后緊接著的就是對自己感情的一種深刻表達。接著緩緩下降的旋律線條并不是給人情緒跌落的感覺,反而在情緒上應更加飽滿,因為緊接著就是全曲的最高潮,給人一種蓄勢待發,要將所有的愛國熱情和對祖國母親深深熱愛的情感瞬間噴涌而出的感覺,只有這樣的對比才能更加符合這整部作品的層次遞進。
俗話說“誰懂的呼吸,誰就會唱歌”,前奏部分進入正歌部分的一個呼吸準備,就是讓演唱者為接下來的情感表達調整自己的情緒,在呼吸上應該配合這部作品的內在情緒,緩吸緩呼,以柔和的起音開始對整部作品的表達。第一句歌詞“誰不愛自己的母親”,這里介紹兩種呼吸方法,“誰不愛”后面搶吸一口氣,雖然稍顯樂句中斷,但是可以讓后一句“自己的母親”元音跑動更加流暢和氣息更加飽滿。另一種一口氣唱完的這一整句的方式,可以保證樂句的連貫性,但是在“母親”的尾音處理上會稍顯干澀,不同程度的演唱者用不同的處理方式,只有結合自己的實際能力,才能更好的對這部作品進行處理和加工。
只有把音樂和歌唱語言結合起來才能被稱為歌唱藝術,只有這樣,才能完整的表達一部作品的中心思想。在歌唱藝術中,歌唱語言是刻畫藝術形象,概括音樂中心思想和內容,并且使歌聲更富有感染力的一個重要因素。
這首歌曲的歌詞閉口音比較多,而且歸韻都在閉口音上面,這給高音的演唱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如第一樂段第八小節中的“美”與“赤”這兩個字,在演唱時,不能擠壓喉嚨,應該保持正確的發音狀態,即穩定氣息,松開牙關,放下喉頭,但不失字形。在演唱閉口音時,我們不能忽視吐字的講究,不能因為圖發聲方便而將字唱的含糊不清,不能在追求共鳴的時候忽視了吐字的講究。
在運用正確的方法演唱歌曲的同時,在舞臺中配上適當的形體、表情等舞臺表現會讓你的演出錦上添花。自信是歌唱者必須要具備的條件,當我們站在舞臺上時,我們要認為自己是最棒的,不要老是想著別人會比你好或者會被人笑話。我們需要把表演當做一種享受,當自己全身心的投入歌曲的表演中時,緊張的情緒就會減少,其次,這首歌曲屬于抒情歌曲,在表演的過程中,不需要太多的動作,動作太多反而會讓人覺得做作,從而造成適得其反的效果。抒情歌曲大多數都是節奏緩慢,曲風悠揚,在舞臺上主要是以情感來打動觀眾,所以肢體的語言不必太豐富,只要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歌曲之中,再配上一些自然的動作就好,或者可以借助一些道具,比如說椅子、舞臺的升降臺等等。
我們在演唱的過程中,需要注意演唱時的表演和臺風,豐富的舞臺表演能使我們的演出更加具有生動性、觀賞性和表現性。優秀、豐富、符合演唱歌曲的風格的舞臺表演可以對歌曲起到積極的作用,從而促進觀眾與歌唱者產生共鳴。在歌唱前,我們需要對歌曲進行系統的分析,通過分析找到自己的點位,尋找自己與這首歌曲的共同點,然后通過自己豐富的想象和對歌曲的情感理解在舞臺上準確、生動地通過“演”與“唱”來表現歌曲的情緒和內涵。
歌曲的演唱其實就是演唱者通過正確、合適作品的情感來進行的二度創作,在生活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們往往過分的重視了技巧的重要性,而淡化了情感在演唱中的作用,然而事實并不是這樣,情感恰恰的歌曲的靈魂,歌唱的技巧其實都是服務、作用于情感的表達。表達情感是詮釋一個歌唱作品的必然的途徑,只有做到情與聲的完美結合,以情帶聲,才能做到聲情并茂,感染聽眾,與聽眾產生共鳴,從而完成一場華麗完美的演出。■
[1] 尹兆旭.歌唱藝術的情感表現及其與歌唱技巧的關系[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1996,03:105-106.
[2] 逯璐.淺談聲樂演唱中“聲”與“情”[J].音樂天地,2006,09:204-206.
[3] 潘超.論聲樂演唱中的情感表達[J].藝術研究,2014,04:136-137.
[4] 楊莉莉.聲樂作品演唱與情感體現的關系[J].大舞臺,2012,11:49-50.
(指導教師:李英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