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堅
澳大利亞悉尼市政府在其官方網站,發布了一條懸賞100萬澳元(約合人民幣521.1萬元)的緝拿公告。被緝拿的對象不是江洋大盜,也不是兇徒惡棍,而是一條鯉魚,一時間賺足了眼球。
悉尼市政府為什么要斥重金緝拿一條鯉魚呢?這事還要從一條叫作帕拉瑪塔的河流說起。
帕拉瑪塔河貫穿悉尼全城,是重要的觀光旅游河道。河水清澈,各色游魚清晰可辨;水流和緩,河面上成群的水鳥嬉戲覓食,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乘游船可飽覽河上和兩岸的秀麗風光。
就是這樣一條風光旖旎的河流,卻因為一種外來物種的進入大煞風景。這個物種就是英國殖民者帶進來的鯉魚。
鯉魚有著良好的適應環境能力,英國人把鯉魚帶入澳洲后,在帕拉瑪塔河迅速繁衍,如今河里的鯉魚越來越多。由于鯉魚生活在河流的底部,會像推土機一樣攪動河底的泥沙,使得原本清澈的河水變得渾濁不堪,使得風光秀麗的帕拉瑪塔河風情不再,影響了當地旅游業的發展。更為嚴重的是鯉魚對于水質的破壞,嚴重威脅到了河里其他物種的生存,生態變得失衡。鯉魚已經成為悉尼的城市之患。
為了控制鯉魚的過度繁殖,悉尼市政府絞盡了腦汁,提出了各種各樣的治理方案。有人提議在河里投放藥餌,有人提議用電網圍捕,但都被悉尼市政府否決了。因為這些辦法在根治鯉魚之患的同時,也會導致河里其他生物的滅絕,甚至會嚴重破壞環境。后來他們想到發動垂釣愛好者來此釣捕鯉魚,但是寥寥無幾的釣魚者對于數量龐大的鯉魚而言,無疑是杯水車薪。
有沒有一種方法,能夠吸引更多的人來此垂釣呢?市議員加勒德提出了一個方案:就是將捕撈到的一條鯉魚身上植入可追蹤的微型芯片,重新放歸河流,然后重金懸賞人們釣捕緝拿這條鯉魚。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希望借此吸引眾多的垂釣者,以求根治鯉魚之患。
市政府采納了加勒德的方案,在官方網站發布公告:懸賞100萬澳元,緝拿這條鯉魚,通過芯片鑒定確認最終的獲勝者。同時規定只允許垂釣鯉魚,捕獲的其他魚類必須放生。
公告發布之后,如此豐厚的賞金,不僅吸引了悉尼當地的垂釣愛好者,還吸引了澳洲其他城市甚至其他國家的垂釣高手,大家都希望釣到這條鯉魚贏取賞金,就連不會釣魚的當地民眾也競相參與到這項活動中來。
埃文斯是一名垂釣愛好者,看到懸賞公告之后,積極性更高了。他專門配制了鯉魚喜歡的餌料,每天忙完工作就趕到河邊釣魚。幾天下來,已經釣到了幾十條鯉魚,這讓他非常開心。他對采訪這一活動的記者說:“我很希望好運能夠降臨到我的頭上,釣到那條身價百萬的鯉魚。即使釣不到那條魚,我也可以為帕拉瑪塔河濁水變清,為悉尼的美麗盡自己的一份力。能在為維持生態平衡做點貢獻的同時,享受垂釣的樂趣,是件不錯的事情。”
懸賞百萬澳元,通過釣捕緝拿一條鯉魚,與野蠻捕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體現了悉尼市政府維持生態平衡的良苦用心。
(摘自《政府法制》)